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美学批判大纲:美的形态呈现

美学批判大纲:美的形态呈现

时间:2023-1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就充分表明艺术家不是任意处置对象,而是抓住对象自身的特殊性质加以再现。它所要求的真实,是再现审美对象的准确性,即通常说的艺术真实。其实都是混淆了审美对象和事物的结果。

美学批判大纲:美的形态呈现

第二节 审美对象是美的形态的体现

审美对象由我们的内蕴通过意识在现实中规定出来,并不意味着它可以由我们的意识任意支配。不但因为它要是不符合美的形态就不可能打动别人,甚至稍不合适,就不再是审美对象而无法打动我们自己。不少大艺术家都注意到了审美对象独立于艺术家之外的特色,以至迫使艺术家丢掉自己习惯了的偏爱而跟着它走的事实。因为艺术家只有发现和鉴别真金的能力,而没有点铁成金的能力。特定的对象不仅不允许用不切合它的物质媒介去“再现”它,而且还规定着它自身的形式,只要形式不切合它的性质,就会损害以至毁掉它。曹雪芹在“老学士闲征《#女画词》”一回中把这点说得相当清楚:在贾政叙述了林四娘的事迹之后,贾兰写了一首七绝,贾环写了一首五律。此刻“宝玉笑道:‘这个题目似不称近体,须得古体,或歌或行,长篇一首,方能恳切。’众人听了,都站起身来,点头拍手道:‘我说他立意不同!每一题到手,必先度其体格宜与不宜。这便是老手妙法。这题目名曰《#女画词》,且既有了序,此必是长篇歌行,方合体式。或拟温八叉《击瓯歌》,或拟李长吉《会稽歌》,或拟白乐天《长恨歌》,或拟讠永古词,半叙半讠永,流利飘逸,始能尽妙’。”这就充分表明艺术家不是任意处置对象,而是抓住对象自身的特殊性质加以再现。

现实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给美的形态以规定,从而决定了审美对象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它的内容不是从别的意识形态那里借来的,而是存在于它自身中的;它不是先于审美对象存在于人脑中的抽象概念,而是在内蕴和具体事物相结合时才产生出来的具体的东西。这内容不是可以和对象相脱离,可以在这里体现也可以在那里体现的东西,而是和这特定的对象联结在一起的东西。这些特定的属性不是消极的,可有可无,可此可彼的东西,而正是构成它的东西。尽管在一个特定的审美对象里,可由一斑窥见全豹,反映出美的形态的性质,然而只有在这个时代的全部作品中,才能接近美的形态所蕴含的丰富性。

由于事物的属性极为丰富多样,人们在同一事物上,完全可以规定出审美内容不同乃至相反的对象。例如在牛上,鲁迅先生抓住它吃下去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默默地辛勤劳作毫无怨尤的属性,规定出了“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内容;潘鹤同志抓住了它的另一些特点,即它那一股顽强不屈,不顾一切艰难困苦,坚持到底的“牛”劲,创作了他的《拓荒牛》;当然,也可以抽出另外一些属性,规定出“其笨如牛”的内容,而构成一个否定性的审美对象……这不是主观妄为,它们都有着客观根据。(www.xing528.com)

现实主义要求再现的并不是事物,这是看图识字的要求;也不是事物的本质和精神,这是看图识义。山水画决非展现地质学所要求的地貌,不是表达土壤学所要求的景观,也非气象学所需要的云图……。诚然,有时它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这种作用,但最多不过是一定程度。因为它所要抓住的是体现美的形态的东西,它不会去挑选有利于展现事物的自然特性、自然规律的场合或状态,倒时常对此抱置之度外的态度,不但不百分之百地尊重自然属性,反而常常违反它们。它所要求的真实,是再现审美对象的准确性,即通常说的艺术真实。这一真实恰好是通过自然真实的不完全的、程度不等的、甚至在某种情况下是相背离的状态体现出来的。据说一位画家出差,在对面火车窗口看到如茵的绿草丛中点点白点,但一闪而过。他断定这是羊群而在出差地点凭记忆画了出来,得到人们称赞。几天后从外地返回时坐的是同侧窗口,这次才发现是几堆石灰渣,颇败胃口。然而他庆幸自己及时画了那张画。他庆幸得对,从审美角度看,他第一次的感受完全不违反艺术真实。

之所以要体现一定范围的、一定程度上的自然真实,因为它们是构成审美对象的必要条件。花鸟画的情况也是如此。在上篇里我们曾经指出富丽堂皇的牡丹孔雀,是怎样被抽成清淡冷峭的审美对象的。真正的艺术是一定要表现现实的,因为离开了现实,人的生命力无从表现。人正是在掌握物质世界及其运动规律并依其规律变革物质世界中成长起来,正是在变革现实中展示其生命力的。艺术从展示人生命力的角度去反映现实,而不是去反映事物自身。人们要爱护、发扬、创建的是促进人类成长、社会进步生活充实的现实的美;要鄙弃、改造和清除的也是阻碍社会进步、生活充实和人类成长的现实的丑恶,而不是“三不同”的追求。这才是现实主义的基本精神所在。歌德曾经讲过:没落者面向内心,上升者面向世界。这确实是颇富教益的。

距离说要与对象保持距离,移情说又要求物我交融同一,于是形成了对立。其实都是混淆了审美对象和事物的结果。和事物岂止要保持距离,应该划清界线。距离说因为弄不清这两者的分别,变成了和审美对象保持距离,于是认为应该用超脱人生的态度去对待审美对象,当然是错误的。移情说要和事物同一,这怎么可能呢?只能和审美对象同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