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胡政之新闻职业观:培养策略及实践研究

胡政之新闻职业观:培养策略及实践研究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显然和大公报社的人才养成环境直接相关。对于一个报馆而言,胡政之认为资金是基础,人才是关键,缺一不可。正因如此,胡政之非常重视在实际的经营管理过程中积极探索有利于人才养成的策略,并把人才培养提升到了培育报纸核心竞争力的高度,这在当时的新闻界是很超前的。

胡政之新闻职业观:培养策略及实践研究

8.2 新闻职业人才的养成策略:以自我培养为主

曹世瑛说:新记《大公报》不仅是一家报馆,也是一所“新闻学校”。在新闻采访和编辑的实践中,培养出一批杰出的新闻记者,如徐铸成、王文彬、方蒙、朱启平、陆诒、张篷舟、张高峰、杨刚、李纯青、李侠文、范长江、孟秋江、徐盈、高集、萧乾、彭子冈、蒋荫恩……没有哪一家报社培养出这么多的名记者。这所“学校”的“校长”,就是胡政之。这些人并不是在成名之后才到《大公报》的,而是到了《大公报》之后才出的名。[22]在探究这一现象时,我们当然不能低估他们个人的才华和努力,但也不能否认胡政之给他们创造的条件起了积极的作用。曾任《大公报》要闻版编辑的郭根就说:“一般认为《大公报》的成功,是由于胡政之先生的经营以及张季鸾与王芸生先生的文章,这固然是成功的因素,但并非全部。我觉得《大公报》的成功,大部在于中层干部的健全。以全国报馆来说,没有一家拥有像《大公报》那样素质高的中坚分子,无论是内勤与外勤。”[23]此言不虚。但为什么只有《大公报》汇聚了这么多人才,而且这些人大多还是自己培养的呢?这显然和大公报社的人才养成环境直接相关。胡政之不仅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而且认为报纸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报纸因为是商品的关系,所以竞争性很厉害,一方面是人才的竞争,同时也就是资本的竞争,不过如果同一资本而怎样去运用,却要看人才如何而定”[24]。对于一个报馆而言,胡政之认为资金是基础,人才是关键,缺一不可。资金在事业的起步阶段尤其重要。但由于办报资金一般来自新闻业外部,因此在给新闻业带来了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隐藏着干涉新闻报道自由的问题。人才虽也是制约和影响新闻业发展过程的重要因素,但依靠调动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即可解决。正因如此,胡政之非常重视在实际的经营管理过程中积极探索有利于人才养成的策略,并把人才培养提升到了培育报纸核心竞争力的高度,这在当时的新闻界是很超前的。(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