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秦楚联姻之谜,百年袍泽之亲揭秘

秦楚联姻之谜,百年袍泽之亲揭秘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著名秦史专家马非百先生评论说,秦景公以来,继承父亲桓公的遗志,继续与楚国联姻结盟,共同对抗晋国,“秦、楚间之和好关系,前后几及百年,未或稍衰”。对于当时秦楚两国间的亲密关系,我们可以用同穿战袍衬衣的“袍泽之亲”来加以形容。比喻同一战壕的战友之情的“袍泽之亲”的语源,就是出自这里。

秦楚联姻之谜,百年袍泽之亲揭秘

源远流长的秦楚联姻结盟,从秦穆公时代开始。秦穆公晚年,秦国晋国关系恶化,秦晋之间的关系,由友好转为敌对,战争不断。公元前627年,秦晋有崤之战,晋军在崤(今河南洛宁北)大败秦军,以此为契机,秦国开始援引楚国以对抗晋国,秦楚两国间的盟国关系,因为联姻而加强。

秦穆公死,儿子秦康公即位。康公时代,秦国与楚国的关系愈益亲密。康公六年,楚国遭遇饥荒,以庸国为首的周边属国叛乱,秦国派遣军队协助楚国平定叛乱,消灭了庸国,送还归楚。这个时候的秦楚关系,被历史学家比喻为同屈同伸的手肘和手臂,誉之为“秦之亲楚,何其至也”。

秦楚两国的婚姻同盟关系,到了秦景公的时代,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景公的妹妹赢秦,出嫁到楚国,是楚共王的夫人。景公十三年,秦楚联军进攻晋国。十六年,楚秦联军进攻宋国。就在这一年,赢秦回到秦国省亲,同时,楚国也下聘礼为公子求取秦妻,通过夫人外交,不断地加强两国关系。著名秦史专家马非百先生评论说,秦景公以来,继承父亲桓公的遗志,继续与楚国联姻结盟,共同对抗晋国,“秦、楚间之和好关系,前后几及百年,未或稍衰”。

到了秦景公的儿子秦哀公的时候,秦楚间亲密的联姻结盟关系,发展到了顶点。

秦哀公三十一年(前506年),吴王阖闾伍子胥伐楚,大败楚军,攻占了楚国的首都,楚国几乎亡国,逃亡在外的楚昭王派遣大夫申包胥赴秦告急求援。这件事情,在历史上留下了一个有名的故事,叫做申包胥哭秦廷,见于《左传》定公四年。

这个故事说,申包胥来到秦国以后,秦哀公未能马上答复,让他回到使馆休息等待。申包胥拒绝休息,在秦廷倚墙痛哭,日夜哭泣失声,七天七夜滴水未沾,终于打动了秦哀公,迅速派遣秦军人楚救援,击败吴国军队,楚国得以重建。

申包胥哭秦延的故事,当然是带有夸张的传说。秦国之所以出兵救援楚国,并不是因为申包胥的哭声和泪水如何地哀伤动人,而是出于秦楚两国的婚姻联盟紧密无间。楚昭王的母亲是出自秦国的夫人,昭王本是秦国母系的王子,楚国是秦国最重要的盟国。吴国进攻楚国,后面有晋国的支持,秦国与晋国抗衡,离不开楚国的援助。对于当时秦楚两国间的亲密关系,我们可以用同穿战袍衬衣的“袍泽之亲”来加以形容。(www.xing528.com)

秦哀公派遣秦军救楚时,曾经亲自赋诗《无衣》:

岂日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日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日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这首诗,被保留在《诗经·秦风》里,大意是:谁说没有衣裳?与你同穿一件战袍。君王要起兵,我修整戈矛,与你共同对敌。谁说没有衣裳?与你同穿一件内衣。君王要起兵,我修整矛戟,与你共同备战。谁说没有衣裳?与你同穿一件战裙。君王要起兵,我修整甲兵,与你共同赴阵。比喻同一战壕的战友之情的“袍泽之亲”的语源,就是出自这里。历史侦探奉命补写《秦外戚列传》到这里的时候,情不自禁,生发一句概括性的感慨:“秦楚袍泽之亲,于兹为盛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