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李显继位,成为唐朝新帝,举行隆重安葬仪式

李显继位,成为唐朝新帝,举行隆重安葬仪式

时间:2023-1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九月十五日,因李旦固请让位于李显,武则天同意立李显为太子。宰相张柬之、崔玄等迎李显太子,杀张昌宗、张易之等,逼武则天让位于李显。二十五日,太子李显即帝位,仍为中宗。五月十八日,隆重举行安葬仪式,和高宗皇帝合葬在乾陵,谥号“则天大圣皇后”。

李显继位,成为唐朝新帝,举行隆重安葬仪式

五、让帝位去帝号

武则天作为一个女性称帝,改朝换代,建立武周是成功了,但在建立储君的问题上,不可避免地要遇到麻烦。睿宗虽然是她的儿子,又赐了武姓,可他毕竟是李家的后代,等到武则天百年之后必然匡扶唐业,这也就断送了她毕生为之奋斗的大周江山,使武周政权一世而亡。

建立大周王朝之后,武则天让侄子们做了宰相和将军,掌握朝政大权,大臣有了功劳也赐给武姓,而不是李姓。她还免掉了武姓的田赋,把自己的故乡文水县改为武兴县。长寿二年(693)元日,武则天在万象神宫即明堂里举行了祭典大礼,这次武则天出乎意料地让侄子武承嗣为亚献,武三思为终献,而正式的皇储李旦却尴尬的靠边站着。

武则天的行动无疑是对侄子们的公开鼓励,促使武承嗣等人公开地对李旦的皇储地位提出了挑战。而从皇帝降为皇嗣的李旦此时处于不能讲话、无力自卫的可怜境地。他的儿子和他二哥章怀太子之子李光顺、李守礼、李守义等都被“幽闭宫中,不出门庭者十余年”,不时挨敕杖痛责,形同罪囚。宰相岑长倩、格原辅甚至因为反对立武承嗣为太子被诛,另一宰相李昭德也因此被贬。

万岁通天元年(696)以后,政治形势有些变化。此时,契丹入犯河北,朝廷起用狄仁杰、姚崇等先后拜相,是李昭德之后保皇嗣派的领袖;薛怀义、沈南璆之后,由太平公主推荐的张易之、张昌宗兄弟成为武则天新的男宠,这股新的政治势力的兴起,首先使诸武在政治舞台上黯然失色,李武关系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虽然武承嗣和武三思一直没有停止过钻营太子位的活动,但他们毫无德望,所凭借的只有武姓一条,说服武则天的口实不过是“自古天子未有以异姓为嗣者”一句。

与此相反,朝廷内许多大臣一直没有停止过对武则天的劝说。她很信任的大臣李昭德曾经在杖杀王元庆之后劝她:“高宗皇帝,是陛下之夫;皇嗣,是陛下之子;陛下身有天下,理应传于子孙为万代业,哪能以侄为嗣呢?从来没有听说过侄子做天子还给姑妈立庙的。要是把天下给了武承嗣,不仅有负先帝,那么高宗皇帝也不血食,断了奉祀了!”血食,就是杀牲祭祀,是对死者的供养。不血食,死者就会成为饿死鬼,这在封建社会是最重视的事情。武则天虽然在当时贬斥了李昭德,但李昭德的话还是给她留下深刻的印象

她另一位非常信任的大臣狄仁杰也劝武则天说:“陛下立子,千秋万代之后还可以配食太庙,有人祭祀;若是立侄,能让姑妈在太庙配享吗?姑侄与母子之间,到底哪个更亲呢?陛下虽以为这是家事,但国家大事,哪个不是陛下家事?此事实关乎陛下社稷江山和身后的大问题啊!”同时另一宰相吉顼也给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出主意,说他们没有大功,不能自全,现在天下思唐德久矣,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劝说武则天复立庐陵王为太子。

慢慢地,武则天觉得立武姓是行不通的,周围的一些大臣,如狄仁杰等,也使她感到天下士庶未忘唐德,而武氏又实在是难孚众望。(www.xing528.com)

