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难忘志丹、双河:插队生活纪实书-聊天心语

难忘志丹、双河:插队生活纪实书-聊天心语

时间:2023-1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难忘志丹难忘双河——插队生活纪实李炜延安是块神奇的土地。1969年2月6日,11名北京知识青年来到志丹县双河公社双河大队双河小队,与黄土地的父老乡亲朝夕相处,共同生活。初到双河双河生产队地处周河沿岸,村子紧邻公社。祁队长40多岁,一米八的个头,络腮胡子,典型的陕北汉子。干活累不说,生活关也不好过。拦驴我们队没大牲口,十几只驴散养在各户,有活儿统一派,闲下了找个人放驴。

难忘志丹、双河:插队生活纪实书-聊天心语

难忘志丹 难忘双河——插队生活纪实

李 炜

延安是块神奇的土地。1969年2月6日(农历腊月二十),11名北京知识青年来到志丹县双河公社双河大队双河小队,与黄土地父老乡亲朝夕相处,共同生活。40年过去了,志丹的山山水水还是那么让人魂牵梦绕,无法割舍。

初到双河

双河生产队地处周河沿岸,村子紧邻公社。延(安)—吴(旗)公路从村边而过,南距延安84公里,北离志丹县城10公里,19户人家,大部分住在河西岸。我们刚去时新窑还没打好,4名男生住在河东杨万春家,7名女生住河西公社林业站的两间平房。

陕北正月不干活,我们初来乍到,住窑洞、睡热炕、骑毛驴、吃油糕,看什么都新鲜。正赶上村里解老三家娶媳妇,每人随了2元份子钱,去凑热闹、喝喜酒。看着老乡随礼,“袁大头”扔在桌子上当当响,纳闷解放这么长时间了,民国的钱还在流通?祁队长40多岁,一米八的个头,络腮胡子,典型的陕北汉子。知青灶人多,泔水扔了可惜,队长从拐沟解老大家抱了只狗崽给我们养。一窝九个,九虎出一豹啊;大嘴叉、宽肩、细腰,真是只好狗;大家叫它“赛虎”,还在脑门剪了个“王”字,后来赛虎成为生产队一只出色的拦羊狗。

乡亲们待我们赛过一家人。刚去没烧的,每家送来一背柴,后来才知道柴是那么金贵。东家一碗油糕,西家一碗馍馍,还有粉条、鸡蛋,一米多长的米柜塞得满满当当,尽管当时很多人家一年也吃不上这些东西,这都深深刻在记忆里。

第一顿饭吃的是荞面饸饹,饸饹床子架在锅上,大家嘻嘻哈哈都上去试。细细的面条落在滚开的水里,像挂面,吃到嘴里才知道味道可比白面差远了。后来要是能吃顿荞面饸饹就是改善生活了,直到现在进了西北饭馆必得吃碗饸饹,是怀念,也是情结。

打牙祭

半年过后感到了艰辛。队里仅有的一点河川地,被洪水冲得一年比一年少。干活就要爬山,最远的得走30分钟。往山上送粪、秋天收割的庄稼全靠驴驮人背。干活累不说,生活关也不好过。早饭:小米、洋芋煮的稠稀饭,当地叫粘(念rán)饭。中午:黄米捞饭,从缸里捞一棵酸菜,切碎了浇一勺油泼辣子就是菜。晚上:把剩饭和黄豆磨成的浆水糊糊煮在一起。冬天主要靠酸菜、土豆度日,开始大家真不习惯。

一天,队上李老汉家杀猪,管灶的发话:中午吃红烧肉。大家一上午这个盼啊,夏天太阳慢,你急它不急。好容易挨到影子直了,队长一声吆喝,11个人一溜烟窜回窑里。老远,就听见狗在嚎。只见做饭的PC把狗捆在树下,正拿鞭子玩命抽呢。原来,赛虎趁他出去挑水的工夫,一顿暴撮,5斤肉所剩无几。大家凑合着吃了一顿肉片炒茴子白。盼了半年,人没解馋,狗倒打了“牙祭”,打那以后,赛虎见了PC就躲。

进山打柴

俗话说“陕北开荒,河南遭殃”。新开的荒地头两年不用上肥,糜子能长一人高。可开荒破坏植被,听老一辈讲,他大那时出门就是梢林,不过三代人就把方圆十来里的山都砍秃了。开荒造成水土流失黄河泛滥,下游百姓背井离乡顺河而上,所以陕西地界河南人特多!现在陕北封山育林,效果明显,到处都是郁郁葱葱。

