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工程的创建与历史演变

工程的创建与历史演变

时间:2023-06-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都江堰灌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该规划报告正在积极修订当中,并最终报国家有关部门审批后予以实施。

工程的创建与历史演变

一、工程的创建

都江堰战国后期秦蜀郡守李冰于公元前250多年,在古蜀国治水工程基础上组织人民创建的。都江堰的诞生,既是当时社会经济、政治军事等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当时适宜社会、经济条件的产物。建堰前的古蜀国农业已有一定基础,较为富庶。战国后期,秦国崛起,锐意统一中国。秦灭蜀国后设郡,推进封建生产方式和先进科技,发展生产力,这些都为修建都江堰奠定了基础。原成都平原上水道紊乱,洪涝与干旱交替为患,兴建大型水利工程,可利于航运与灌溉,保证提供充足的粮食和兵源。李冰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担任蜀郡守的,他知天文地理,识察水脉,并带来中原兴建大型水利工程的经验与技术。他团结西蜀各族人民,艰苦奋斗20 多年,于公元前256年建成了伟大的都江堰。从此“水旱从人”“沃野千里”,孕育了“天府”。都江堰的巨大综合效益增强了秦国的实力,秦终于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

二、工程的历史变迁

都江堰工程创建以来,历代均有不同程度的发展。西汉文翁“穿湔江,灌溉繁田千七百顷”。蜀汉刘禅时开江安河灌外江左岸农田。东晋时已灌溉三郡,开稻田。唐代高俭、章仇兼琼,宋代赵不,元代吉当普,明代卢翊、施千祥,清代丁宝桢等,或在改进渠首工程方面,或在整治河渠、扩大灌区方面,都有重要建树。民国时期三次大修都江堰,重建分水鱼嘴、标准台、铜标。都江堰经过两千多年的维修、治理与扩建,到1949年受益的县达14个,灌区面积达282.57 万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都江堰灌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有的竹、木、卵石结构工程,逐步改为水泥浆砌卵石、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1952年春在渠首蒲阳河与柏条河分水口建成第一座节制闸——蒲柏闸。1953年春在走马进口建成第二座节制闸,同时在郫县石堤堰的府河与毗河分水口建成枢纽闸坝(1986年全部改建为闸)。1952~1961年期间,逐步调整改造岷江两岸干渠进水口,把岷江干流改为单一行洪河道。1963年在渠首修建了成都工业用水专项工程。1964年春在宝瓶口以下建成仰天窝枢纽闸。1970年冬用混凝土彻底加固了离堆和宝瓶口,同时以两个冬春时间全面改造了平原旧渠系。1974年春建成了外江枢纽闸,改变了两千多年杩楂调水的旧面貌,使宝瓶口年均多引水6.6亿m3。1982年春建成沙黑总河进水闸,进一步满足外江灌区用水及补充通济堰水源。1992年春建成渠首工业引水拦水闸,更加适应成都市工业及城市生活用水的需要,并为宝瓶口达到规划设计流量的需求打下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渠首和灌区陆续修建枢纽闸、节制闸、分水闸、进水闸、泄洪闸、连锁闸等一系列工程设施,并逐步完善,达到各级渠道有口有闸,调水自如,能安全输水和泄洪排沙。(www.xing528.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都江堰灌区仅灌溉岷江两岸成都平原的一部分,水资源未尽其用。从1953年起开始了都江堰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发展新灌区的工程建设。1953年起向北延伸扩建人民渠一至七期工程;1954年冬开始向南延伸扩建三合堰;1956年春开始向东延伸扩建东风渠一至六期灌溉工程;1957年冬在双流县境内修建牧马山灌渠工程。新扩灌区的丘陵地带,地处下游,输水渠长,遂采取“长藤结瓜”方式,引蓄结合,以蓄为主,先蓄后用。利用山地条件建成大型水库3 座,中型水库11 座,以及若干小型水库、山平塘、石河堰、泉堰、提灌站等,总蓄水量达17.55亿m3。截止到1998年年底,全灌区受益范围已有7 市37 县(市、区),有效灌溉面积达1006.63 万亩,为1949 前的3.5 倍多。古堰新颜,焕发出无限生机,既保证了农业稳产高产,又保证了工业及人民生活用水,还在发电、漂木、养鱼、旅游等方面发挥出巨大的综合效益。

三、工程的总体规划

1989年7月,四川省都江堰管理局提出了《四川省都江堰灌区第二期改造配套工程规划报告》;1989年,四川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院提出了《四川省都江堰总体规划报告》。1990年11月20日,水利部在《对都江堰总体规划报告和都江堰灌区第二期改造配套工程规划报告的批复》中同意都江堰灌区近期设计灌溉面积为1086 万亩,远景加毗河灌区初定灌区总规模为1400 万亩。原则同意都江堰灌区的划分和干渠布置的总体布局。同意都江堰灌区设计引水流量为600m3/s,其中宝瓶口为480m3/s,外江灌区为120m3/s;人民渠分水闸进水流量为135m3/s,东风渠进水闸为80m3/s,并以此作为灌区扩、改建和配套的依据。同意第二期改造配套工程的主要项目为:整治东风渠总干渠及四期干渠;整治人民渠六期干渠和增建必要的水库工程;在保护都江堰渠首风貌的前提下,采用适当的工程措施,增加宝瓶口引水量,缓解工农业用水矛盾。

鉴于近年来都江堰灌区建设与发展的新情况,在全面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灌区水资源量和用水状况的基础上,1999年由四川省都江堰管理局和四川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提出了《四川省都江堰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报告(初稿)》,对灌区建设的有关指标进行了相应的调整。目前,该规划报告正在积极修订当中,并最终报国家有关部门审批后予以实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