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海军舰艇研制中的概念探索和可行性研究

海军舰艇研制中的概念探索和可行性研究

时间:2023-1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武器装备可行性研究美国海军舰艇研制程序十分复杂,大约经过这么几个程序:首先是概念探索和可行性研究,就是先对未来发展一种什么样的舰艇有个基本的描述;其次是作战需求、战术和技术性能论证,就是要对未来威胁进行评估和判断,说明现在的舰艇存在哪些问题和弱点,提出发展新型舰艇的充分理由,最后证明必须要发展一型新舰艇。这些研究工作通常是由海军作战部牵头,海军分析中心等军内外科研单位为主进行研究。

海军舰艇研制中的概念探索和可行性研究

武器装备可行性研究

美国海军舰艇研制程序十分复杂,大约经过这么几个程序:首先是概念探索和可行性研究,就是先对未来发展一种什么样的舰艇有个基本的描述;其次是作战需求、战术和技术性能论证,就是要对未来威胁进行评估和判断,说明现在的舰艇存在哪些问题和弱点,提出发展新型舰艇的充分理由,最后证明必须要发展一型新舰艇。这些研究工作通常是由海军作战部牵头,海军分析中心等军内外科研单位为主进行研究。这些研究报告最终由国防部批准,如果最终确定要发展一型新舰艇,就要转入方案设计,有关造船厂和工业部门就开始搞方案,参与工程竞争,希望最终拿到项目。经过一番竞标之后,军方在费用和作战效能上进行综合评估,确定最终研制和生产厂家,由这家企业负责进行详细设计,然后签合同并逐步转入建造、海试、舾装,最后交付部队使用。

美国人认为,现在高新技术发展很快,像计算机这样的技术每18个月就更新一次,舰载武器和电子设备虽然不一定更新得这么快,但相对舰艇平台来说是快多了,一艘舰艇平台可以服役30年、40年,甚至50年以上,只要主机能转舰艇就能跑,所以更新很慢。舰载武器和电子设备则不然,两三年就要更新一次,所以舰艇经常需要现代化改装。因此,美国人在舰艇发展中有个原则,就是一定要先发展舰载武器和电子设备,把它做成标准模块或组件,然后再考虑舰艇平台的发展,这样只要把现成的模块拼接起来就行了,所以前期探索研究时间很长,后期建造时间却很短。传统落后的舰艇发展模式是先确定未来发展什么舰艇平台,然后才围绕这个平台去发展武器和设备,要是哪个设备过不了关,对不起,平台就得等,这种思路与信息时代和军事革命原则是不相符的。在10年的探索研究中,美国集中研究了隐形技术、导弹垂直发射装置、以“哥白尼”计划为核心的全球C4I系统、协同作战能力系统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和设备,到SC-21舰艇方案确定的时候,已经形成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局面。

美国研制一种新装备时特别强调,在关键技术上要比作战对手超前10年以上,在武器装备上要大胆创新,在作战效能上要有革命性的突破,这是美国海军战后以来、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主要思路,不这样就无法抢占21世纪的制高点,就无法保持技术优势和军事优势。在SC-21舰艇进行艰难探索的10年中,发生了“二战”以来一系列重大的战略性变化。(www.xing528.com)

首先是战略环境变化。美国海军战略由20世纪80年代的“海上战略”转变为“前沿存在,由海向陆”的战略,作战对象由过去的苏联海军转变为第三世界国家海军,作战海域由过去的公海大洋转变为近海沿岸,作战样式由过去海军独立作战转变为配合地面部队和空中力量协同作战,由过去大洋反舰、反潜和舰队防空作战转变为远程对地攻击,高、中空弹道导弹拦截和浅水沿岸作战。

其次是军费削减。在战略转变的牵引下,美国年度军费预算从20世纪80年代的3300亿美元一下子降到1997年的2400亿美元左右,虽说海军军费仍排在第一位,但比当时的1100亿美元已经有大幅度下降,只有700亿~800亿美元。一向财大气粗的美国海军不得不学会过苦日子。

最后是舰艇结构的变化。20世纪80年代美国海军水面舰艇结构主要分为三大类:以15艘航空母舰为核心编成15个航母战斗群;以4艘战列舰为核心编成4个水面战斗群;以数艘两栖攻击舰为核心组成多个两栖战大队。1997年的情况是:战列舰早已全部退役,核动力巡洋舰基本上也已全部退役,护卫舰也将全部退役,保留下来的舰艇只有12艘航空母舰、27艘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31艘斯普鲁恩斯级驱逐舰、4艘基德级驱逐舰和正在建造的数十艘伯克级驱逐舰。这些舰艇虽然具有很强的制海能力,但对地攻击和对岸火力支援能力却比较差,当年战列舰在役时,用406毫米大口径火炮对两栖战进行火力支援是非常有效的,可现在这些舰艇上装的火炮最大口径只有127毫米,威力不足,射程只有十几公里,因此很难适合海军战略转变和“由海向陆”进攻的作战需求。SC-21舰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