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日音乐交流:揭秘亚洲乐器传入日本的历史

中日音乐交流:揭秘亚洲乐器传入日本的历史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亚洲各国中,中国与东邻日本的交往尤为密切。当时日本人士称之为“明乐”。大约在日本文化五年,他曾到日本上京,在宫廷中演唱过。它和清代后期由我国传入日本的《九连环》等小曲,合称“明清乐”,深受日本人民的喜爱。除魏之琰外,明未清初去日本的中国音乐家还有古琴家蒋兴畴。蒋兴畴在日期间,曾谱写了《熙春操》、《思亲引》、《清平乐》、《大哉行》、《华清引》等琴歌。琉球的音乐歌舞在明代已传入我国。

中日音乐交流:揭秘亚洲乐器传入日本的历史

在亚洲各国中,中国与东邻日本的交往尤为密切。文献记载,明清之交我国就有一批音乐家远涉重洋,随商船来到日本。这批音乐家中有个人叫魏之琰,字双侯,号尔潜,钜鹿人。他在日本宽文六年来到长崎,随身带去了二百四十多首明代流行的歌曲谱和笛、笙、箫、云锣、管、琵琶、月琴、瑟、檀板等管弦乐器。这二百多首曲子,包括根据《诗经》、乐府、唐诗、宋词谱写的歌曲和明代太常寺用于礼仪的乐歌以及一部分佛曲。当时日本人士称之为“明乐”。魏之琰在长崎居住期间经常演唱。大约在日本文化五年,他曾到日本上京,在宫廷中演唱过。不过当时还没有引起多少人重视。

明乐在日本受到广泛关注,是在宝历明和年间。当时魏之琰的四世孙魏皓,字子明,住在上京。他熟悉其曾祖所传明乐,据说技艺甚高,“人称妙造”。有一次,他应宫廷显贵之邀,在船上演奏,博得了普遍的赞誉,因而名声大振,许多名人都拜他为师。后来他又渡海去平安等地介绍明乐,因此拜他为师的人就更多了。他的学生众多,以平信好师古最有名。魏皓所编《魏氏乐谱》就是由平信校订后刊印出版的。

至今日本还保存着魏皓所传二百四十曲的稿本。它和清代后期由我国传入日本的《九连环》等小曲,合称“明清乐”,深受日本人民的喜爱。

除魏之琰外,明未清初去日本的中国音乐家还有古琴家蒋兴畴。蒋氏,字心越,浙江金华浦阳人。清康熙十五年在杭州永福寺当和尚,因避难去日本长崎,得到关东幕府的热情接待,尊为“东皋禅师”。蒋兴畴在国内曾从金陵琴家庄臻凤及褚虚舟等人学琴,尽得其妙。他去日本后,除从事佛学外,还向日人介绍了我国的古琴艺术。据《东皋文集》记载,他去日本时,带去了我国的《松弦馆琴谱》,《琴经》等琴曲谱集。他的得意门生有人见鹤山与杉浦正职两人。人见鹤山与蒋兴畴的师生之情最深,他曾随蒋氏学习了《关雎》、《高山》、《流水》、《静观吟》、《平沙落雁》、《鸥鹭忘机》等我国传统琴曲。后来他与蒋氏分开后,相互之间,书信赠答,络绎不绝。如其中一首七言律诗,“今宵相遇两情忘,满川爽气暂彷徨,一曲无心《鸥鹭》行,歌罢碧云余味长”,就是人见鹤山为纪念师徒之间的友情而作。杉浦正职,号琴川,为传播中国琴曲作出了贡献,他的学生有新丰禅师和茶僮小野田东川,小野后来以教琴为生,所以学生甚多,其中比较有名的有幸田友之助、多纪德、昙空等,他们对于琴学的发展作出了相当重要的贡献。(www.xing528.com)

蒋兴畴在日期间,曾谱写了《熙春操》、《思亲引》、《清平乐》、《大哉行》、《华清引》等琴歌。其中《熙春操》一曲,被他的学生人见鹤山誉为“琴操之权舆”,可见此曲在当时有较大影响。

琉球(今日本冲绳)的音乐歌舞在明代已传入我国。明宫廷中就有专门表演“琉球舞”的乐工。同时,我国音乐在琉球也很受欢迎。清代汪楫《使琉球杂录》就记载,有些航海遇风飘到琉球去的“华人”,曾向当地人传授了“中国弦索歌曲”。这些歌曲在士大夫中间曾盛行一时。我国的琴也深受琉球士人的喜爱,据《中山传信录》等书记载,琉球国王曾派那霸(今日本冲绳那霸)官毛光弼向我国福州去的客人陈利州学琴数月。临别时,陈利州应毛光弼的请求,送了一张琴给他。同时,琉球国王还请我国苏州客人陈翼,教其子弥多罗、婿亚弗苏三、法司之子喀难敏达罗三人学琴。结果弥多罗学了《思贤操》、《平沙落雁》、《关雎》三曲,亚弗苏三学了《秋鸿》、《渔樵问答》、《高山》三曲,喀难敏达罗学了《流水》、《洞天春晓》、《禹会涂山》三曲,其中有些琴曲学习的难度较大,可见他们的琴艺已达到相当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