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明代庆藩王府研究佳作-白述礼教授《大明庆靖王朱栴》解读

明代庆藩王府研究佳作-白述礼教授《大明庆靖王朱栴》解读

时间:2023-1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明代庆藩王府史研究佳作——读白述礼教授《大明庆靖王朱栴》红旗迎风舞,万里山河笑。在庆祝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的大喜日子里,宁夏大学白述礼教授继《大唐灵州镇将》后,所著《大明庆靖王朱栴》一书于2008年8月由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朱栴》一书的出版,不但梳理了明朝庆藩王府的历史,而且对研究整个明代宁夏历史也有重要作用。庆王朱栴,号称“才子王爷”。

明代庆藩王府研究佳作-白述礼教授《大明庆靖王朱栴》解读

明代庆藩王府史研究佳作——读白述礼教授《大明庆靖王朱栴》

红旗迎风舞,万里山河笑。在庆祝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的大喜日子里,宁夏大学白述礼教授继《大唐灵州镇将》(以下简称《镇将》)后,所著《大明庆靖王朱栴》一书(以下简称《朱栴》)于2008年8月由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朱栴》一书的出版,不但梳理了明朝庆藩王府的历史,而且对研究整个明代宁夏历史也有重要作用。明朝时期,宁夏为军政合一、屯防兼备的特殊行政区域。同时,增设“庆王府”建制,负责庆阳、宁夏、延安和绥德等地的军务。我因主编《宁夏军事志》,在“军事人物”篇中简略记述了朱栴生平。拙著《宁夏战史》又重点写的是历代战事,对庆王及庆藩王府也很少涉及。朱栴是出了名的“才子王爷”,白教授为朱栴著书立传,为后人研究明代宁夏历史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如果将《大唐灵州镇将》(简称《镇将》)与《朱栴》两书联系,读者认为:“大唐”“大明”彰宁夏,《镇将》《朱栴》双成功,是宁夏不可多得的两部历史人物传略。

一、再现历史,彰显宁夏重要地位

明朝前期为封建社会继续发展时期,也是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空前强化的时期;明朝晚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萌芽。明朝初期,改元中书省和行中书省制为直隶和陕西布政使司,另置都指挥使司,以统领卫、所各军旅。后因北疆不静,遂在北方要地设置军镇9处,史称“九边重镇”,今宁夏地区就设有宁夏、固原两镇。在唐朝和明朝,宁夏的军事地位异常重要,这在白教授的《镇将》《朱栴》两部书中都有记述。《朱栴》一书共23章,章章忠于史实、事事有据可查,除大量记述庆藩王府内的历史事件外,有16章再现了明代宁夏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生等史实,另设有“庆藩王府纪事”“附录”等,凸显了当时宁夏军事地位的重要性。例如,在第一章之三“历经六朝两个时期”的记述中,讲述了朱栴在第一个时期经历洪武、建文、永乐三朝时,作为皇权的代表,参与军队防务、屯田开发、发展畜牧业生产等,反映了年轻王爷的作为;在第二个时期经历洪熙、宣德、正统三朝时,宗藩的权力受到防范、限制,从宁夏发生的几起历史事件中,朱栴作为皇权的代表已经显得苍白无力,于是他在编纂方志、吟诗填词之中寻找自我。从朱栴“历经六朝两个时期”中还可看出,明廷在对残元蒙古贵族军队的作战中,宁夏在明朝边防的重要作用。因宁夏边境发生战事,由临时派遣的总兵官逐步改为固定的官员,形成镇戍制。特别是宣德年间(1426~1435年)后,明廷派往地方的巡抚、总督逐渐变为固定设置的官员。明朝军镇之下的卫所军队,平时训练与屯田相结合,战时由明廷派总兵统一指挥。今宁夏北部地区,以宁夏镇统所、堡、寨戍防,隶属陕西都指挥使司(治今陕西西安),领宁夏卫,不久又先后增左、右、中3屯卫和前、中、后3卫,号称7卫。各驻卫军队开垦屯田,防守操练,声势联络,互为犄角,进一步巩固了边防。这段历史,白老在书中第九章中写得比较详细。

明朝中期,宁夏边防形势发生逆转,北部防线逐步南移,外围军事据点皆丧失,边防亦日趋废弛,致使残元蒙古贵族瓦剌、鞑靼骑兵长驱直入。与此同时,明廷在北方边镇设置巡抚、总督,以加强防务的统一领导。第十章记述了朱栴多次上书英宗皇帝,提及宁夏镇的总兵官陈懋等。明正统三年(1438年)五月皇帝诏书拒绝庆王在韦州久居。我们可以看出,英宗皇帝既对庆王慰逾,也是对宁夏的重视:“边境重地,藩屏切要,不可谓无虞而久出。叔祖为国至亲,宜体此意”(《朱栴》第116页)。明朝后期,宁夏、固原两镇政权在农民起义中风雨飘摇。因此,《朱栴》一书不仅写庆王的是非功过、韵事,也是一部以人系事记述宁夏的史书。“一叶落知天下秋”,藩王庆宗一脉的兴衰,是明代从建立到灭亡的晴雨表,白老写此书可谓“独具匠心”。

