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忌讳:清雅平和的饮茶文化

中国忌讳:清雅平和的饮茶文化

时间:2023-1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清雅平和说饮茶茶,自古以来便是我国的特产,和瓷器一样可以作为中国的代称。高档的设置雅间、雅座,显出环境的清静、雅洁,壁上装饰与案头的摆设,雅致隽永,茶具也十分讲究。

中国忌讳:清雅平和的饮茶文化

清雅平和说饮茶

茶,自古以来便是我国的特产,和瓷器一样可以作为中国的代称。但“茶”这个字却出现较晚,最早的字是“荼”。《说文》:“茶,苦茶也。”《野客丛话》:“世谓之荼,即今之茶。”茶之出现,应在神农氏时代,《茶经》中有:“茶之为饮,发之神农氏。”

《本草》说得更为详细:“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汉代王褒《僮约》中有“武阳买茶”的记载,故可知“茶”这个字在汉代就有了。

茶的别称很多,如槚、img29、荈、茗,到如今唯有“茗”作茶的通名还在普遍使用。

我国地域辽阔,既盛产各种名茶,又有烹茶之用的名泉,以及各种精雅的茶具,千百年来形成了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唐人陆羽的《茶经》堪为此中代表。无论种茶、制茶、烹茶、品茶,皆形成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与之相关的典故也特别多,比如“茶礼”、“斗茶”、“分茶”。

“茶礼”为古代订婚聘礼。古代男女婚娶有“三茶六礼”的习俗。《茶疏》中有:“茶不移本,植必子生,古人结婚必以茶为礼取其不移植子之意。”所以以茶送礼为“下茶”。《七修类稿》也说:“茶下子不可移植,移植则不复生也,故女子受聘,谓之吃茶。”

“斗茶”所用茶为一种辗茶,并十分讲究茶具。斗茶一是斗色:青白胜黄白;二是看茶上泡沫迟退情况,以迟退为胜。

“分茶”一词,在古诗文中屡屡见之。“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陆游);“分茶何似煎茶好,煎茶不似分茶巧”(杨万里)。所谓“分茶”,是看斟茶时盏面上出现的奇奇怪怪的变化,有如草书,有如疏星朗月,有如云蒸霞蔚,宋人以此为戏。(www.xing528.com)

元 唐棣 《松荫聚饮图》

烹茶、品茶一直是文人雅士津津乐道的事,关于这方面的诗文随处可见。第一首以茶为主题的诗《娇女诗》,出自晋代左思的笔下,写两个小女儿吹嘘对鼎,烹茶白吃的妙趣,充满了生活情趣。唐代的白居易存诗二千八百首,此中以茶为主题的有八首,涉及茶事、茶趣的有五十余首,《唐才子传》说他“茶铛酒杓不相离”。如“春风小盏三升酒,寒食深炉一碗茶”(《自题新昌居止》);“举头中酒后,引手索茶时”(《和杨同州寒食坑会》);“游罢睡一觉,醒来茶一瓯”(《何处堪避暑》)……宋代的陆游也是个茶痴,他在《雪后烹茶》中写道:“雪液清舟涨井泉,自携茶灶就烹煎。一毫无复关心事,不枉人间住百年。”明代诗人、画家文徵明在《品茶图》中题诗曰:“碧山深处绝纤埃,面面轩窗对山开。谷雨乍遇茶事好,鼎汤初沸有朋来。”

在明、清之际,上流社会和文人雅士之间,饮茶是一种极具品位的文化活动,并有许多禁忌,“曾有人总结为七条。曰:一不如法,二恶具,三主客不韵,四冠裳苛礼,五荤肴杂陈,六忙冗,七壁间灶头多恶趣”(任骋《中国民间禁忌》)。

其意为:忌讳烹茶、饮茶了无规矩;忌讳烹具、茶具低劣;忌讳主人、客人粗俗;忌讳过于严肃而无轻松、平和的气氛;忌讳饮茶杂以饮酒吃菜;忌讳饮茶时的忙乱之态;忌讳壁上无悦目的书画、案头无雅致的摆设。

但在街市的茶坊、茶楼,这些禁忌则成虚设,或保留部分,或荡然无存。

到了今天,城市、村镇饮茶之风日趋普及,茶馆到处都是。高档的设置雅间、雅座,显出环境的清静、雅洁,壁上装饰与案头的摆设,雅致隽永,茶具也十分讲究。朋友相邀饮茶,都遵循共同约定的规矩:饮茶不饮酒,谈趣雅之事而不谈庸俗之事,将手机关闭免得他人打扰。于是,在繁忙的公事、私事之外,获得一个让人惬意休憩的时空,得到一种精神上的怡然,其喜何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