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佛教逻辑:识别无法证明持续存在

佛教逻辑:识别无法证明持续存在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6.识别并不能证明持续性对于这个论点,实在论者作如下的反驳[55]:诚然,感觉只能认知一块蓝色块而不会同时接受与它不同的东西,但我们并不能始终同意这种说法:认为感觉只认识它自身持续的那点时间,而这点持续性又只是一刹那间。这一事实本身可以证明事物的稳定和持续性,它是这种形式的认识:“这是那同一块宝石。”佛教回答,这种判断根本无从证明宝石的稳定与持续。

佛教逻辑:识别无法证明持续存在

§6.识别并不能证明持续性

对于这个论点,实在论者作如下的反驳[55]:诚然,感觉只能认知一块蓝色块而不会同时接受与它不同的东西,但我们并不能始终同意这种说法:认为感觉只认识它自身持续的那点时间,而这点持续性又只是一刹那间。感觉活动本身持续不止一瞬间,它可以长到两三个刹那。只持续一个刹那的说法根本就无法证明,而且一事物持续并逐渐地产生一系列前后追随的感觉活动,也绝非不可能。

佛教回答道[56],(为了辩论)我们可以同意一切存在的瞬时性不是认识活动中直接反映出来的,(不过持续性因此得了什么便宜呢?它就可以直接反映出来么?)。是的!实在论者说,这里有一个不容违背的事实,即识别活动[57]。这一事实本身可以证明事物的稳定和持续性,它是这种形式的认识:“这是那同一块(我以前见过的)宝石。”佛教回答,这种判断根本无从证明宝石的稳定与持续。它无法证明宝石以前的情况与现在完全一样。而如不证明这点,就不能禁止我们作这样的断定:即令在水晶宝石中也有不可见的然而从未中断的变化。这样一来,就不存在经常的实体,而只有前后相随的刹那存在的变化。肯定地说,“这就是那同一块水晶”的判断是错误的,它把毫无共同之处的相异的两个成分非法地联在一起。所谓“这”的成分指的是那当下存在者,是一感知和一真实对象。而“那”的成分指已成过去者,指在想象活动和忆念中留存至今的某物。它们本如冷热一样相去甚远。就是因陀罗大神也无法使二者结合一体!如果这种东西会是同一的,就没有理由不认为整个宇宙是同一的事物构成的。忆念的功能只管过去而不会把握现在的刹那,而感觉活动的功能也限于此一刹那,并不会认知过去。如果原因是差异的,果就不会相同,否则那结果就不是这些原因所产生的,而是偶然生出的了。忆念与感觉各有活动范围和结果,它们不会混杂起来以至在对方的领域内起作用。识别不能同记忆区分开来,记忆又是思想构造(造作、杜撰)所生,并非实在的直接反映。因而实在论所说的识别认明持续性的论据,不过是他们一相情愿而已[58]

【注释】

[55] NK.p.123.23以下。(www.xing528.com)

[56] 同前注书p.124.7。

[57] Pratyabhijñā bhagavatī,参见NS.111.1.2上的同一论证。

[58] manoratha-mātram,参见前注引书p.124.2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