圣历元年(698)三月初九,武则天托病,派徐彦伯带一班宫人去房州召回李显。八月十一日,武承嗣因求太子不得,忧愤成疾而死。九月十五日,因李旦固请让位于李显,武则天同意立李显为太子。至此,持续了多年的皇嗣之争宣告结束。武则天也因此与太子李显及李唐皇室的拥戴者恢复建立了和谐关系,赢得了她最后一段比较轻松安定的日子。

圣历二年(699),武则天怕自己死后太子与武家子孙不能相容,令太子李显、相王李旦、太平公主与武攸暨、武三思等立誓于明堂,铭之铁券,藏入史馆。还放出太子、相王诸子,恢复自由。这些措施改善了政治气氛,无论是武则天和李显、李旦的关系,还是李显与武三思为首的诸武的关系,一时都融洽起来。

武则天统治晚期,她宠幸张易之、张昌宗兄弟,政事多交给他们处理,在统治集团内部酿成新的矛盾,导致了神龙元年(705)正月二十二日“五王政变”的发生。宰相张柬之、崔玄等迎李显太子,杀张昌宗、张易之等,逼武则天让位于李显。二十三日,武则天下诏,命太子李显监国。二十四日,武则天下诏传位于太子李显。二十五日,太子李显即帝位,仍为中宗。政变在没有造成大惊扰和社会动乱的情况下,完全成功了。

唐中宗复位后一天,正月二十五日,武则天移居上阳宫,很不情愿地离开了她做了15年皇帝的宫城。二十七日,唐中宗李显率百官谒上阳官,上尊号曰“则天大圣皇帝”。二月初四,唐中宗恢复唐的国号,宗庙、社稷、陵寝、郊祀、旗帜、服色、文字也都恢复永淳以前的旧制,又将周庙七主迁出太庙,仍安置在长安崇尊庙。至此,15年的武周王朝正式告终。

无论如何,对于武则天这样一个对权力追逐一生的政治人物来说,失掉皇位是不能忍受的痛楚,她骤然变衰老了,憔悴了。当年她活跃在政治舞台上,意气风发,以68岁之高龄而齿落更生,那年因而改元长寿。但被打发到上阳宫实际处于软禁中后,心境极坏,好似一夜间苍老了许多。当中宗再一次来上阳宫向她请安时,发现一直容颜不衰的母亲已经成了名副其实的老太婆。她最后10个月的生命之旅,就是每天伴着上阳宫的落日余晖走到尽头的。

神龙元年(705)十一月二十六日,武则天病死于上阳宫仙居殿,享年82岁。遗诏:去帝号,归乾陵合葬。王皇后、萧淑妃及其牵连的人都予赦免。这位生前不甘受命运摆布,雷厉风行、雄心勃勃的大周女皇,最后不得不屈从于强大的世俗压力,在追求奋斗达到顶峰之后,又无可奈何地回归到李家媳妇的位置。神龙二年(706)正月,武则天的灵柩在唐中宗的亲自护送下回到长安。五月十八日,隆重举行安葬仪式,和高宗皇帝合葬在乾陵,谥号“则天大圣皇后”。葬仪上用的《则天大圣皇后哀册文》,是国子司业崔融撰写的,盛赞武则天的功绩,称她“英才远略,鸿业大勋,雷霆其武,日月其文……四海慕化,九夷禀朔,沈璧大河,泥金中丘,巍乎成功,翕然向风”。崔融所撰哀册,对武则天的褒扬可谓无以复加,崔融本人也为这篇哀册殚精竭虑,竟绝笔而死,为一代女王留下了千古绝唱。

武则天为后人留下了无数的谜,经受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褒贬。直到今天,她的无字碑与唐高宗李治的述圣纪碑仍比肩峙立于乾陵神道两侧,一块是武则天亲自用世间最华美、最热情的文字记载高宗的圣迹,一块却只字未刻,默然肃立。然而,世间再华美的词藻写出的功德也有磨灭殆尽的一天,唯有这块无字碑,千余年来,扛风沐雨,叫人依稀可见当年女皇临朝亲政、君临天下的威严。正如明代一位无名诗人在无字碑上题的诗中所写:“乾陵松柏遭兵燹,满野牛羊春草齐。惟有乾人怀旧德,年年麦饭祀昭仪。”这也许正是武则天遗言中“己之功过,留待后人评说”更深的含义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