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战略研究:其他几次战略大讨论简介

战略研究:其他几次战略大讨论简介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该次战略大讨论的研究思路和部分成果成为之后“开发浦东、振兴上海”系列研究、《迈向21世纪的上海》等战略研究或讨论都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战略研究:其他几次战略大讨论简介

7.5 其他几次战略大讨论的简要介绍

7.5.1 《90年代上海经济发展大思路》简介

20世纪90年代初,上海经济与城市重新定位的研究进入了新的阶段。以开发、开放浦东为先声,全国改革开放的战略重点正逐步向长江流域推进,这为上海探索90年代改革、开放和发展新路提供了新的契机,也为上海城市功能、生产力布局和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1990年3月,为了配合编制“八五”计划和2000年规划,市计委研究所会同市政府有关部门和社科院、高等院校的研究力量,组成了“90年代上海经济发展研究”课题组。9个月后,完成了总报告《90年代上海经济发展大思路》和12个分报告。该研究成果明确提出了在整个20世纪90年代上海经济发展的三大战略思路:第一,贸易兴市,发展现代化大贸易,重建经济中心功能,是90年代开发浦东、振兴上海新战略的轴线;第二,调整中心城市功能,增设二级市,充实城镇体系,强化城市网络,加速建设世界级大上海都市圈,为上海未来城市发展勾画新的蓝图;第三,东西联动,内外循环,逐步形成与国内外市场相衔接的新运行机制,是上海建设国际性城市的关键。研究成果重构了上海经济中心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世纪末,初步形成6 340平方公里的大上海都市圈,成为全国的最大经济中心;第二步,到2020年初步形成以上海为核心、长江三角洲大中城市为基础的世界级巨型城市带,从而成为太平洋西岸最大的经济、贸易中心之一。

本次研究将上述三大思路概括为大贸易、大都市、大联动,作为上海90年代迈向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的国际城市的三大通道。该次战略大讨论的研究思路和部分成果成为之后“开发浦东、振兴上海”系列研究、《迈向21世纪的上海》等战略研究或讨论都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7.5.2 “开发浦东、振兴上海”及“浦东新区开发开放战略综合研究”系列研讨简介

自党中央、国务院向海内外宣布开发和开放上海浦东新区这一重大决策后,围绕“开发浦东、振兴上海”开展的系列战略研究和讨论,应当说贯穿上世纪整个90年代,对上海的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刻影响。围绕本次讨论召开了“九十年代振兴上海、开发浦东研讨会”(1990年8月21—22日,市政府经济研究中心、市计委、市体改办、市政府研究室和上海社科院联合召开)、“浦东开发与长江流域协调发展系列研讨会”(1991年11月26—30日)、“浦东开发开放的国际环境”国际研讨会(1992年1月14—16日)等一系列研讨会,并形成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其中,以“浦东新区开发开放战略综合研究”为代表。

从大背景来看,1992年3月我国经济发展“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三年治理整顿时期”如期结束,此时的上海,既面临空前有利的发展机遇,也面临来自国内外前所未有的挑战。浦东开发已经开始进入实质性启动阶段,但在当时特定的国内外环境下,“浦东开发的思想、组织和政策准备是不够充分的”。围绕中心城市的目标定位和战略取向,如何充分利用好浦东开发和开放这一件“划时代的大事”,振兴和带动上海的发展;如何正确认识浦东开发和开放的一些重大问题?如浦东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如何确定;开发浦东如何走出有别于其他特区的新路;开发浦东和改造振兴浦西的关系是什么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给予解答。这也引发了上海各界的密切关注、研究和热烈讨论。

“浦东新区开发开放战略综合研究”由上海市计划经济研究所牵头(蔡来兴任组长),上海市计划委员会、上海市浦东开发办公室、复旦大学、上海市经济研究中心、上海市人事局、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财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部门和机构参与。课题组形成了总报告《浦东新区开发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以及《九十年代的亚太经济与浦东发展》、《开发浦东与改造振兴浦西关系》、《浦东开发开放与长江流域发展关系》等11个分报告。研究做出一系列重大判断:如围绕浦东开发的目标提出,“最根本的目标是利用开发浦东所带来的政策增量、要素增量和空间增量,重塑上海城市功能,使上海恢复和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并为下个世纪建设成为太平洋西岸最大的经济贸易中心奠定基础”;“把浦东建设成为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的新区”。

