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解放军胜利收复西沙群岛:探索战争背后的胜因

中国解放军胜利收复西沙群岛:探索战争背后的胜因

时间:2023-1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外国海战首战告捷,胜利收复全部西沙群岛20世纪70年代,我国的军事战略重点在三北地区,国防建设也以那里为重点。这次海上遭遇战取得胜利后,中央军委及时确定了决心,以陆海空军相配合一举收复西沙的三座岛屿。1958年9月4日我国发表领海权的声明时,郑重地重申西沙、南海群岛是中国领土。南越西贡政权却无视中国政府的警告,又派出军舰前往西沙海域,企图以武力强占西沙两大群岛之一的永乐群岛。

中国解放军胜利收复西沙群岛:探索战争背后的胜因

对外国海战首战告捷,胜利收复全部西沙群岛

20世纪70年代,我国的军事战略重点在三北(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国防建设也以那里为重点。这时,位于南中国海周边的一些国家加快了侵占我国南海岛屿的步伐,过去一些无人居住的岛礁纷纷被外国军队占据。以西贡为首都的“越南共和国”(即南越政权)这时不仅积极侵占南沙群岛的一些岛礁,还妄图扩大其在西沙群岛的侵略成果。

面对这种形势下,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南海舰队和西沙当地的民兵于1974年1月在遭到南越军队挑衅和攻击后,被迫还击,在西沙永乐群岛附近进行了海战。这次海上遭遇战取得胜利后,中央军委及时确定了决心,以陆海空军相配合一举收复西沙的三座岛屿。

西沙海战的爆发虽然带有一定的突发性,这一地区领土归属的争端却由来已久。

西沙群岛位于海南岛东南约330公里的海域中,由宣德、永乐两个群岛和其他岛礁组成。永乐群岛又由甘泉、珊瑚、金银、琛航、晋卿等岛屿组成。西沙群众不仅地理位置重要,资源也十分丰富。这些岛屿是中国人最早发现、开发和经营的,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

近代中国因国力衰弱饱受外敌入侵,西沙群岛和南海其他岛屿也受到企图控制海上通道和资源的外国侵略者觊觎。法国殖民主义者在19世纪侵占越南后,曾派人进入过南海的一些岛屿,并狂妄地宣称拥有管辖权。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侵略者曾占领过西沙、南沙群岛。1945年日本投降后,这些岛屿理所当然地被中国收回。1946年中国的国民政府曾派海军巡视西沙和南沙群岛,并以“太平号”军舰的名字为南沙的一座岛屿命名“太平岛”,还在岛上派驻了军队。不过,法国和菲律宾等国此时也开始入侵南海一些无军队控制的岛屿,形成了复杂的局面。

1956年5月,设在西贡的“越南共和国”政府在对外宣布其领土疆域时,把历来属于中国的西沙、南沙群岛称说成是它的领土。对此,5月29日中国政府发表声明予以严厉驳斥。南越当局却依仗美国提供的舰船和装备,派兵入侵占领西沙永乐群岛的珊瑚、甘泉、金银岛,并在岛上构筑阵地,修建碉堡,并竖起所谓“主权碑”。

对于这种公然侵犯中国主权的行动,中国政府马上提出强烈的抗议,并派海军舰艇到西沙巡逻。南越当局随后虽从甘泉、金银、琛航这三个岛上撤出驻军,却仍在珊瑚岛上留驻军队保持占领,在西沙群岛中扎下一颗钉子。

1958年9月4日我国发表领海权的声明时,郑重地重申西沙、南海群岛是中国领土。当时,越南民主共和国对此表示承认,南越当局却置之不理。1959年,中国海军尽管在南海的力量很弱,仍派舰只运载部队进驻西沙群岛最大的永兴岛,行使了在南海的主权。

进入20世纪70年代之后,据地质勘探发现南海地区埋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一些国家更加紧了控制当地岛礁的活动。1973年1月美国宣布从越南南方撤军后,同年9月西贡政权宣布南海的部分岛屿归其福绥省管辖,并于11月间派军舰在西沙海域野蛮冲撞中国南海渔业公司的渔船。1974年1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发表声明,重申“南沙、西沙、中沙和东沙群岛都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南越西贡政权却无视中国政府的警告,又派出军舰前往西沙海域,企图以武力强占西沙两大群岛之一的永乐群岛。

南越政权在1974年时已经是风雨飘摇,此时敢于派军队入侵西沙,重要原因在于其认为自己的海军舰艇在那一海域还占有局部优势。另外它认为向中国挑起冲突,可能拉美国下水,增大对其的援助。

