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包容:死亡并非可怕之想象

包容:死亡并非可怕之想象

时间:2023-1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93死并不如你想的那样可怕人们恐惧死亡,是因为死亡不可预知,或害怕生命中还有遗憾。你不能改变死亡,但你能改变你想要的结果。“另有去处”这四个字引人深思,慧能把死当做开始了一段新的旅程,这是面对死亡时豁达的态度,这种态度使生命在时间、空间上的价值得以延伸。

包容:死亡并非可怕之想象

93 死并不如你想的那样可怕

人们恐惧死亡,是因为死亡不可预知,或害怕生命中还有遗憾。死亡是不可避免的终点,但不是我们人生的最终目的,那些对于人生最真实的感受才是我们生活的最终意义。你不能改变死亡,但你能改变你想要的结果。

一沙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生命的收与放,其实在本质上都是一样的。面对生死,如果我们能做到平心静气,悠然自得,那便真正懂得了生命的意义。

对于人们来说,生死是最根本的大问题,所以哲学家常常会思索死亡的问题。所谓“千古艰难唯一死”。大思想家老子也曾说:“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意思是如果老百姓都不害怕死亡了,那么你就算用死亡来威胁他们也没有用。其实,人们恐惧死亡,是因为没有看透死亡这件事,既然人生下来必然会有一死,那么就该坦然面对死亡。

在佛家看来,人从过去的生命延续到今生,从今生的生命延续到来世,主要是业力的作用。它是指个人过去、现在或将来的行为所引发的结果的集合,业力的结果会主导现在及将来的经历,所以,个人的生命经历及他人的遭遇均是受自己行为影响的。个人有为自己生命负责的责任,而业力也是主导轮回的因,所以业力不单是现世的结果,还会生生不息地延续至来世。它就像一条绳索,把生生世世的“分段生死”都联系在了一起,这样人们既不会散失,也不会缺少。就像春去秋来,秋去冬来一样,一切都是循环的、轮回的。既然死后的世界是不可知的,那就等于说任何人都不能确定活着和死亡哪一个更快乐、更自在。如果不能确定,那么我们何不对死亡进行一次乐观的猜测呢?

相传六祖慧能禅师弥留之际,众弟子痛哭,对其依依不舍,因为大家和他的感情已经十分深厚。此时慧能禅师气若游丝地说:“你们不用伤心难过,我另有去处。”

“另有去处”这四个字引人深思,慧能把死当做开始了一段新的旅程,这是面对死亡时豁达的态度,这种态度使生命在时间、空间上的价值得以延伸。有这种人生态度的人远远胜过那些虽然活着,却一直担心死亡和害怕直面死亡而苟且偷生的人。

星云大师曾感叹:“在谈笑间解决了生死大事,这是何等的豁然、达观!”的确,任何人都有生老病死,但是,不同心态的人对生老病死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心态好的人能够乐观地看待生死,不会对死亡产生恐惧和阴影;而对于心态不好的人来说,他们总是习惯性地把死亡想象成失去、虚无、黑暗、痛苦,死亡成了绝望的代名词。他们因此产生了害怕的心理,之后又让这种心理占据了内心,影响了活着的心情。(www.xing528.com)

有一天庄子楚国去,在路途中见到一个骷髅。庄子并不惊讶,而是用马鞭从侧旁敲了敲,问道:“先生是贪求生命、失去真理,所以成了这样,还是遇上了亡国的大事,遭受到刀斧的砍杀,才成了这样呢?又或者是生前有不好的行为,担心给父母、妻儿留下耻辱,于是羞愧之下才变成了这样,还是你遭受寒冷与饥饿的灾祸而成了这样呢?要不就是你享尽天年后自然离世而成了这样呢?”说罢,庄子拿过骷髅当做枕头睡去。

到了半夜,骷髅给庄子显梦说:“你先前谈话的情况真像一个善于辩论的人,您的口才真好,但是你所说的那些话,全属于活人的拘累,人死了就没有上述的忧患了。你愿意听听关于人死后的有关情况和道理吗?”庄子同意了。骷髅继续说:“人一旦死了,在上没有国君的统治,在下没有官吏的管辖,此外,也没有操劳的四季,所以能够从容安逸地把天地的长久看做是光阴的流逝,即使是南面为王的快乐,也不可能超过我现在的处境。”庄子不相信,说:“我让主管生命的神来恢复你的形体,让你重新长出骨肉肌肤,然后让你返回到你的父母、妻子儿女、左右邻里和朋友故交中去,你愿意吗?”骷髅想了想,摇摇头,说:“我怎么能抛弃现在这种超过南面称王的快乐而再次经历人世的劳苦呢?”

【藏经阁】

觉悟愚痴生死,菩萨常念,广学多闻,增长智慧,成就辩才,教化一切,悉以大乐。

——《八大人觉经》

人们如此惧怕死亡,是源于对神秘事物的惧怕。古希腊快乐主义大师伊壁鸠鲁认为:“一切善恶凶吉都在人的感觉之中,而死亡不过是感觉的丧失。”在死亡还没有真正到来的时候,我们就应好好活着。而死亡真正降临时,我们的意识也随之消失,也就感觉不到死亡了。

生命对于我们来说是弥足珍贵的,所以要在活着的时候全心地感受生活,感受生命中的一切。对待生命,如果我们能够做到豁达,如同夜荷花一样收放自如,那么生与死都不再那么重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