按照总体战略部署,这次研究还明确了“90年代浦东新区开发建设的主要目标”,在指导方针上提出了“必须对内对外全方位开放”、“必须形成‘依托浦西、以东带西、东西联动’的开发和开放格局”等;分报告《开发浦东与改造振兴浦西关系》提出“上海90年代的振兴目标,是重塑经济中心功能,就是要形成对内辐射、对外联系的两大经济功能”,因此“开发开放浦东是振兴上海的突破战略,浦东新区市上海90年代经济增长极”,“浦东新区必须是开放的龙头和改革的试验区,以第三产业导入实行全方位开放,以市场调节为中心综合改革”。“在浦东新区牵引下东西联动”等极具创新性和突破性的提法、观点,解答了上个世纪90年代浦东新区开发开放、上海城市发展思路和方向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坚持“开发浦东、振兴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战略方针,中央的决策部署转化成为了上海城市发展思路和推进改革开放的生动实践。

7.5.3 “世博会与上海新一轮发展”大讨论简介

2001年“入世”成功,中国对外开放水平提高到一个新层面,开启了21世纪指出的制造业大国之路。此时,背靠制造业基地长三角的上海承办了财富论坛和APEC首脑会议,国际地位达到了新的高度。2002年12月3日,上海成功取得了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权,这成为了继上世纪90年代浦东开发开放后,上海面临的又一次重大历史机遇。

对上海而言,城市的发展又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关口,2002年全市人均GDP接近5 000美元,开始进入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GDP达到5 000至8 000美元,容易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时刻——这时的上海迫切需要利用世博会这一千载难逢的新机遇,寻求形成新动力、新路径,从而成功跨越这道“坎”,确保2020年城市战略目标的实现。(www.xing528.com)

为此,面临新的国际环境,上海在2003年初启动了为期近5个月的“世博会与上海新一轮发展”大讨论。开展这次大讨论的目的,既是正式启动世博会筹办工作,也是把“办博”过程变成为加快发展的强大助推器。本轮大讨论部署了公开讨论和内部研究,上海政府各部门、委办都布置了课题和参与,人大、政协、民主党派、工商界、高校科研院所、各区县委办局、宣传新闻单位等也都进行了动员参与。据统计各层次的研讨会2 380多场次、参与人数6.5万人,邀请专家3 000多人,形成调研成果2 320多份。在大讨论领导小组工作组编写的《世博会与上海新一轮发展——四个方案与七个行动纲要》一书中吸收了工作组的《全面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加快推进上海新一轮发展——“世博会与上海新一轮发展”大讨论A方案研究报告》,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的《关于世博会与上海新一轮发展战略纲要研究报告》,上海社会科学院的《确立“世界城市”目标,开拓“创新城市”路径——“世博会与上海新一轮发展大讨论”B方案研究报告》,上海财经大学的《与时俱进,适度调整上海发展战略——“世博会与上海新一轮发展大讨论”C方案研究报告》,市科技党委、市科委的《科教兴市的载体、抓手与政策——“世博会与上海新一轮发展大讨论”D方案研究报告》等4个方案5份报告,以及市工业党委、市经委的《上海制造业战略升级行动纲要》、市发展计划委员会的《上海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纲要》等7个行动纲要。

这些研究集中围绕:如何认清上海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以及面临的主要机遇和挑战;如何在融入全国、服务全国中加快上海自身发展;如何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如何根据新的发展要求及时调整城市规划和城市布局;如何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把握好高新产业发展与传统产业改造的关系;如何把2010年上海世博会办成一届最成功、最精彩、最难忘的世博会;如何培育和塑造上海城市精神等问题进行了多视角、多层面的广泛讨论。本次战略大讨论的推进实施一定程度上迎合了国际上所倡导的“参与式规划”思维,参与范围更广、讨论次数更多、成果内容更加丰富。

围绕上海城市发展的战略定位,本次大讨论值得关注的一点创新便是系统提出了以塑造世界城市为目标,以创新城市为路径的战略构想,强调新一轮发展“关键是创新、核心是人才”。一系列专题研究对上海如何实施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空间布局兼顾中心城繁荣与郊区集中式发展及新城建设等也形成了广泛共识。

