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日禅宗之交:历史交往展望

中日禅宗之交:历史交往展望

时间:2023-1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日两国佛教文化交流已有1400余年的历史,其中禅僧之间的交往成为两国人民之间友好关系的重要历史见证。中国传统的建筑、工艺、历法以及唐宋以后的绘画、书法等在这一过程中为日本民族所吸收。日本僧侣明庵荣西两度入宋,回国后创建临济宗。1246年,宋代天童禅僧兰溪道隆赴日,成为镰仓建长寺的开山。中日禅僧的交往,不仅切磋了禅宗精义,交流了禅法思想,而且通过这种长期的历史交往,加强了两国文化的全面交流。

中日禅宗之交:历史交往展望

中日两国佛教文化交流已有1400余年的历史,其中禅僧之间的交往成为两国人民之间友好关系的重要历史见证。中国传统的建筑、工艺、历法以及唐宋以后的绘画、书法等在这一过程中为日本民族所吸收。

在公元650~654年间,日本僧人道昭曾入唐从玄奘法相(唯识)宗,后赴相州(今河南)隆化寺从慧满学禅,回国后在元兴寺开设禅院。公元736年(唐开元二十四),中国禅僧道东渡日本,在大安寺传授北宗禅。道的弟子行表继承这一禅法,并传给“传教大师”最澄。最澄于延历二十三年(唐贞元二十年,公元804)入唐,从天台山然受牛头禅法,回国后在比睿山传播圆、密、禅、戒四宗。其后不久,唐朝禅僧义空、道来到日本,开始在日本倡导禅宗。皇后桔氏特意建立檀林寺延请他们居住。

两宋时期,日本佛教界羡慕宋代禅学而入宋者络绎不绝,而中国的一些禅僧则为东邻禅学的兴起而激动,遂产生“游行化导”之志,加上13世纪中后期中国社会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严酷激烈,汉族禅僧怀抱“生不食元粟,死不葬元土”之志,决意东渡。于是中日两国禅僧的交往,进入历史的高潮。日本僧侣明庵荣西两度入宋,回国后创建临济宗。1235年,日僧圆尔辨圆入宋,参学无准师范的禅法,回国后,大力宣传临济禅,使禅宗在京畿一带盛行起来。1246年,宋代天童禅僧兰溪道隆赴日,成为镰仓建长寺的开山。不久,日本禅僧心地觉心入宋,参径山、阿育王山、五台山等地,回国后宣传临济禅法,死后受谥号“法灯圆明国师”。(www.xing528.com)

黄檗宗形成后,黄檗山的住持相继由中国僧木庵、慧林、独湛、高泉、千呆、悦山、悦峰、灵源、旭如、独文、杲堂、竺庵担任。自龙统(第14任)起,开始由日僧担任,但龙统离开法席时又推举清僧大鹏任住持;大鹏以后,百痴、伯珣、大成为清僧,祖眼为日僧。

中日禅僧的交往,不仅切磋了禅宗精义,交流了禅法思想,而且通过这种长期的历史交往,加强了两国文化的全面交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