由于历史的原因,新中国的海军在建立之初就是一支近海防御力量,长时间里没有发展大型军舰,而以快速小型舰艇为主要装备,战术上也着重研究如何在近海以小艇打大舰。解放军航空兵的作战飞机作战半径也较短,前往西沙实施空中掩护时留空时间很短,这就导致对付南越那样一支世界三流海军也有很多困难。

1974年1月15日,南越军舰又在西沙向中国渔轮开炮进行威吓。南越16号驱逐舰还驶近中国渔民作业时居住的甘泉岛,向岛上飘扬着的中国国旗开炮,将旗杆和旗帜轰毁。1月17日,南越军队从其已盘踞18年之久的西沙永乐群岛中的珊瑚岛乘船出发,分别登上西沙永乐群岛中的甘泉岛、金银岛,驱赶中国渔民实施侵占,从而控制了西沙永乐群岛中的三个主要岛屿。

得到南越军队入侵西沙群岛的报告,经周恩来总理和主持中央军委工作的叶剑英研究,报经毛泽东同意,决定采取加强巡逻和相应的军事措施,以保卫西沙群岛。1月17日,根据中央军委的命令,南海舰队派出舰艇,驶抵西沙永乐群岛海域进行巡逻。海南军区也派出一个民兵排,随海军舰艇进驻永乐群岛。从当时中国方面的部署看,开始采取的行动完全是防御性的。首批前往西沙永乐群岛准备登岛的武装人员不是正规的军队而是民兵,就是准备采取群众斗争的方式,以不扩大事态。

1974年西沙海战照片之一。

1月19日,南越军舰又从珊瑚岛上运载军人抵近琛航、广金两岛海边近岸外,登岛时立即受到岛上的中国民兵拦截而撤退。登上广金岛的南越军人见岛上中国民兵人数少,首先开枪射击,被早已严阵以待的中国民兵击退。

1974年西沙海战照片之二。

1月19日上午,当中国民兵在琛航、广金二岛挫败越南军人登岛企图的同时,双方的海军舰艇也在永乐群岛附近海面形成对峙。南越海军和中国海军在西沙永乐群岛海域各有4艘军舰,但是吨位和火力差距很大。南越方面的最大的军舰16号驱逐舰“李常杰”号有1770吨,小的10号舰“怒涛”号也有650吨,总吨位达6000吨以上,装备有127毫米以下口径的火炮50门。中国海军的舰艇中最大的扫雷舰只有570吨,小的猎潜艇只有300吨,4艘舰艇总吨位只有1760吨,只相当于南越方面1艘驱逐舰的吨位。中国舰艇上的火炮数量和口径也远逊于敌,仅装备85毫米以下口径的火炮16门。这样,南越海军在吨位上占有4倍的优势,火力强度也占有数倍的优势。(www.xing528.com)

尽管南越海军在装备上占有很大优势,不过由于其进行的是入侵行动,又面对中国这样一个有强大实力的大国,其指挥官心理虚弱,其舰队官兵虽奉命进行挑衅却又十分胆怯,士气低落。中国海军官兵为保卫祖国领海而战,斗志高昂。从后来的情况看,中国军队的官兵和民兵占有很大的政治优势,在精神上完全压倒对手。

从双方装备上看,中国海军的舰艇虽总体上处于劣势,不过与南越军舰相比也有长处。南越的美制军舰主要为20世纪40年代制造,主要设计思想为应付海上的炮战,火炮的口径大、射速却比较慢。中国海军的舰艇舰龄不长,在60年代设计时又强调了准备应付近战的原则,吨位虽小却机动灵活,火炮口径小射速却比较快,在近距离交锋就能发挥其长处。

1月19上午10时23分,南越军舰首先向中国海军的274号猎潜艇开炮射击,炮弹命中指挥台,艇上的政委当场牺牲。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海军立即实施自卫还击。

战斗打响时,双方舰艇相距约5~7链(900~1200米),便于南越海军的大口径火炮发挥威力。中国海军舰艇编队指挥所马上命令各舰艇采取近战手段打击敌人。于是,4艘中国舰艇立即以最高速度向最近的目标靠近,不畏敌人火力勇敢接敌,在13分钟内就将双方距离拉近到2~3链,有的还接舷相战。这样,就使中国海军舰艇能发挥出自己的长处。

双方舰艇靠近后,相互以火炮猛烈射击。中国海军的271号和274号猎潜艇以速射炮压制了南越军舰“陈庆瑜”号的主炮,并击中了其驾驶台和指挥通信设施,该舰转头拖着浓烟窜逃。中国海军的396号和389号扫雷艇也冲到南越海军“李常杰”号驱逐舰旁边,以近距离集火射击,压制和摧毁了该舰舱面上的火炮,使其带伤逃跑。