二、昭示后人,突出朱栴重要贡献

《朱栴》是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史书,白教授秉承司马迁史记》的风格,突出人物在历史进程所起的作用,特别是突出其在一地的重大贡献。庆王朱栴,号称“才子王爷”。在《朱栴》一书中,将庆王朱栴写得栩栩如生。朱栴一生,在宁夏的贡献可以概括为三句话:皇权代表、开发宁夏、编修史志。这三大贡献,在全书中都有体现。朱栴在宁夏地区居住45年,作为皇权代表,兼统庆阳、宁夏、延安、绥德等卫7万大军军务。书中指出:“庆藩家族,是明朝一支镇守边陲的军事贵族”。他及其家族参加了督筑长城(边墙)、加固堡寨等保卫边疆的斗争,为屏藩明朝做出重要贡献。朱栴的第二大贡献,是参加了开发宁夏的实践活动。明朝军队在戍边宁夏的同时,实行了军屯,朱栴在组织庆藩王府军队(最多时达5600人)在韦州、宁夏(今银川兴庆区)营造庆王府、王宫的同时,实行军垦屯田、兴修水利和发展农业,在惠安堡、韦州、下马关等地开辟牧场,并建立宁夏(韦州)群牧千户所,统管马、牛、羊放牧。其中,专为放牧的士兵就有1120人。这在第四章和第五章,记述得尤为详尽。朱栴的第三大贡献是编修史志,朱栴作为庆藩开国之王,亲自编纂《宁夏志》(即《宣德宁夏志》),为宁夏明代第一部地方志。《朱栴》一书明确指出:“亲王修志、实属罕见”,是当之无愧的“宁夏地方修志和方志研究的创始人和奠基者”,开创了编写宁夏志的先河,成为宁夏历史的珍宝。

为了记述的完整,《朱栴》一书不但对朱栴立传,而且专题介绍了有作为的其他庆王。读后给人以完整的概念,厘清了庆王朱栴一脉的衍变。

三、淡妆浓抹,彰显宁夏历史文化(www.xing528.com)

《朱栴》一书详细记述了藩王府的大量历史事件。明代宁夏、固原两地,作为军事重镇,始终处于对抗北方鞑靼、瓦剌势力的第一线,战事十分频繁。残元蒙古贵族势力攻掠宁夏,多为秋高马肥之季。每逢秋季,三边总制(总督)都要调集兵力沿长城“防秋”。明代大力增修长城(边墙)堡寨,修缮后的长城十分坚固壮观,与沿线附近的大批防御工事一起,共同构成一道城堡相连、烽火相望文化风景线。

白教授在第十一章、十二章不但记述了庆王如何撰写《宁夏志》、考证宁夏历史沿革、实施引黄灌溉等,而且还将历代古迹、宗教寺观等记述在内,增加了文本的可读性。庆王朱栴“好古博雅,学问宏深”“天性英敏”“擅长诗文”,号称“才子王爷”,虽然未能大展宏图,但却写了很多赞颂贺兰山黄河、韦州、罗山、宁夏城的诗词,《朱栴》一书引其大量诗文。特别是在第十二章摘录许多朱栴的诗词。所录诗词淡妆浓抹,恰到好处,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他的诗词和著作一样,都是研究宁夏政治、军事、历史、地理、文化、风俗的宝贵财富,成为后人了解、欣赏宁夏的一把钥匙。作者借写人物之机,还选录了皇帝诏书、墓志铭和碑铭及大量图照等,把“才子王爷”的风采,呈现在读者面前。

四、构思新颖,历世亲王多有涉及

有明一代,庆王藩封宁夏长达250余年。白教授从第一代庆王朱栴入手,紧紧抓住前后历代庆王,将明朝在宁夏的历史用人物串联起来,增加了后人对研究明代宁夏历史的兴趣。其构思之新颖堪称一绝,为后人编修家谱提供了借鉴经验。朱明王朝庆宗藩府一脉子孙众多,前后传亲王位者历10世,册封亲王11人,世子1人。其中,受封郡王爵位者20人、传位42人,授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等100余人,后代及族人成千上万。朱氏庆王一脉藩封宁夏,直至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占宁夏,才“除国、绝封”。白教授独具匠心,将庆王放在整个明代宁夏历史的大环境和大背景下,从朱栴到第十一代(末代)庆王朱倬漼的每位庆王,按照时间顺序和贡献大小,对11代庆王的出身爱好、重要活动和家庭生活趣事等,分别给予记述。特别是第十六章、第十七章,对安塞郡王朱秩炅、安化王朱置单独给予记述。不难看出,明代庆藩王府、地方政权和宦官专权之间互相制约、争夺,中央皇权与各地藩王的内部矛盾。

《朱栴》一书虽然是历史名人传略,但作者没有局限在个人事迹的记述上,而是对庆王后人适当加以补充。书中专设置“明朝庆王府纪事”,从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至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记载了庆藩王府存在253年的大事,使读者读后有一个清楚的印象。全书通过对其他人物的撰写,又反过来使朱栴这位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朱栴》一书书后还有明朝历代庆王世系简表和明代庆藩王府郡王世系简表两个附录,对研究历代庆王、郡王有重要作用。

除此之外,《朱栴》一书语言通俗、图文并茂,值得史志工作者学习

(原文发表在《宁夏史志》2008年第5期,本文略有修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