川道交通方便,可烧火做饭是个老大难,全靠壮劳力到七八里以外的山上去背。空手爬山都够呛,再背五六十斤柴,可把大家累坏了。队里看我们背柴实在费劲,安排副队长带我们四个男生进山打柴。驴车沿着公路走20多公里,再从塬上迂回到大山深处的大庄科生产队。山上柴都砍光了,梢林在沟底,上下几十米,立陡立陡的。先下到沟底把树放倒,等过两天干些了,背上来码在沟边。两车柴估计得有1500多斤。砍柴还好说,渴了有泉水,饿了吃野果子,累了喊两句酸曲。往上背就费劲了,不光累,还很危险,掉下去准玩完。我们大约在山上住了十来天,终于打够两车柴,凯旋的时候,觉得很自豪,自食其力,一年的烧柴基本解决。

下河捞柴

早就听说洪水下来能捞柴,大家攒足劲等着。一天正在河边锄地,就听有人吼:洪水下来喽!跑到河边一看,水头快1米高,像座小坝,齐整整地泛着浪花慢慢平推过来。开头都是一片柴沫子,后面才是波涛汹涌的洪水,平时不过2丈宽的河水像发了疯,咆哮而下,片刻充满十几米宽的河道。一股呛鼻的土腥味扑面而来,洪水里面卷着粗细不一的树干,还不时有死猪、死羊漂过。

LXK第一个跳下去,趴在厚厚的柴沫上面,根本动弹不得,转眼离我们远去。我们跟着都下去了,到水里才知道洪水的厉害,哪还顾得上捞柴啊。扑腾一阵已是筋疲力尽。泥浆浮力大,左右漂着大块大块塌方的崖块,河道中巨大的石头搅起一个又一个漩涡。躺在水上,高架的电线一晃而过,心想这下完了,不撞在大石头上,也得冲到黄河里去。在顺流漂的同时使劲向岸边划去,等到了弯道流速减缓,挣扎着爬上岸,心里一块石头落地。天快黑了,还下起大雨,连冻带吓直哆嗦。一直等到汹涌的河水小些了,才硬着头皮又游回去。后来听说老李队长他娘以为有人落水了,吓病躺了好几天。

陕北也见“仙光”

春暖花开,阳光明媚是最好的季节。在山上干活,远处送粪的唱起陕北民歌,悠扬的歌声在山谷间回荡,让人心旷神怡。有一次我们刚好犁地到山顶,太阳升起,大雾散去,露出座座山包。突然,在我的正前方,七色的彩虹形成一个光环,人的影子在光圈中间,非常清晰。这不就是峨眉山上才可以见到的“仙光”嘛!我赶忙招呼大家看,每个人走到那个地方都能看到光环中的影子,牛也在里面。光环越来越大,越来越淡,慢慢散去,三年只遇到这一次,让人难忘。(www.xing528.com)

拦 驴

我们队没大牲口,十几只驴散养在各户,有活儿统一派,闲下了找个人放驴。虎经常干这个活,一回来就给大家显摆,说把驴赶到山上就可以睡大觉,真让人羡慕。好不容易等到队长派我去拦驴,我挨家把驴拢到一起,赶到沟口,让它们边吃草边慢慢往山顶遛,我顺沟上了山。拣个向阳背风的旮旯,棉袄一铺就躺下了。正是春夏初交的季节,不冷不热,阳光晒得身上暖洋洋的,一会儿就瞌睡了。不知过了多长时间,蒙眬地听见对面山上队长领着大家正“嗷嗷”可劲叫唤。我一看,嘿!那群驴不知啥时都上来啦,正在地里啃麦子呢。我赶紧把那群“老家禽”赶回沟里。太阳落山,道驴认家,都回去了。我刚回窑端上饭碗,队长找来说:快别吃了,还有两头驴没回家呢。我赶紧相跟上,深一脚浅一脚摸到沟里,把那两个“灰大”给寻回来,打那队长再没派过我这好活。

翻麦地

记得当时队上把翻麦地的活儿都派给知青干。鸡叫两遍,不到5点,队长一觉醒来招呼大家上山。真叫一个困啊,年轻人贪睡,回笼觉香,可与咱无缘。那时候半夜醒来听到哗哗的雨声,可觉得是最幸福的事情啦。睡眼惺忪,扛上步犁,借着月光,沿崎岖小道盘山而上,有时拽着牛尾巴就睡着了。

到了地头天不亮,摸黑干。太阳升起一竿子高,就盼着送饭的上来。早饭一般都是一罐洋芋粘饭,半罐米汤,一小碗酸菜,吃得蛮香,饭后可以睡一小觉。陕北温差大,早起离不开棉袄,太阳升起热得光膀子干活。山上找不到阴凉,两根牛鞭杆往地上一插,支上破棉袄,将将把头遮住,躺下就睡,再晒也顾不上,睡得真香!

