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隋唐时期中日使者友好交往及航路探析

隋唐时期中日使者友好交往及航路探析

时间:2023-10-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公元618年唐王朝建立,推古天皇及其后继者继承了这一事业,不断派出遣唐使、学问僧和留学生。以上四条航路其中前三条的出入点均在九州,具体些说是在福冈县的太宰府及其附近。所以我们要说东丝绸之路的话,九州及其福冈是这条路线上的重要枢纽。

隋唐时期中日使者友好交往及航路探析

公元581年隋王朝建立,这使中国从长期战乱分裂的局面下重新走向了统一,经济文化相对得到发展。当时的日本正处于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时期,在隋王朝统治期间(589—618),推古天皇曾五次派出遣隋使前往隋都大兴城(即唐长安城学习中国文物制度。根据《隋书》和《日本书纪》记载,这五次是(日)推古八年(600)、十五年(607)、十六年(608)、十八年(610)、廿二年(614),14年中有5次,可见是比较频繁的。其中十五、十六年遣隋使是小野妹子,廿二年是犬上御田锹,随同遣隋使前来的还有学问僧、留学生等,他们对中日两国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这里应当特别提及的是,在推古天皇时期摄政的圣德太子,他不但积极主张派出遣隋使,还在弘扬佛教、向中国学习制定律令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公元618年唐王朝建立,推古天皇及其后继者继承了这一事业,不断派出遣唐使、学问僧和留学生。推古天皇三十一年(623)自唐学成回国的惠齐、惠光、医惠日、福英等人上奏天皇说:在唐留学业已成就的人员,应予召回,并且建议:“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27〕天皇采纳了这一建议,从舒明天皇二年(630)至宽平天皇六年(894)的264年间有史可据的遣唐史共有19次〔28〕。遣唐使一行从大使、副使到学问僧、留学生等使节、职员、学生、从者、水手,每次少者十几人,多者五百余人,一般都在一二百人左右。当然友好往来是双向的,在遣唐使不断到来的同时,唐王朝也派出赴日使,勾稽史籍至少也有八次,其中不含渤海地区派出的地方使节〔29〕。这些使节在当时航海技术十分幼稚的条件下,历尽千辛万苦,有的甚至贡献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经行的路线,学者们说法不一,有说两条、三条,有说四条、五条。我赞同冈崎敬先生的意见〔30〕有四条:一条北路,实即遣隋使赴隋之航路。据《隋书·东夷传》记载(按《隋书》记载倒推的路线,下同):出竹斯国(筑紫,今福冈太宰府市东南)至一支国(今壹歧)至都斯麻国(今对马岛)至朝鲜半岛,再由朝鲜半岛中西部渡过黄海到达中国的胶东半岛,在登州(今山东蓬莱)或莱州(今掖县)登陆。第二条南岛路,据《唐大和尚东征传》记载:出太宰府至萨摩国阿多郡(今鹿儿岛川边郡)至多祢岛(今种子岛)至益救岛(屋久岛)至阿儿奈波岛(今鹿儿岛西南诸岛之一)再越过东海而达长江口岸。第三条南路,又叫大洋路。据《日本三代实录》清和天皇贞观十八年(876)条记载:出筑紫国向西南抵肥前国松浦郡值嘉岛(今长崎县平户岛或五岛列岛)再往西南直接横断东海到达长江口岸。第四条即渤海路,由渤海郡王的龙原府(今吉林省珲春县境)沿图们江及朝鲜半岛东岸南下到达对马海峡,顺对马海流到北陆道(今本州北部)沿岸登陆。以上四条航路除第四条外,前三条就其航行时间的季风而言,从阴历的四月至八月日本和中国长江口岸一带刮西南风,这时从中国向日本航行就比较方便。单程10日可达。反之,入秋以后九州近海虽刮西北风,但越过这一带进入东海就是东北风,此时由日本到长江口岸顺风而行,10日左右亦可到达。以上四条航路其中前三条的出入点均在九州,具体些说是在福冈县的太宰府及其附近。太宰府自公元1世纪倭奴国时代起就是日本外交与军事上的重地,以后律令制国家形成后又成为特别行政区,遣隋使遣唐使不断从这里出入,直到公元894年(宇多天皇宽平六年)遣唐使停派后,这里也是中国大陆与日本进行商贸活动的重地。到了公元12世纪它的繁荣才为太宰街的外港博多所代替。所以我们要说东丝绸之路的话,九州及其福冈是这条路线上的重要枢纽。(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