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钱穆研究:最后一次见到钱穆先生

钱穆研究:最后一次见到钱穆先生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最后一次见到钱穆先生2016年03月30日 06:21 来源:深圳特区报◎汤一介我曾在北京大学纪念五四运动八十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上有个发言,大意是说:研究学问可以有不同的态度,可以是为“启蒙”,也可以是为“救亡”,同样也可以是“为学术而学术”。西南联大在昆明开学后,钱穆伯父得友人介绍住昆明附近之宜良县北岩泉寺,寺右侧有一小楼,钱先生住此楼上。此后我父亲常去宜良,宿钱穆先生处。可惜这时钱穆先生已离开西南联大去四川了。

钱穆研究:最后一次见到钱穆先生

最后一次见到钱穆先生

20160330 06:21
来源:深圳特区报

 汤一介(www.xing528.com)

我曾在北京大学纪念五四运动八十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上有个发言,大意是说:研究学问可以有不同的态度,可以是为启蒙,也可以是为救亡,同样也可以是为学术而学术

父亲在北平(19311937)与钱穆先生可以说是交往最多、最亲的。在《师友杂忆》中还记有1936年夏,我父亲约钱穆先生同游庐山,中记有锡予已来牯岭。一日,偕其同游岭上之僧寺,似是开先寺。……余与锡予坐殿西侧一长桌饮茶云云。我家在庐山牯岭大林路旁有三座小楼,大概是我祖父母留下的产业,我记得在1934年至1936年我们全家常到庐山避暑,父亲的《大林书评》六篇就是在牯岭写成的。1936年暑假钱穆先生来庐山即住我家。抗战兴起,北大迁至云南,有一段时间西南联大文学院设在蒙自,我父亲与钱穆伯父同住在蒙自交往自然很多。在蒙自分校要迁往昆明时,他们仍不愿离开蒙自这一山水佳境处,据钱穆先生《师友杂忆》中说:锡予、自昭皆惜蒙自环境佳,学校既迁,留此小住,待秋季开学始去昆明,可获数月流连清静。乃约吴雨僧、沈有鼎及其他两人,共余七人,借住旧时法国医院。西南联大在昆明开学后,钱穆伯父得友人介绍住昆明附近之宜良县北岩泉寺,寺右侧有一小楼,钱先生住此楼上。小楼上下各三楹,楼前一小院,有一池,上有圆形小石桥,四围杂莳花果。院左侧又一小门,门外乃寺僧菜圃,有山泉灌溉,泉从墙下流经楼前石阶下,淙淙有声,汇为池水,由南墙一洞漏出寺外,故池水终年净洁可喜云云。此后我父亲常去宜良,宿钱穆先生处。1940年,母亲带我们弟妹自北平至云南,开始也住宜良,我想,就是因为钱穆先生住此之故,所以父亲才把我们安排在这个风景如画之地。可惜这时钱穆先生已离开西南联大去四川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