7.5.4 “世博后谋划上海发展”系列研讨简介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作为继北京奥运会之后我国举办的又一次世界性盛会,实现了成功、精彩、难忘的目标。从申博到办博,八年多的精心筹办,为上海的城市发展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和财富。筹办世博期间,无论是上海城市的基础设施、硬件建设、城市环境、城市运行管理等自身发展方面,还是全球视野层面的城市国际影响力和认知度都得到了显著改善和大幅提升。

如何用好世博成果,用足世博机遇,结合“十二五”规划和“世博后”谋划,上海市委、市政府按照中央的要求和胡锦涛关于“谋划好‘世博后’这篇大文章”的指示精神,高瞻远瞩,抢抓时间,2010年初,在世博会正式召开之前,便部署了由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牵头的“世博后上海发展”的重大调研课题,组织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市委宣传部、市发改委、市建交委、市科委、市规土局、市世博局、市规划院、上海市世博科技促进中心等委办单位以及各高校院所、科研机构等开展广泛研究和讨论,结合“十二五”规划,探讨如何利用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筹办和举办多方面产生的重大影响,开启上海未来发展的新起点。

世博会所留下的各类物质与非物质资源不仅能够大力促进举办国及承办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而且能够对未来全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产生深远的影响。针对世博会涌现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低碳世博”等诸多新的发展理念,本次研讨立足延续和放大世博后续效应,将落脚点放到城市全面转型、服务经济发展、城市软实力提升,以及利用世博会让中国再度成为世界关注焦点的契机,上海更好服务长三角、服务长江流域和服务全国,代表中国在更高层次和更广范围内参与全球竞争等新的高度,进行了多视角、多层面的深入研究。《发挥世博后续效应、加快经济发展转型》(A方案: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后效应研究;B方案:上海发挥世博后续效应推动发展转型研究)、《世博资源及其后续效应利用的若干问题研究》、《世博场馆设施后续利用研究》、《传承世博精神财富,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A方案:“世博后”软资源研究、B方案:“世博后”文化发展的空间布局研究)、《世博场馆设施后续利用研究》、《世博园区的后续开发利用研究》、《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后效应研究》、《世博会科技创新效应与应用发展研究》等系列研究成果,不仅对世博资源的挖掘利用、世博园区板块的开发、黄浦江的开发、上海城市空间格局等问题在新的高度上进行了全面解答,更是思考了上海城市战略定位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即将发生的战略转变,包括向服务经济结构战略转变、向全球城市和世界级城市转变、向现代城市发展模式战略转变等方面,世博后续效应成为上海城市发展转型关键时期的重要动力。

如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总报告《世博资源及其后续效应利用的若干问题研究》提出,立足于经济全球化及低碳、创新发展的全球趋势,建设“四个中心”及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国家战略,实现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竞争的城市使命,最大限度地将世博资源转化为推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优势,全方位深度开放,全方面深化改革,着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着力提升上海在全球城市网络体系中的节点地位和枢纽功能。

站在新的起点上,“世博后”研讨强调激活强大的世博后续效应,全面推进上海的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建设,对上海城市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除了从新的理念和新的视野提出了世博园区世界级中央活动区等新的功能定位,提出了上海建设全球城市、参与和引领全球竞争等新的战略目标外,本次研讨聚焦上海城市发展转型,“世博后”谋划与“十二五”规划相结合,对上海“十二五”准确提出“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发展主线发挥了重大作用。系列专题研究对上海“四个中心”建设、服务经济发展、低碳城市、智慧城市、创新型城市、国际著名旅游城市、国际文化大都市、新城建设、上海城市管理运行等都形成了新的思路和共识。

2011年11月7日,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周振华主任主编的《“世博后”上海发展》(上、下册)与《上海手册》同步首发。这是在“世博后”系列研究成果基础上,充分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历时一年编撰而成系统反映“世博后”上海发展愿景、目标和战略的报告,可以说是本轮研究和讨论成果的集中呈现。回顾来看,本轮研究和讨论立意高、观点新,不仅许多研究观点直接融入了上海“十二五”规划,对指导21世纪第二个十年以及更长时期的上海转型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本轮讨论各路研究大军齐谋上海未来发展,无论从方法、视野、理念,还是战略举措、重大部署,都推动着上海决策咨询研究上升到新的高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