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信息传递的历史与演变

信息传递的历史与演变

时间:2023-1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信息研究探源人们交换信息、交流感情,离不开语言;文字发明以后,人类便可以进行远距离信息交流了,例如写信等。中国古代传递信息,主要靠人传递,交通工具是马匹,沿路设驿站。在国外,也有与中国相似的通信设施。这样一个烽火台传至下一个烽火台,下一个烽火台再传到下一个,很快就把信息传到京城,京城的军政要人便根据信息采取措施。当然,有时只在局部地区设防的范围内传递,边防将会根据信息,采取军事措施。

信息传递的历史与演变

信息研究探源

人们交换信息、交流感情,离不开语言;文字发明以后,人类便可以进行远距离信息交流了,例如写信等。不仅如此,前代人的信息还可以留给后代,例如书籍、信札等。这样,便使信息交流的时空得到了扩展。

中国古代传递信息,主要靠人传递,交通工具是马匹,沿路设驿站。不过那时主要是为政府传递信息的。当然,还可以传递别的信息,例如,杨贵妃要吃新鲜荔枝,唐明皇便派人把这一信息传到南方,南方的州县便根据这一信息,立即在产荔枝的地方采购。然后便快马加鞭,日夜兼程,最后把新鲜荔枝送到长安城,以满足贵妃的需求。

驿站是周朝建立的通信设施。每隔一定的距离设一个驿站,备有马匹和供邮差食宿的设施。

在国外,也有与中国相似的通信设施。例如,古代罗马、埃及等许多国家,也是靠人送达信息的,马车和船便是主要的交通工具。

古代军事上传递信息,除了用上述方法以外,还采用烽火台传递信息。例如,在京城和边防要地之间,隔一定距离设一个烽火台,如果遇到外敌入侵,夜晚便点起火,白天则烧狼粪放烟。这样一个烽火台传至下一个烽火台,下一个烽火台再传到下一个,很快就把信息传到京城,京城的军政要人便根据信息采取措施。当然,有时只在局部地区设防的范围内传递,边防将会根据信息,采取军事措施。所以,古代著作中常以“狼烟”、“烽火”比喻战争。(www.xing528.com)

关于烽火台传递信息的记载,在《东周列国志》中,就有“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烽火台传递信息的速度和作用。万里长城上每隔一段,就有一个烽火台。明代戚继光抗倭,曾在山东胶东半岛北部临渤海湾处设“烟台”,所以烟台市的地名也由此而来。

利用烽火台传递军事信息,一直延续到清代。近代则发展了邮车和邮船,使信息传递工具大为改进。

靠人来传递信息,由于使用的交通工具比较落后,速度较慢;用烽火台传递军事信息,显然很难表达复杂的信息内容。比如,烽火台能够传递有外敌入侵的消息,但是,敌人有多少兵力,武器装备怎样,采取什么样的战略战术,就很难表达了。

直到19世纪,人们发明了电报和电话。这种无线电通信技术使远距离通信既快、又可以传达复杂的信息内容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