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不舍不弃、妙笔点石的成功故事

不舍不弃、妙笔点石的成功故事

时间:2023-1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舍不弃,妙笔点石从初识《人民日报》,到成为《人民日报》的一位忠实读者和通讯员,我感触颇多。《人民日报》作为全国一流的党报曾5次刊用了我的稿件,每篇稿件从题目到内容都经过了精心修改,这使我切身感受到报社编辑不舍不弃、认真负责、妙笔点石的再造之功。看稿、评稿、改稿、写稿是我平凡而又神圣的工作,我不断鞭策自己要像《人民日报》的记者编辑一样,对待所有来稿不舍不弃,敬业进取,追求更高的专业水准。

不舍不弃、妙笔点石的成功故事

不舍不弃,妙笔点石

从初识《人民日报》,到成为《人民日报》的一位忠实读者通讯员,我感触颇多。《人民日报》作为全国一流的党报曾5次刊用了我的稿件,每篇稿件从题目到内容都经过了精心修改,这使我切身感受到报社编辑不舍不弃、认真负责、妙笔点石的再造之功。

1993年,我在军分区工作,经过调查,写成2500余字的建议稿《军烈属留恋光荣牌》,抄写整齐后,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投进邮箱。一个月后,也就是1993年的2月2日《人民日报》五版上《建议与要求》栏目以《军烈属光荣牌莫忘高挂门楣》为题刊用了出来,“浓缩”为182字的短文不仅让我激动,更让我采访过的众多军人家属们感动不已,他们纷纷说:党报记得咱们呢!182字的短文让当年的安康地区3000多名军烈属的门楣上都挂上“光荣之家”的牌匾。事后军分区领导评价《人民日报》读者来信版时说“莫谓天地小,能润万民心”。

如今,学习阅读《人民日报》就好比我每天的一日三餐一样,是生活的真需要。通过长年学习阅读,我逐渐体会到《人民日报》对待来稿的态度:不因事小而不为,不因无名而拒之,不因稿源充裕而弃之。只要是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必有据,言简意赅的稿件,不看身份不问出处,使众多的小稿件、小人物、小呼声、小要求也能登上大雅之堂。这正是党报大刊的力量和吸引力感染力所在。(www.xing528.com)

我以党报业余通讯员为荣,在成为单位内刊编辑后,以《人民日报》未曾见面的记者编辑老师为榜样,认真负责地处理每一篇来稿,此时案头的《人民日报》成了我无言的老师。看稿、评稿、改稿、写稿是我平凡而又神圣的工作,我不断鞭策自己要像《人民日报》的记者编辑一样,对待所有来稿不舍不弃,敬业进取,追求更高的专业水准。

(《人民日报》2008年5月22日采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