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黄侃:中华百孝故事,母子情深

黄侃:中华百孝故事,母子情深

时间:2023-1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黄侃系庶出,其生母周氏原是黄家女仆,后被收为副室。黄侃深知母亲苦心,读书异常勤奋。在日本期间,黄侃加入了中国同盟会。此前黄侃就是学生活动的积极分子,他也是因参加反清的革命活动遭学校开除才留学日本的。因此,黄侃一直遭到清政府通缉。母亲去世后,因思母深切,亡命日本的黄侃常常梦到母亲的坟茔。黄侃认为这是父亲对子孙的宝贵训诫,应该时刻铭记在心。

黄侃:中华百孝故事,母子情深

黄侃,湖北省蕲春县人,我国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1886年生于成都。1905年留学日本,在东京拜章太炎为师,受小学、经学,是章氏门下大弟子。1914年后,曾在北京大学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武汉大学前身)、北京师范大学、山西大学、东北大学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前身)、金陵大学等学校任教授。在北京大学期间,向刘师培学习,尽通春秋左氏学的家法。章太炎、刘师培、黄侃这三人都是民国时期名重一时的国学大师。三个人的共同特点是,学问大,脾气怪,是民国学人中三个著名的“疯子”。其中黄侃的脾气之大、性格之怪更是学界闻名,几乎与他的学问成正比。

兀然孑立的黄侃,因脾气乖僻,很为时人诟病。但他却是有名的大孝子。

黄侃的父亲黄云鹄,曾做过四川盐茶道、成都知府,后官至四川按察使,为清廷二品大员和著名学者,一生著述繁多。黄父一生为官清廉,人称黄青天。黄侃系庶出,其生母周氏原是黄家女仆,后被收为副室。黄侃从小聪颖好学,显示出过人的才气。九岁时,读经日逾千言,过目不忘,被家乡人视为神童。十岁时,黄侃已读完四书五经。父亲虽长年在外,但对他的教育却特别重视,把自己从四川带回来的几十箱书集中在一个屋子里,作为他读书的地方,上题“归学处”三个字。黄侃正是在这间小屋里打下了坚实的国学功底。十三岁时,父亲病逝,母承父志,仍请人在“归学处”教授黄侃学业。上完课常常已是深夜,母亲仍秉烛在外面等着。黄侃深知母亲苦心,读书异常勤奋。可以说是母亲的督促和爱成就了黄侃。

在日本期间,黄侃加入了中国同盟会。此前黄侃就是学生活动的积极分子,他也是因参加反清的革命活动遭学校开除才留学日本的。因此,黄侃一直遭到清政府通缉。但事母至孝的他,在1908年得知生母周氏病危时,却毅然冒着被清政府逮捕的危险回国探亲,并为母亲送终,在葬礼上,黄侃因悲伤过度,竟至吐血。母亲去世后,因思母深切,亡命日本的黄侃常常梦到母亲的坟茔。于是,便请老友苏曼殊画了一幅《梦谒母坟图》,自撰了一篇沉痛的悼文作为题记,并请章太炎先生作跋。以后,这幅图即成为他的随身宝物,至死都不离左右。

对生母如此,对父亲的原配田夫人,这位和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嫡母,黄侃也当亲生母亲一样孝敬。黄侃的父亲当年在四川做官时曾自制了一口棺材,上面刻着他亲撰的铭文:“为子有一念忘亲,为臣有一念忘君,为官有一念忘民,天地鉴察,鬼神式凭。俾尔后嗣,不能载寝载兴。”教育子女应效忠尽孝。黄侃认为这是父亲对子孙的宝贵训诫,应该时刻铭记在心。这口棺材后因棺制太小留给了田夫人。从此,田夫人到哪这口棺材便跟到哪。每次田夫人从北京回老家蕲春,或是由蕲春来到北京,黄侃都要一路陪同。难得的是作为大学教授的黄侃居然也依从她老人家的心意,不厌其烦,千里迢迢带着棺材旅行。一时成为时人谈资,黄侃却依然我行我素。为生计所迫,黄侃经常四处奔波教学。山西大学曾经请他做教授,但考虑到田夫人不服北方水土,不到一年时间他便辞去了教席。(www.xing528.com)

即便在父母去世之后,他对父母的孺慕之情,同样令人赞叹。

1922年夏,田夫人去世,黄侃悲痛欲绝,他按照古礼服丧,守孝三年,还专门撰写了田夫人生平事略。1922年9月12日的日记,一纸苍凉,真切地袒露了他痛失父母后的悲痛心情:“慈母弃违,倏已百日。追维卅有七年鞠养之德,肝腑崩摧。侃年十三而孤,廿三而所生母周太夫人即世,今母亦考终,侃遂永为无人爱怜之人矣。呜呼痛哉!”同年10月5日的日记又写道:“中秋节。乡风称一年三节,谓岁朝、五日、中秋。随俗具饮食,送人事。然度端阳时,老亲坐而见侃叩头;度中秋时,老亲卧而不见侃叩头。岁序如驰,天地一变。”字里行间,怀念故去父母时的哀恸之情,湿透素笺。此后每年,每逢母亲的生日忌日,黄侃都要把家人集中在一起,设供祭祀,每次祭祀他没有不痛哭失声的。

再孤逸的才子,也有普通人的情怀。章太炎先生认为黄侃酷似魏晋时代“竹林七贤”中的阮籍,虽放荡不羁,玩忽礼法,但仍是纯孝之人,内心是善良的。应该说这样的评价中肯得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