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抗日战争:胜利的标志

抗日战争:胜利的标志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至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与此同时,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展了艰苦的斗争。根据地军民坚决地进行反“扫荡”、反“蚕食”斗争,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至此,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胜利结束。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是中国人民的胜利,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人民抗击法西斯势力胜利的标志,为中国赢得了极大的国际地位。

抗日战争:胜利的标志

(一)抗日战争的爆发

1.七七事变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的拒绝后,随即炮轰宛平城攻击卢沟桥,这就是“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七七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通电全国,号召全中国同胞团结起来,国共两党筑成民族统一战线来抵抗日本的侵略,抗日救亡运动在全国兴起。七七事变标志着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由此开始。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1937年8月13日,为了迫使国民政府投降,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威胁南京,史称“八一三事变”。次日,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表示要“抵抗暴力”,9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至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全国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各爱国军队、各阶层爱国人士以及海外华侨参加的团结抗日的全民族统一战线。从此,中国人民反对日本侵略的战争,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进入了一个全民族抗战的崭新阶段。

3.洛川会议

1937年8月22日至25日,中国共产党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扩大会议,制定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强调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关键在于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即必须实行全国军事的总动员、全国人民的总动员,必须改革政治机构,给人民以充分的抗日民主权利,并适当改善工农大众的生活

此次会议还强调了,必须坚持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在敌人后方发动独立的山地游击战争,在国民党统治区发动抗日群众运动。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进行人民战争,首先和主要的是发动和组织广大农民,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和群众工作,创建抗日民主政权,逐步把落后的农村建设为先进的革命阵地。

(二)抗日战争的经过与胜利

1.抗日战略防御阶段

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中国抗战进入战略防御阶段。在战略防御阶段,日本侵略者以国民党军队为主要作战对象,形成以国民党军队为主力的正面战场。国民党军队担负了抗击日军战略进攻的主要任务,组织了淞沪、忻口、徐州、武汉会战等一系列大战役。朱德彭德怀命令林彪率领一一五师在平型关伏击日军,取得抗战以来首次大捷——平型关大捷。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在南京进行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即南京大屠杀。1938年,国民政府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消灭日军一万余人,取得了抗战以来最大的胜利。

同时,中国共产党在洛川会议之后,制定了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全面抗战路线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在敌人的后方开辟了抗日根据地

2.抗日战略相持阶段

1938年秋,日军占领广州、武汉后,迫于战线太长,兵力、财力、物力不足和抗日根据地的严重威胁,基本上停止对正面战场大规模的进攻。中国国内也由于正面战场的连续败退,人民抗日力量还要经过长期斗争才能打败侵略者,由此,抗日战争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宣告了日本侵略者妄图“速战速决”灭亡中国计划的破产。

日本帝国主义由此改变了战略方针,对国民政府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对中国共产党则采取集中兵力进攻抗日根据地的措施。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决定成立“防共委员会”,确定了“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方针,标志着国民党由片面抗战逐步转变为消极抗战,开始执行一条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路线。1940年3月,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了效忠于日本帝国的伪国民政府。1941年初,新四军九千余人按照国民党军事当局的命令并经中共中央同意移师北上,在茂林地区遭到预先埋伏的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袭击,军长叶挺被扣押,副军长项英被杀,除少部分人突围外,大部分壮烈牺牲,这就是“皖南事变”。1944年,日军向国民党正面战场发动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豫湘桂战役,国民党接连溃败,自食其“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政策的恶果。

与此同时,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展了艰苦的斗争。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百多个团在华北发动了一次大规模对日作战——百团大战,此次大战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大大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从1941年开始,日本集中一半以上的侵华兵力,对敌后根据地进行大“扫荡”。根据地军民坚决地进行反“扫荡”、反“蚕食”斗争,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中国共产党坚持“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方针,领导解放区军民一面抗击日伪军的“大扫荡”,一面打退了国民党的三次反共高潮,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根据地。至1943年12月,日军在兵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被迫收缩战线,华北方面军停止向抗日根据地的进攻。(www.xing528.com)

3.抗日战略反攻阶段

1945年,八路军、新四军向日军发动了大规模的春、夏季攻势,扩大了解放区,打通了许多解放区之间的联系。当时,由于国民党军队主力分散在中国的西南、西北大后方地区,日军占领的大部分城镇、交通要道和沿海地区都处在解放区军民的包围之中,因此全面反攻的任务,主要由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人民军队来进行。

4.抗日战争的胜利

1945年5月,苏军攻克柏林,德军正式向盟军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战争宣告结束。1945年8月,美国军队在太平洋战场上对日作战胜利,逼近日本本土。8月6日和9日,美国在日本的广岛长崎投掷了两颗原子弹。8月8日,苏联政府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8月14日,日本政府照会美、英、苏、中四国政府,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以广播“终战诏书”的形式正式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至此,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全民族的正义的反侵略战争,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抗击外来侵略的完全胜利,是中华民族一百多年来屈辱史的结束。它大大提高了中华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是中国人民的胜利,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人民抗击法西斯势力胜利的标志,为中国赢得了极大的国际地位。

(三)抗日战争中的论断与建设

1.《持久战

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毛泽东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讲演《论持久战》。毛泽东指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毛泽东总结了抗日战争10个月的经验,进一步揭示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规律,把持久战的思想更加理论系统化。《论持久战》是毛泽东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从实际出发解决问题的光辉典范,是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战略纲领。《论持久战》的发表,向全国人民指出了抗战的正确道路,鼓舞了抗日军民的信心,对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具有极大的动员和指挥作用。

2.抗日根据地的建设

为了巩固根据地和争取抗战胜利,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各项政策和措施。中国共产党提出在根据地政权中实行“三三制”原则,即共产党员、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和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各占1/3。根据这一原则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加强了各阶层人民的团结,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以减轻农民所受的封建剥削,提高他们的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抗日民主政府还例行精兵简政,以减轻人民负担。根据地军民共同战胜困难,农业生产和工商也都得到恢复和发展,为坚持抗战、争取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3.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1941年5月,毛泽东做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中国共产党以延安为中心,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了一场整风运动。整风运动首先在党的高级干部中进行。

1942年2月,毛泽东先后做了《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的八股》的演讲,整风运动得以在全党范围普遍展开。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包括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整风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从思想上清算了党内“左”和“右”的错误,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范围内取得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同时,也使得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在全党范围内确立了起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