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法-文学年鉴的使用

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法-文学年鉴的使用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扩展中国现代文学史料的方向上,意识到年鉴的作用价值是很重要的。年鉴,是专指以全面、系统、准确记述上年度事物运动、发展状况为主要内容的资料工具书。年鉴的主要作用是向人们提供一年内全面、真实、系统的事实数据,便于了解事物现状和研究发展趋势。二是年鉴中容易发现史料线索,三是年鉴中发现的史料一般较少有人使用,我们使用了,会提升研究的趣味和价值。

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法-文学年鉴的使用

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来说,如果能确定明确的史料方向,我们的研究相对就比较容易展开。但任何一门学科的史料,都不可能有确切具体的史料方向,或者说,史料方向只能有一个大概的情况,不可能穷尽所有的方向。史料的存在是客观事实,但存在的史料,只有在某种观念和某种眼光的打量下才能成为研究史料,没有被应用的史料,只能说是前史料,它只存在,但在没有进入研究者视野时它只是单纯的史料存在,所以在确定史料方向时,先要具备研究的意识和眼光。虽然史料的完整方向我们不可能确定,但对研究者来说,总有一个扩展史料的大概方向,不然研究工作就很难进行。我们在前面讲过的那许多方法,其实都带有扩展史料的意识,不过没有明确说明史料的选择方向罢了。在扩展中国现代文学史料的方向上,意识到年鉴的作用价值是很重要的。

中国的年鉴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宋史·艺文志》中,就有“年鉴”一卷,可惜已经失传。年鉴,是专指以全面、系统、准确记述上年度事物运动、发展状况为主要内容的资料工具书。年鉴的主要作用是向人们提供一年内全面、真实、系统的事实数据,便于了解事物现状和研究发展趋势。年鉴主要是由编纂单位根据选题计划组织众多作者撰写的,少量内容来源于当年的政府公报、其他重要文献和统计部门提供的资料。在选材上,它要求系统全面、客观正确以及浓缩精炼。在编纂结构上,要求布局合理,基本框架稳定,其常设的栏目有:文献包括文件和法规、概况、文选和文摘、大事记、论争集要、统计资料、人物志、机构简介、附录等。

年鉴大体可分为综合性年鉴性和专业性年鉴两大类,前者如百科年鉴、统计年鉴等;后者如经济年鉴、历史年鉴、文艺年鉴、出版年鉴等。1949年前,中国曾陆续出版过一些综合性年鉴如《中国年鉴》、《世界年鉴》、《申报年鉴》等。地方性年鉴如:《上海市年鉴》、《台湾年鉴》。专业性年鉴如《中国经济年鉴》、《中国电影年鉴》等。(www.xing528.com)

我们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史,除了从直接的文学书籍中发现文学史料外,还要注意从与文学没有直接关系的书籍中发现史料,史料发现的趣味与史料存在的书籍恰好相反,也就是说,发现史料的书籍与史料所在的领域越远越好。在文学书籍中发现文学的史料就不如在非文学书籍中的发现有意思。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的史料,可以说无处不在,这一方面加大了发现史料的范围,但也给我们确定史料的方向增加了难度。所以我们留意1949年前编辑的各类年鉴有几方面的考虑:一是年鉴属于工具书,比较容易得到。二是年鉴中容易发现史料线索,三是年鉴中发现的史料一般较少有人使用,我们使用了,会提升研究的趣味和价值。除了使用综合性的年鉴外,我们更要注意使用专业性的年鉴,比如:杨晋豪编《中国文艺年鉴》(1934年)、杨晋豪编《中国文艺年鉴》(1935年)、杨晋豪编《中国文艺年鉴》(1936年,由北新书局出版)、佚名编《中国文艺年鉴》(1932年)、佚名编《中国文艺年鉴》(1933年)(现代书局出版)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