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王裒:孝心感动人心-中华百孝故事

王裒:孝心感动人心-中华百孝故事

时间:2023-1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父亲冤屈而死,王裒非常难过。把父亲安葬后,王裒在离父亲坟墓不远的地方搭了间草房和母亲住在一起。王裒教书育人,德操高尚,在老家营陵传为美谈。王裒从小对父母就很孝顺,父亲去世后,他将全部的孝心放到了母亲身上。王裒母亲是个胆小的人,尤其害怕打雷。这样过了很多年,王裒的母亲离开了人世。他们也劝王裒一起走,可王裒想到父母的坟墓无人看顾,不肯离去。王裒死后,乡亲们感念他对父母的孝心,就建了一个孝子祠来纪念他。

王裒:孝心感动人心-中华百孝故事

三国时,魏国有一个叫王裒的人,是个非常敬重、孝顺父母的人。

王裒的父亲叫王仪,从小就习文练武,当时在朝廷当官。在一次讨伐吴国的战役中,因为不听王仪的劝告,魏国军队遭到吴国军队的埋伏,大败而归,死了很多将士。早朝时,皇帝询问文武百官,这次战役为什么会损失惨重。但没有人敢出口说话,唯独王仪大胆直言,说这次战役失败的责任完全归于元帅。而元帅就是当时的皇帝,所以皇帝非常生气,一怒之下就叫武士将王仪拉出去杀了。父亲冤屈而死,王裒非常难过。他立志一辈子都不再面向西坐,表示自己永世不做朝廷的臣子。后来,司马炎灭魏称晋后,大赦天下,论功行赏,发现王仪之死确属冤案,就下诏平反,诏令王裒承袭他父亲爵位。然而时来运转的王裒想到自己的父亲死于非命,三征七聘都没去做官。王裒自幼饱读诗书,学问、品行极好,朝廷也屡屡征召他出来为官,可是王裒面对金钱名利的诱惑,始终坚守自己的誓言,不为所动。

父亲去世后,王裒背着父亲的遗骨,和母亲回到老家北海营陵(今山东昌乐县)。把父亲安葬后,王裒在离父亲坟墓不远的地方搭了间草房和母亲住在一起。王裒学识渊博而且多才多艺,在乡亲们的请求下,他在家乡办起学堂,教授学生。在教学之余,王裒还亲自开荒耕种,养家糊口,自己种桑养蚕,织布制衣。虽然生活过得很清苦,但王裒却不愿接受乡亲们的帮助,因为他知道乡亲们的日子过得也不容易。有一次农忙时节,他的学生偷偷地为他收割麦子,王裒知道后很生气。他对学生说:“你们现在只需要努力读书,以后好为国家效力,不是为我做这些没用的小事情。”他的朋友送东西给他,他也不接受。王裒教书育人,德操高尚,在老家营陵传为美谈。

王裒从小对父母就很孝顺,父亲去世后,他将全部的孝心放到了母亲身上。对母亲百般孝顺,亲自照料母亲的饮食起居。只要是母亲的事情就亲力亲为,对母亲体贴入微。夏天,怕母亲受热,他打扇侍候母亲休息;冬天,担心母亲挨冻,他就帮母亲暖床。母亲常因为思念去世的丈夫而伤心,于是王裒一有空闲就陪母亲说话,逗她开心,解除老人精神上的孤独和凄苦。母亲病了,他日夜衣不解带地侍候在床前,喂汤送药。王裒母亲是个胆小的人,尤其害怕打雷。一听到雷声,就捂住耳朵,瑟瑟发抖。所以每当打雷下雨的时候,王裒便将门窗关得严严实实的,拉着母亲的手,半步也不离开,并安慰母亲说:“娘,您不要害怕。儿子在这里陪您。”这样过了很多年,王裒的母亲离开了人世。他悲痛万分,将父母合葬一处。(www.xing528.com)

父母去世后,王裒每当授课读到“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时,想到父母对自己的辛劳养育,就非常难过,往往潸然泪下,以至于没有办法教授学生。他的学生担心老师哀伤过度,干脆就把《蓼莪》这一篇跳过不读,以免老师听见伤心落泪。

及至西晋王朝覆灭,盗匪像蜂群一样四处都是。乡亲们为躲避强盗乱兵,都移居到别的地方去了。他们也劝王裒一起走,可王裒想到父母的坟墓无人看顾,不肯离去。等到盗匪进入营陵,他才决定离开,但又因为思虑依恋以致迟迟不能前进,不幸被盗匪杀害了。

王裒死后,乡亲们感念他对父母的孝心,就建了一个孝子祠来纪念他。这个孝子祠就是今天山东省昌乐县境内的蓼莪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