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宁夏:70年间4次地道整治取得显著成果

宁夏:70年间4次地道整治取得显著成果

时间:2023-1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五70多年,四次手工铲出的“莫斯特”20世纪20年代后,水洞沟就开始断断续续地吸引着中国考古界的视线,中国考古学家先后在这里又进行过2次考察和4次正式挖掘。法国已故著名的旧石器考古学家博尔德认为,水洞沟文化“是一个处于向旧石器晚期过渡的十分发达的莫斯特”。

宁夏:70年间4次地道整治取得显著成果

五 70多年,四次手工铲出的“莫斯特”

20世纪20年代后,水洞沟就开始断断续续地吸引着中国考古界的视线,中国考古学家先后在这里又进行过2次考察和4次正式挖掘。4次挖掘不断将水洞沟推向中国考古界的焦点位置。

裴文中、李四光和德日进(从左至右)合影

1954年,著名考古学家裴文中号召开展河套地区的野外考察,又唤起人们对水洞沟遗址的注意。1960年,中国和苏联组建中苏古生物考察队,对水洞沟遗址发掘了6米×6米、深11米的探方。由于两国关系的交恶,苏联专家在考察途中突然撤走,使这次考察成了一次布满问号的疑团。1963年,裴文中率队准备对水洞沟进行系统的挖掘。8月底,裴文中先生到达银川。这个当时戴着老农民似的遮阳帽,上身穿着带有4个口袋的短袖白布衫,下身穿着有很大补丁的裤子以及一双旧布鞋的考古大家,给人的印象非常谦逊、朴素。在给宁夏参与考古的人作的讲座中,裴先生引用了鲁迅先生的一首诗来自嘲自己的学问之道和当时的打扮:“破帽遮掩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在裴文中先生的指导、他的学生李贵贤等人的主持下,钟侃所带领的宁夏考古团队予以积极的配合,经过一个多月的考古研究,他们发现水洞沟遗址并不是完全的旧石器遗址,他们还发现了只有在石器时代才有的磨光石斧,以及鸵鸟蛋皮做的装饰品。这充分肯定了水洞沟有新石器人类生活的迹象,这也说明水洞沟是横跨新旧石器时代的。

1974年,著名考古学家贾兰坡等人又对水洞沟进行了考察。由于这次考察的报告没有问世,所以,这次考察的科研价值无法评估。

裴文中(左二)带领考古人员走进水洞沟

1980年,由宁夏博物馆联合宁夏地质局,在钟侃的主持下,宁夏第一次完成水洞沟遗址文物考古工作,经历了一个多月,取得了另外的收获:一是从地层上进一步分析了水洞沟地质成因,对地层的具体年代进行了C14测定;二是从文化上肯定了与欧洲文化(莫斯特、奥瑞纳等文化)有很多相近的地方。

2003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与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对水洞沟又进行了正式的发掘。尽管在水洞沟先后进行过2次调查和4次发掘,历时近一个世纪,但对水洞沟的认识,似乎一直就没有清晰和明确过。直到桑志华、德日进第一次考察这里整整80年后的2003年,《水洞沟——1980年发掘报告》一书的出版,对于水洞沟文化性质(严格地说是石器打制技术)的认定才算趋于明朗和统一。

为什么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中国甚至世界考古界对这个地方有这么大的兴趣呢?一个关键点在于学术界对水洞沟文化性质的模糊与争论。最早在布勒等人的报告中便认为,水洞沟发现的石器“好像处在很进化的莫斯特和正在成长的奥瑞纳文化之间的半路上”,步日耶甚至认为这里出土“小的叶状尖状器至少同原始梭鲁特文化期类型有某些一致的联系”。法国已故著名的旧石器考古学家博尔德认为,水洞沟文化“是一个处于向旧石器晚期过渡的十分发达的莫斯特”。(www.xing528.com)

当西方学者面对水洞沟论述各种观点时,中国学者在水洞沟文化的认定上则显得十分谨慎,没人说是,只说像。即便说像也是到了20世纪60年代以后,贾兰坡才开始发表言论,他认为水洞沟的尖状器“完全可以和欧洲的典型莫斯特尖状器相比,不但加工的方法相同,而且器形也毫无二致”。更多缺乏国际视野关照的中国学者,则在水洞沟石器的渊源关系讨论中,更多地将水洞沟文化与国内的丁村和板井子的“汾河文化”以及陕西长武窑头沟的“泾渭文化”相联系。

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学术界思想进一步解放,学者们明确认定水洞沟石器中所发现的勒瓦娄哇——莫斯特技术,“石核在打片前也事先进行修理,整个程序与欧洲的勒瓦娄哇技术无异”。

学者们明确的认定使围绕水洞沟而产生人种西来说和文化西来说似乎有了阐述的基础。刘东生院士明确指出:“在这里,中西文化交流一词有双重含义:一是几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的东西文化交流;另外还有一种是现代的,东西科学文化的交流。”他进一步在《水洞沟——1980年发掘报告》一书的序中说:“水洞沟不同于一般的考古遗址。它是一个东西文化交流中不断迸发出明亮火花的闪光点。从两万多年前猎人们之间的往来,到现代东西方科学家的共同工作,都体现了这种东西文化的交流与碰撞。”

由于水洞沟遗址石器包含的技术类型特征既具有华北旧石器的传统,也包含了欧洲旧石器的风格,对东西方旧石器文化的对比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水洞沟采集的至少1/3的材料,可以同欧洲、西亚和北非已演变的莫斯特人类栖居地的材料相提并论。对于这种地区相隔遥远、文化雷同的现象,法国考古学家步日耶认为是“大距离的迁移的同化影响”,“这种同化作用的影响是一种特别古老的现象”。从水洞沟兼有东西方两种文化特征的事实,专家认为:水洞沟文化是华北旧石器文化与欧洲旧石器文化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产物,同时,又影响到了整个华北旧石器的发展。

那些从非洲草原上走出来的古人类,经过中部亚洲乃至天山后,是否南下了呢?如果南下,他们到哪里落脚了呢?水洞沟在经历了70年的发掘后,似乎给这个谜面提供了谜底

水洞沟

3万年以前的水洞沟,并不是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荒漠、干涸的河床,砾石沙丘遍布的不毛之地。那时,这里的自然景观近似现在的热带地区,宽阔的湖泊里,绿色的湖水荡漾着粼粼的波光,岸边一簇簇低矮的灌木和丰茂的水草丛中,活跃着犀牛、野马、原始牛、羚羊野生动物。这些是吸引那些经过一代代远古人选择这里的重要条件,湖边的石崖提供了他们改进生产工具的原料,成群的鸵鸟不仅给他们提供了食物,也给他们提供了装饰的材料。3万年前居住在这里的“宁夏人”,他们处于原始群居阶段,但他们掌握的却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石器技艺,他们为中国人从哪里来,或许能提供科学的答案和依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