狼叼羊

都说陕北有狼,可谁也都没见过。插队第二年春天,半夜迷迷糊糊地听见一阵胜过一阵的狗咬,受苦睡得死,也没太当事。第二天一早,听说羊圈进狼啦。只见几十只羊挤在一起,抖成一团。七只小羊羔躺在地上,喉咙被齐齐咬断,洁白的羔皮上沾满鲜红的血。听拦羊老汉讲,一只狼跳进一人多高的圈墙,先喝足羊羔血,再咬死两只大羊,一替一替地倒着把两只羊拖走。狼真狡猾,也真可恨!羊太可怜,狗见狼也只是远远地咬不敢上前。还是狼少,多少年才有这么一回,要是狼多可能也就淘换出藏獒一类的狗了。

说说北京干部

插队第一年家里人去了湖北潜江“五七”干校,住集体宿舍。春节我一个人留在陕北,整天带着“赛虎”和村里的半大娃们玩。年三十晚上祁队长把我接到他家过年,睡着队长家的热炕,心里热乎乎的!转年夏天,家里办好招工手续,我回湖北潜江待了两月,不习惯,听说陕北也开始招工了,就又回到队上。离开了两个月,北京召开了知识青年座谈会,支援了一批手扶拖拉机、小钢磨、小发电机,对口派干部支援延安建设,促进老区加快发展。

我们队来了两位北京干部:女的叫高英,在西城区文化馆工作,华北军政大学毕业的,干事特认真,对自己严格,整天跟我们下地受苦,自觉接受锻炼。我们总是尽可能照顾她,不让她那么卖力气干活;老张,大高个,大眼睛,又魁梧又精神,做啥工作记不清,只记得是从小学徒,因为爱人有病,很快就回京了。

当时从地区到公社都有北京干部,记得我们公社代表是老郝、老陈,县里代表是西城税务局长张福珍,延安地区代表是西城副区长刘振东。老刘烟瘾特大,白天不断,夜里也抽。北京干部参加各级革委会会议,凡是研究与知青有关的必须听取他们的意见。

第二年陕北遭灾,为了减轻当地负担,中央决定在知青中招工。为了让知青能够尽快参加工作,北京干部把着关,不让挑拣,先带人后寄档案。北京干部处处为知青着想,知青也把他们看做亲人。我们队挨着公社,其他队的北京干部到公社办完事情,都愿意到知青点吃住,我们队知青灶办得好,在延安地区介绍过经验。曹家沟的老石、南坬的老杜(现在是北京老年模特队的队长)、八中校长老温、四中教导主任老刘、长桥办事处老肖,还有臧石等,好多记不清了。虽然只有两年时间,北京干部为延安的发展做出很大贡献并且和知青融为一体,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他们。

穷变富

志丹原名保安,为纪念刘志丹改成志丹县。全县有500多知青,在安置知青的县里面是最靠北的,也是知青人数最少的,还不如延安一个公社多。志丹出人才:延安地委书记遆靠山、延长石油集团的焦梓信先后在双河公社任过书记。

陕北一直是广种薄收,靠天吃饭,打场靠牛羊踩和梿枷打,1958年时用过的碌碡扔在场边,不习惯使用。我们刚到农村,热情高、干劲大,种试验田、搞沼气池,由于没有经验成功的不多,但是在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惯方面给当地带来影响。队里有块果园,听老乡讲是大跃进年代种的,百十棵苹果树一直不结果,队上把它给知青作试验田。我们到县林业站学习嫁接、剪枝,按照书本上讲的给果树挖环形沟、换土施肥,从河滩挑水上山。到1971年招工走那年,结了很多果子,队长让还没有走的小康带回北京给大家,吃上自己的劳动果实,感觉格外甜。

1995年我回了趟双河,变化太大啦:全县封山育林,举目一片葱茏。河滩两岸护坡加固,川地都已固化。村里开了一个大豆加工厂,豆粉销往西安做药厂原料,附加生产豆油,效益不错。原先队里的会计谢生旺成了农民企业家,在志丹小有名气。县石油公司的“磕头机”耸立在村边,老乡住的窑洞里贴上了白瓷砖。在当街玩耍的孩子们啃着白馍,年轻后生结婚窑里已经是“电器化”。昔日的娃娃,如今已是队长。

志丹彻底变了样,从后进县跃居延安第一,争取进入全国百强行列。北京奥运前夕,志丹县委书记带队赴京,参加奥运文化活动,特意在全国政协小礼堂召开座谈会,邀请在志丹工作、生活过的老领导、老知青共谈志丹的变化,看了录像片,听了汇报,鼓舞人心。书记中午在政协宴会厅请大家会餐,晚上志丹歌舞团给大家演了歌舞剧《挂红灯》,今非昔比啊,真让人高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