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红太阳颂》读书感受-深入调查书窗札记

《红太阳颂》读书感受-深入调查书窗札记

时间:2023-1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读《红太阳颂》《红太阳颂》,延安大学中文系编写197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作为一个对中国当代史有着浓厚兴趣的阅读者,近些年对 “文革”历史兴致颇高,尤其是尘封在历史的蛛网中的第一手资料,有机会一定会仔细研读。于是该单位迅速成立了专案组,展开调查,这一包破破烂烂的东西就是该专案组关于此事深入走访调查的记录。

《红太阳颂》读书感受-深入调查书窗札记

读《红太阳颂》

《红太阳颂》,延安大学中文系编写197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为一个对中国当代史有着浓厚兴趣的阅读者,近些年对 “文革历史兴致颇高,尤其是尘封在历史的蛛网中的第一手资料,有机会一定会仔细研读。二〇〇八年夏季,在大学南路旧书店淘书,同眼镜店主闲话。他说他收了一包东西,估计我有兴趣。拿出一看,果然,十元钱收入囊中。(www.xing528.com)

一个印有西安××革委会的档案袋,破损不堪,鼓鼓地装了一袋。回家细细阅读,是一个重复了千遍的那个年代常见的事件。事情很简单:某天早上,在该单位综合楼洗漱间的墙壁上出现了一条恶毒攻击伟大领袖的标语。于是该单位迅速成立了专案组,展开调查,这一包破破烂烂的东西就是该专案组关于此事深入走访调查的记录。有对20余人(次)的讯问笔录、旁证材料、事后结案结论。资料翔实,证据确凿。从这些已经成为历史的字里行间看来,所有人都在努力回忆,其中包括写标语人的父母。重要的是,有几个证人回忆了和嫌疑人几次借书过程中,都发现了在嫌疑人的书上写有“打倒”字样,画有丑化领袖形象的头像。但是,蹊跷地是,在这次事件的整个调查过程中,作为写标语者却失语了,没有看见他自己的任何片言只语。因为他的缺席,让后世人看来(或许由于我们没有深入到当时的历史语境中),这只是一场没有目标的审判。证言材料中所有人都在努力地洗清自己,风向高度一致,生怕有一丝半星祸水溅到自己,甚至当事人的父母也是。从落款日期上看,发案不到一星期,结论就出来了:“该犯深受封资修和蒋美帮毒害,在伟大的‘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恶毒攻击我们最最伟大最最正确我们心中最红最红的红太阳,妄图复辟,罪大恶极。鉴于年纪幼小,免于刑事处分,责成父母严加教育。”事情是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期,书写标语者年纪八岁,男,是案发单位子校小学二年级学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