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每天积累,成就杜拉拉:职场智慧指南

每天积累,成就杜拉拉:职场智慧指南

时间:2023-1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李四并没有理睬他们的话,没人支持,就一个人干。一年后,李四终于办起自己的石雕厂,赚着比别人多几十倍的钱。这时,李四又有了新想法。又过了两年,李四这次的惊人之举是:直接把全部山坡转手。考察团在超市门口正好碰上了李四与另一家超市的负责人吵架。激动的李四完全顾不得形象,只管脸红脖子粗地吵架。

每天积累,成就杜拉拉:职场智慧指南

创意的想法都是在生活中一点一滴产生,再一点一滴累积起来的。有时候,一个在别人看来不可思议,甚至是有些愚蠢的想法,最后会让那些瞧不起它的人目瞪口呆。

在中国西北地区,有个贫困的小山村。以前,那里山穷地贫,人们生活潦倒,苦不堪言。但是,村里冒出了一群有志气的年轻人,他们立誓要改变这种命运。

山里最丰富的资源是石头,靠山当然要吃山啦。于是,他们集体上山采碎石,然后供应给山下的建筑商。就这样,大家总算都能养家糊口了。

然而,有一个叫李四的年轻人,却觉得干力气活实在太没发展效率了,他突发奇想:如果把那些大石块整个开采下来,深加工一下,雕成狮子等吉祥动物,卖给城里那些阔气的人家,用来摆排场,绝对可以大赚一笔。同乡们都讥讽他:“大家都没什么本事,赚到这些不错了。你以为你是谁啊?还妄想干大事呢!”

李四并没有理睬他们的话,没人支持,就一个人干。一年后,李四终于办起自己的石雕厂,赚着比别人多几十倍的钱。同乡们纷纷眼红不已,扔下之前的苦差事,学起李四,开起了石雕厂,果然也赚到了不少钱。

这个山村虽然不出粮食,却漫山遍野都是野梨。这时,李四又有了新想法。为什么不种些品种优良的梨呢?他当即行动,承包了一片山坡种植梨树。在他精心打理下,两年后,梨园迎来大丰收,利润高得煞是惊人。于是,同乡们又纷纷效仿他。就这样,两年工夫,这个落后穷困的山村一下变成了远近闻名的“梨乡”。各地水果商纷纷慕名前来采购,地方政府还为此修了一条公路作为水果外运专线。

令人不解的是,闲不住的李四又开始折腾了。他竟然把大半的梨树砍了,改种一种不知名的植物。“天呐,他想干什么?该不是赚钱赚疯了吧?”同乡们即使都尝过李四“狂想”的甜头,但还是觉得这次他有点“自掘坟墓”。

李四种的其实就是藤条。为什么要种它呢?李四自有理由:现在产梨过剩,已无利可图。反而有一样东西正供不应求—梨筐。藤条这种植物生命力强,几乎不用打理,低成本却有高回报,何乐而不为?同乡们拍案叫绝,佩服得五体投地,又跟着李四如愿以偿地发了笔小财。

又过了两年,李四这次的惊人之举是:直接把全部山坡转手。好奇的人们开始纷纷揣测他的动机但是没人跟他“不谋而合”。直到有一天,答案自动揭晓:公路边的崖壁上突然出现了一片红漆,足有200平方米大,中间是一些歪歪扭扭的白色字符。路过的学生们说,那是“可口可乐”的英文字母,是一种美国汽水。原来,李四竟转行干起了传媒营销。让同乡大跌眼镜的是,这么一块巨幅户外广告,每年至少能往李四钱包里塞上40000美元。(www.xing528.com)

随后几年,李四不断在众人惊愕的眼神中做着各类千奇百怪的事,媒体则争相报道他的事迹,他一下成了“商界名人”。

某跨国公司正要在中国招聘一个CEO,他们听说了李四的“成才史”,很欣赏他的才能。当时李四还在山村经营着连锁超市,于是,公司决定派个考察团,前去实地考察一下他是否真如传说中那么有魄力。

前去山村的考察团大失所望。为什么呢?考察团在超市门口正好碰上了李四与另一家超市的负责人吵架。一个指责对方低价倾销把自己弄得无利可赚,一个则骂对方以大欺小、搞行业垄断。由于李四是当地名流,现场来了不少报社记者。激动的李四完全顾不得形象,只管脸红脖子粗地吵架。考察团人员一个个直摇头,这不是无赖作风吗?他们只得败兴而归。

考察团刚到机场候机室,团长便接到了一个电话。挂下电话后,团长立刻放话:回去与李四洽谈聘请事宜!成员们大惑不解。团长只解释了一句:“跟李四吵架的那家超市,也是李四开的。”原来,大家都被骗了,吵架只是一种促销手段!口口声声在那儿说没利润,都是在说给顾客们听!

李四为什么会如此成功?你会发现,他一直在积累生活中自己的每个“想法”,并且积极实施,即使遭到他人的鄙视和讥笑,他仍然坚持去“想”、去积累。如果他像自己的同乡那样只会亦步亦趋跟着别人的思想走,也许会得益一时,却永远落于人后。

小贴士

古人曾教导我们: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成功人士的很多想法你并不是想不到,而是从不去想,或者说,从来不曾积累。这一秒,想法出现在你脑子里,下一秒,就被抛弃了。如果你把那些星星点点的小想法每天累积在一起,总有一天会星火燎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