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培养孩子自救能力,助其积极脱困

培养孩子自救能力,助其积极脱困

时间:2023-1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培养孩子脱困自救的能力如何培养孩子脱困自救呢?有的孩子在办一件事时,总是背着父母,他们想挣脱父母的庇护,想证明自己的能力。他们的父母总在扮演“搭救者”的角色,每当他们面对现实一脸忧愁时,父母就出面出主意想办法进行关照,然后把对生活一无所知的他们送到社会中去。因此,不训练孩子自救能力的这种帮助,反而是将孩子推入另一个困难,另一个更为危险的境地。

培养孩子自救能力,助其积极脱困

培养孩子脱困自救的能力

如何培养孩子脱困自救呢?假如父母或老师一次次把孩子们从困境中解救出来时,似乎是在搭救。其实在起相反的作用,使孩子们永远不能自己解救自己。

每一个人的成长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困难。遇到困难时,孩子应该怎么办?家长又如何去面对“陷入困境”的孩子?

搭救者总是说:“原因是这样的……”“是这么回事。”“这样干才行。”他这样说就意味着:“别说了,要是爸爸给你做,就不会出这些麻烦了。”这样说并不是鼓励孩子们去发现自己的能力,发现自己动手做事情的意义和乐趣,而是被限制在某一个层面停滞不前,使他们失去获得必要经验的机会。

孩子们并不希望成人给他们解围。他们对这种介入感到恐惧,感到自己脆弱。他们总是在想,如果没有成人的介入,事情会是个什么样子。有的孩子在办一件事时,总是背着父母,他们想挣脱父母的庇护,想证明自己的能力。在父母的不断拯救下,许多人在长大之后,开始过独立生活,他们会感到很不适应:必须计划收支平衡,买生活用品,找住宿之地等都会使他们感到惴惴不安。在家里的时候,这些事情总有人替他们干。他们的父母总在扮演“搭救者”的角色,每当他们面对现实一脸忧愁时,父母就出面出主意想办法进行关照,然后把对生活一无所知的他们送到社会中去。(www.xing528.com)

父母的帮助,表面上看,使孩子暂时脱离了困境,但是,父母只能帮助孩子一时,而无法帮助孩子一生。因此,不训练孩子自救能力的这种帮助,反而是将孩子推入另一个困难,另一个更为危险的境地。那么,父母应该怎样做呢?很简单,父母应该让孩子自己爬起来。

作为社会的产物,人的发展又必然同社会、时代密切相关联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衡量人的独立标准也不断提高,独立的意义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现在的孩子,面对的将是一个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对他们来说,要适应这样一个现代社会环境,要成为这个社会独立自主的人,就必须具备较以前社会更高的文化素质、品质和独立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