此时,南越海军的“怒涛”号护航舰冲来救援,开炮击中解放军389号扫雷舰的指挥台,舰上人员伤亡很大。在危难情况下,指战员仍英勇顽强地坚持战斗,并迎着“怒涛”号冲去,使对方惊恐不已。当双方军舰距离靠近到只有10米左右时,中国海军战士端起机枪冲锋枪向敌横扫,并向敌舰投掷手榴弹,打得“怒涛”号舱面上的南越官兵四散窜逃。

在现代海上交锋中使用手榴弹和冲锋枪歼敌,以陆战的战法打海战,这是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观,不过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来说又并非首次。20世纪50年代初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海南岛和万山群岛时,就创造过木船对军舰的接舷战,曾以送炸药包、投手榴弹战胜过钢制兵舰。这种在装备处于劣势时以土法制敌的传统,在70年代仍被人民海军继承下来。尽管在现代海战中出现这种战法极其偶然,不能再作为常例推广,不过这种英勇精神仍然是值得永远颂扬的。

南越海军遭到中国海军如此顽强的反击,大感意外和惊慌。经过一小时左右的激战,其4艘军舰均中弹累累,只是因中国方面的火炮口径较小而未致命。11时30分之后,南越各舰都均开足马力南窜,想逃离战场。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发现这一情况,命281、282号猎潜艇咬住敌10号舰紧追,随后经三次齐射,使“怒涛”号再次中弹起火,由油舱燃烧引起舰内发生爆炸,沉没于羚羊礁以南。据南越方面后来声称,舰上的82名官兵均未生还。

当天南越西贡政权为掩饰惨败,其新闻发布官竟声称此战失利是因为中国方面派出“科马尔级驱逐舰”,使用了“冥河式导弹”。其实,中国海军在此次海战中只以2艘扫雷舰、4艘猎潜艇参战,只使用了火炮、枪支和手榴弹,而且是在吨位、火力都居劣势的情况下赢得胜利的。这场西沙海战,历时4个多小时,以中国方面的胜利而告终。

接到西沙海域发生战斗的报告,中国领导人立即迅速作出反应。1月19日当天,主持工作的叶剑英、邓小平等军委领导人立即部署了准备打击南越军舰和收复珊瑚、甘泉、金银三岛的军事行动。

根据中央军委命令,解放军广州军区和南海舰队乘胜发起登陆作战,以收复1956年以后一直被南越军队占领的珊瑚岛,以及刚刚被其侵占的甘泉、金银两岛。

西沙群岛的军事冲突,由南越当局引发。不过这一事件却带来与他们预料相反的结果,中国方面在被迫予以还击的同时,还取得了完全控制西沙群岛的胜利。美国因此时正在争取对华改善关系,以实行联华抗苏的战略,在西沙作战时没有支援南越当局。西贡政权不得不于1月21日决定避免与中国作战,西沙群岛的战斗就此结束。

在1月19日和20日这两天的战斗中,中国方面共击沉南越护航舰1艘,击伤驱逐舰3艘,毙伤南越官兵100多人,俘虏南越军人48人、美国联络官1人。中国军队在战斗中有274号艇政委以下18人牺牲、67人受伤、1艘扫雷舰负重伤。

西沙群岛自卫反击战所取得的胜利,证明了中央军委的决策是非常英明和及时的。西沙作战的胜利,也是军民配合,在海上打人民战争的成功范例。战斗的实践证明,在现代海战中发扬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在精神上压倒敌人,仍是获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西沙海战结束后仅一年多,1975年春天南越政权崩溃,原先被西贡当局占据的南沙诸岛出现了更为复杂的情况。由于此前中国人民解放军收复了西沙永乐群岛的珊瑚岛等处,完全控制了西沙群岛,有效地捍卫了中国的主权。在世界范围内争夺海洋权益日益激烈的形势下,再回顾西沙海战,更会深刻感到其所具有的极其深远的意义。

西沙作战结束一年多之后,越南人民军南下解放了南方,越南民主共和国随之背弃原来承认南沙群岛属于中国的立场,接收了南越当局侵占的南沙岛屿并扩展占领的岛礁,还对西沙群岛提出领土要求。这一情况也从反面证明,1974年解放军进行西沙之战对维护我国主权起到了多么重大的作用。

后来,我国随着国力增强,在南海的维权行动的力度也不断加大。1988年我国海军进入南沙并取得了“3·14”海战的胜利,控制了6个礁盘,从而在南沙海域建立了重要的维权立足点。可以说,解放军海军从西沙海战到进驻南沙的进程,说明了保卫祖国的意志是坚定不可动摇的,这一奋斗精神也激励着新一代军人继续进行维护国家海权的斗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