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书窗札记》:阅读《中国小说史略》的感受

《书窗札记》:阅读《中国小说史略》的感受

时间:2023-1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读《中国小说史略》《中国小说史略》,鲁迅 著200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前几天,西安会展中心弄了个文博会,去过的同事说,有许多书画很便宜。最近这几日迷恋读上海古籍的《阅微草堂笔记》,早晚不离。

《书窗札记》:阅读《中国小说史略》的感受

读《中国小说史略》

《中国小说史略》,鲁迅 著 200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

前几天,西安会展中心弄了个文博会,去过的同事说,有许多书画很便宜。尽管知道不会有什么精品,但拣漏的心情还是让我去转了一圈,果然很便宜。但是这些画属于匠人制作,没有灵感,没有激情,没有创造,只有流水线上的大规模复制。能想象那些手握画笔的人冷冰冰的面对着洁白的宣纸,心里却想着金钱,让原该有的艺术魂灵死亡。由是想到了敦煌的写经卷子,也是由千百个写经生完成。他们属于专业的写字人,也可以说是匠人,写经是为了糊口,常常为得不到应有的报酬而抱怨:“今日写书了,合有五升麦。高代(贷)不可得,还是自身灾。”但我们现在看到的敦煌经卷书法,大多是“字字珠玑、篇篇玉璋”。这些在现在的书画市场很难再见到了。(www.xing528.com)

在农贸市场一样的文博会转了一圈,无所收获。准备打道回府呀,回首却看到了北京某机构的展品,面对的是寄萍老人的一幅画,凑过去看了看,因为现场的气氛关系,我不能认为是真迹。就自以为是地询问工作人员:是高仿吧!人家笑着回答:是真迹。这才细细端详,果然。很喜欢老人的画,但一般看见的都是印刷品。西安钟楼陈列了很多幅老人的作品,但精品并不多,不如眼前这幅,只是品相稍差。旁边的还有刘墉张大千徐悲鸿。以前从未见过徐悲鸿的书法,是大字对联,疏朗大方,平淡冲和,和他的画一样,大家手腕。

上学时候,偶然在咸阳的旧书摊上得到《铸雪斋抄本〈聊斋志异〉》,甚为宝爱。那年寒假带回了家,被祖父借了去。他属于新中国成立前的老中学生,尽管已经老迈,却喜欢躺在炕上读书。没办法,借给了他,寒假走时千叮咛万嘱咐一定不能借与别人。暑假回家,问书在哪里!祖父说,没借给别人。却被他一页页的卷着抽了旱烟,暴殄天物。后就再也没机会碰到相同的版本,一直到工作后很长时间,也是一个偶然的机会,见到了同样的《聊斋志异》,收进书橱,再也未曾示人。最近这几日迷恋读上海古籍的《阅微草堂笔记》,早晚不离。经常神游书外,这部一段时间和《聊斋志异》齐名的书,谈狐说鬼,知世论事,亦庄亦谐。正如迅翁所言:“……发人间之幽微,托狐鬼以抒己见者,隽思妙语,时足解颐;间杂考辨,亦有灼见。叙述复雍容淡雅,天趣盎然,故后来无人能夺其席,固非仅借位高望重以传者矣”(《中国小说史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