首页 理论教育 大明帝国盛衰:李善长死因曝光

大明帝国盛衰:李善长死因曝光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李善长善于调护诸将,因材用人,使之各得其所。朱元璋自立为吴王之后,以李善长为右相国。李善长被朱元璋称为“在世萧何”。时封公者共六人,而善长位居第一。李善长之子祺尚临安公主,拜驸马都尉。胡惟庸是李善长推荐的,被擢为太常寺少卿,后为丞相,两人往来甚密。洪武二十三年,李善长因胡党获罪,朱元璋连其妻女弟侄家70余口人一律处死。关于李善长详细的死因,因其当时有句话。朱元璋曾经几次当着大臣的面说李善长无相才。

大明帝国盛衰:李善长死因曝光

李善长(1314—1390年),字百室,定远(今属安徽)人。少读书有智谋,策事多中。元末迎谒朱元璋,从下滁州,为掌书记。

李善长善于调护诸将,因材用人,使之各得其所。朱元璋任太平兴国翼大元帅时,以李善长为元帅府都事。朱元璋任江南中书省平章时,以李善长为参议,军机进退,赏罚章程,多由他裁决。后来,枢密院改为大都督府,李善长兼领大都督府司马,升任行省参知政事。

朱元璋自立为吴王之后,以李善长为右相国。他娴于辞令,明习故事,处理政务,裁决如流,将吏帖服,居民安堵;调兵转饷无乏,恢复制钱,榷淮盐,立茶法,开铁冶,定鱼税,国用益饶,而民不困。

吴元年(1367年),李善长论功被封为宣国公,李善长改称左相国,居百官之首。他曾与刘基等裁定律令。

李善长被朱元璋称为“在世萧何”。他在朱元璋实力最微弱时投奔而来,一直负责军队的粮饷供应。他是朱元璋登基典礼的“总导演”,是朱元璋大封功成时的“首席公卿”。

明朝建立后,李善长兼太子少师,授银青荣禄大夫,上柱国,录军国重事。定官制、礼仪,监修《元史》,编《祖训录》《大明集礼》,事无巨细,都由善长与儒臣谋议而行。洪武三年(1370年),李善长被授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中书左丞相;封韩国公,岁禄四千石,子孙世袭;予铁卷,免二死,子免一死。时封公者共六人,而善长位居第一。(www.xing528.com)

但李善长“富贵极”便“意稍骄”,引起了朱元璋的不满。洪武四年(1371年),李善长以疾致仕。他病愈后主持修建临濠(今安徽凤阳)宫殿。当时朱元璋迁徙江南富民14万到临濠,又以李善长管理其事。洪武九年,李善长与曹国公李文忠总中书省、大都督府、御史台,同议军国大事,督修圜丘。李善长之子祺尚临安公主,拜驸马都尉。

胡惟庸是李善长推荐的,被擢为太常寺少卿,后为丞相,两人往来甚密。洪武十三年(1380年),发生了胡惟庸案。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李善长因胡党获罪,朱元璋连其妻女弟侄家70余口人一律处死。次年,虞部郎中王国用上疏诉其冤,朱元璋得书后,竟不加罪。

关于李善长详细的死因,因其当时有句话。胡惟庸在朝时欲谋反,曾想拉李善长下水,李善长不从,胡惟庸就让李善长的弟弟劝说李善长,时间久了,善长终于说了一句“吾老矣,吾死,汝等自为之”。这句话后来由于李善长的下人屈打成招,说了出来,朱元璋便由此定下他的谋反之罪。

从史籍中分析,实际上在大封功臣之前,朱元璋就已经对李善长不满了。朱元璋曾经几次当着大臣的面说李善长无相才。在很早的时候,在李善长家族表面风光的时候,杀机就开始在他头顶盘旋。只不过,在朱元璋杀心盈怀时,难免想起当年的患难与共,想起李善长的种种功劳和苦劳,可能还有很多的现实考量,毕竟杀开国第一文臣、宰相,常常会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也许正是拖到李善长77岁,朱元璋才下定决心的原因。

明史》为了彰李善长之罪,说“善长外宽和,内多忮刻……贵富极,意稍骄”等,李善长性格上的这种缺陷,或许确实有,但这肯定不是他不得好死的根本原因。李善长之所以会落得如此凄惨的下场,只是因为他离朱元璋太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