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探索发现炎帝陵,遗忘工程的惊人发现

探索发现炎帝陵,遗忘工程的惊人发现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被遗忘的工程每次考察,我们都是奔“五谷庙”而来。因此,必须对称作“五谷庙”的这处古迹准确定位。院内钟楼遗址散落着许多半埋在泥土中的历代石碑残片。虽是残碑,遗留的点滴信息其文化价值仍是不可估量。也用作高处的坟墓,如“高者为陵,低者为坟”。加“土”意为埋入草木之下的土中即为墓。墓一般是葬于平地的坟墓。“坟”是“墳”的异体字。因此“祠堂”就是祭祀性、纪念性的宽敞明亮的建筑物。

探索发现炎帝陵,遗忘工程的惊人发现

被遗忘的工程

每次考察,我们都是奔“五谷庙”而来。但至今,我们都没有看到任何一处以任何方式记载的“五谷庙”字样,只是依据村民称呼而称“五谷庙”。看庙老人张根昌的老伴张龙凤曾介绍,村民还称呼五谷庙为“五谷神庙”,也叫“炎帝陵庙”,又叫“祠堂庙”、“炎帝祠堂”等等。

因此,必须对称作“五谷庙”的这处古迹准确定位。虽然村民的说法都有参考价值,但纷纭的众说未必就是答案。

最初采访拍摄时,陵碑掩饰物等都是原貌。院内钟楼遗址散落着许多半埋在泥土中的历代石碑残片。据村民介绍,这里已知的历代碑刻应该有40多通,最大的一通碑刻连底座有七尺高,碑额刻有4个龙头,与太原晋祠李世民的贞观碑形制相同,显然是一座御碑,应该承载着炎帝陵全部秘密。可惜半个世纪至今已经多数散落,一位村民建房,曾用60元钱买走13通石碑,另一村民买走7块石碑砌在院墙上,已将字迹全部凿平等等。根据当时的采访记录和这些年的资料整理,现有碑刻资料对庙名的不同称呼归纳如下:

《续修炎帝后妃像增制煖宫记》残碑:“炎帝神农陵庙,历代相传,载在祀典,其形势嵯峨,林木深阻久矣,吾邑封内之胜迹……”

大明嘉靖丙戌年重修神农祠》残碑:“神农祠……”

清道光残碑:“炎帝陵乃古迹之胜地也……”

大明嘉靖六年制琉璃脊饰:“炎帝神农殿……”

清顺治《高平县志》:“神农庙……在换马镇东南……有神农冢。”

正是由于碑刻这种信息载体,使诸多不同历史阶段的文化信息得以保留。虽是残碑,遗留的点滴信息其文化价值仍是不可估量。

根据各种碑刻记载,这里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名称,也没有见到过一个全面综合的名称。那么,各种不同时代不同的名称,就一定有其各自的依据。汉字的特点从来就非常具体,每个字都有特定的含意,表意准确,不易出现歧义。古人用字极为严谨,不同的字,必有不同的定义。这也是目前联合国的每份文件都要使用7个国家的文字印刷发文,其中包括中国汉语汉字,而每份文件都是汉语的那份文件最薄的重要原因。

那么,这里的陵、墓、祠、庙等等,是否会有个别相近的意义,能够假借使用呢?这一点对解读炎帝陵至关重要,我们必须明确这些概念的基本涵义,这就是本书写作请来白双法先生的目的。(www.xing528.com)

“陵”,左边“阝”是“阜”字的省写,字意是山坡。右边是“土”与“峻”的字形,字理是高大的土山,如丘陵。也用作高处的坟墓,如“高者为陵,低者为坟”。

“墓”是上“莫”下“土”。“莫”是日落于草木之下。加“土”意为埋入草木之下的土中即为墓。墓一般是葬于平地的坟墓。

“坟”是“墳”的异体字。“墳”归土类,右边“贲”,即埋死人的土堆是使人悲愤之处。古时一般的坟墓没有围墙,也没有树。后来为了记录死者,就刻制石碑,刻写文字,因此出现了“坟”字。

“祠”,左边“礻”字旁归祭祀类,右“司”就是“词”的省写,即祠堂是纪念先祖祷念祝词之处。“祝”字不是祝贺,“礻”字旁可知是祭祀时使用,右边“兄”字,上边“口”与下边“人”字的变形,即口念悼词之人,一般由长子担任,因此“口”与“人”合为“兄”,长子就是“兄”,次子以下是“弟”,“次弟”之意,合称兄弟。“贺”字是“加”与“贝”。“贝”是钱币,“贺”字表示带钱币礼物为“贺”。因此,祝是说词、贺是送礼,各有定义。

“堂”字是“尚”与“土”,是时尚之地,宽敞明亮的建筑,摆设崇尚之物,通常接待贵客。因此“祠堂”就是祭祀性、纪念性的宽敞明亮的建筑物。

如此看来,这些概念都极严谨,陵、墓、坟、庙、祠、堂等几种名称不可能随意变通使用。那么,这座历史古迹不同碑刻记载的不同名称,就一定是在透露它的历史变迁。那么,这处古迹究竟发生过怎样的变迁呢?

米东明并不管理文化与文物,应该不会对此有太多时间研究。却不料要紧时候能有惊人之语,居然提到五谷庙与羊头山之间的一个重要联系。果然,宋代《太平寰宇记》记载“炎帝庙,在县北三十五里羊头山上”。

明代《重修炎帝庙记》记载:“炎帝之神古来旧矣,其真灵在泫氏之北,换马镇之南……”

明代《山西通志》记载:“神农庙……高平县有二:一在县北三十五里故关村羊头山上,元初徙建山下坟侧,至正十年修,国朝俱有司岁祀。”

这三段记载与明代《羊头山新记》所述“有石栏、石柱存焉,盖金元物也”相互印证。出乎意料,不仅文献记载有元代初年由羊头山迁徙而来的炎帝庙,至正十年有损而重新修葺,明初有见证者的记录,而且是迁来至炎帝“真灵”“坟侧”。

炎帝庙于元代初期“徙建”山下“真灵”“坟侧”,说明炎帝坟墓古已有之,庙址选择确有依据。那么,庄里村就是古陵墓所在地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