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记忆哲学:认知学派的模型范式更迭

记忆哲学:认知学派的模型范式更迭

时间:2023-1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六)认知学派:记忆模型范式的更替记忆的认知转向主要体现在信息论、控制论和计算机科学的影响之下,记忆研究的范式形成了模型范式的更迭。记忆模型的更迭体现了科学技术的发展,随着计算机的发明与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及对数据的科学分析,使得记忆“隐喻”表征的信息更加明晰、更具说服力、也更具可推进性。

记忆哲学:认知学派的模型范式更迭

(六)认知学派:记忆模型范式的更替

记忆的认知转向主要体现在信息论控制论和计算机科学的影响之下,记忆研究的范式形成了模型范式的更迭。模型法作为一种现代科学认识手段和思维方法,所提供的观念和印象,不仅是人们获取知识的条件,而且是人们认知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模型法是以研究模型来揭示原型的形态、特征和本质的方法,是逻辑方法的一种特有形式。模型舍去了原型的一些次要的细节、非本质的联系,以简化和理想化的形式去再现原型的各种复杂结构、功能和联系,是连接理论和应用的桥梁

模型法是把认识对象作为一个比较完整的形象表示出来,从而使问题简明扼要,以便窥见其本质的方法。从思维方法上遵循化繁为简的原则,把复杂的实际问题转化为理想的简单问题。模型实际上是假设的一种特殊形式,也可以说是科学性和假定性的辩证统一。它不仅要在时间中接受检验,而且还要在实践中扩展、补充和修正。

记忆研究的模型法,最早可以追溯到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蜡丸模型、大型鸟舍模型和文书模型。相对来讲,“隐喻”的成分占主导,受当时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于记忆的思索和探究与对意识的研究是殊途同归的,都是在形而上的层面对其进行的思考,包括亚里士多德总结的记忆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的规律,都是一种现象学意义上的知识的总结与归纳,但是,这并不妨碍其中在今天看来也是十分合理和科学的成分。直至计算机的诞生,使人类对一些问题的思考融入了信息加工的因素——当James首次关注到“短时记忆”的存在并将其划分为初级记忆和次级记忆开始,记忆的研究方法开启了另一扇通往科学研究的大门。这一方法不但将古希腊时期人们对记忆的猜想用相对科学的图式呈现出来,而且也规避了行为主义理论所不可能实现的方式来解释大量的数据的问题。在此,我们用图表的方式呈现关于记忆模型的演进历史。(如表1所示)

表1 记忆模型方法研究的演进

img1(www.xing528.com)

Waugh,N.C.,&Norman,D.A.,“Primary Memory”,Psychological Review,No.2,1972,pp.89-104.

Atkinson,R.C.,&Shiffrin,R.M.,“Human Memory: A Proposed System and Its Control Processes”.In Spence,K.W.,G.H.Bower,J.T.Spence(Eds),Psychology of Learning and Motivation: Advances in Research and Theory,Vol.2,New York: Academic Press,1968.

(续表)

img2

以上只是关于记忆研究的宏观方面的模型,涉及具体的,如语义记忆的模型、层次网络模型、激活扩散模型、特征比较模型等,具体的分析研究,我们将在第五章“记忆的方法论”研究中详细讨论。记忆模型的更迭体现了科学技术的发展,随着计算机的发明与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及对数据的科学分析,使得记忆“隐喻”表征的信息更加明晰、更具说服力、也更具可推进性。但是,不可否认,整个模型的研究仍是在思辨与“意象”的基础上所形成的“隐喻观”,模型的出现只是对先前假设的一个较为“科学”的验证而已,科学的标志并不十分显著。所以,脑部损伤导致部分记忆丧失的“失忆症”、“失认症”等病症的出现,使人们开始质疑模型的可靠性,由此开始了记忆研究的新科学领域——神经科学研究记忆的热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