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螺旋器的概述-耳蜗病理生理学

螺旋器的概述-耳蜗病理生理学

时间:2023-12-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螺旋器位于基底膜上由感觉细胞和支持细胞组成。螺旋器整个的结构疏松,以允许感觉上皮的运动适应机械刺激的反应。表1-1耳蜗组织的结构由底圈到顶圈呈梯度变化大部分种系动物的螺旋器大小沿着基底膜的长度连续变化。外隧道一侧由第3排外毛细胞另一侧由Deiter细胞和Hensen细胞形成间隙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螺旋器精细的结构特征,可识别各种细胞类型以及推测和测试它们的功能。

螺旋器的概述-耳蜗病理生理学

螺旋器位于基底膜上由感觉细胞和支持细胞组成。感觉细胞包括内毛细胞和外毛细胞。螺旋器的支持细胞有内、外柱细胞,内、外指细胞,Deiter细胞,Hensen细胞,Claudius细胞和内、外沟细胞(图1-1)。螺旋器整个的结构疏松,以允许感觉上皮的运动适应机械刺激的反应。同时由于基底膜的韧性,也足以将振动由基底膜传导给感觉细胞的静纤毛。尽管骨迷路的直径由耳蜗基底圈到顶圈逐渐变小,而膜迷路的大部分结构却显示以纵向的梯度变化,由基底圈到顶圈逐渐增大。这样对于整个螺旋器来说,顶圈的细胞比基底圈的细胞要长一些。毛细胞的静纤毛逐渐地变长,而硬度却逐渐地变小,基底膜的宽度也逐渐变宽,盖膜的质量逐渐地增加(表1-1)。这些结构的实际大小在种系与种系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其形态学的特征可能与感受器的调谐能力和灵敏度有关,但与检测到的绝对频率范围和最佳灵敏度的范围完全不同。

表1-1 耳蜗组织的结构由底圈到顶圈呈梯度变化

大部分种系动物的螺旋器大小沿着基底膜的长度连续变化。而在另一些种系的动物过渡结构特征似乎突然出现在与功能密切相关的特定区域内。如在蝙蝠的耳蜗内常常可以观察到,以一个或更多的声凹(acoustic foveae)的基底膜、盖膜、感觉细胞、支持细胞和致密的神经纤维为特征。

图1-1 豚鼠螺旋器横切面(×500)(www.xing528.com)

1.内沟细胞(inner sulcus cell);2.盖膜(tectorial membrane);3.内缘细胞(inner border cell);4.内毛细胞(inner hair cell);5.外毛细胞(outer hair cell);6.外隧道(outer tunnel);7.Hensen细胞(Hensen's cell);8.内指细胞(inner phalangeal cell);9.内柱细胞(inner pilar cell);10.Corti隧道(tunnel of Corti);11.外柱细胞(outer pilar cell);12.螺旋血管(spiral vessel);13.Nuel间隙(Nuel's space);14.外指细胞(outer phalangeal cell);15.Bttcher细胞(Bttcher cell);16.Claudius细胞(Claudius cell)

图1-2 扫描电镜下螺旋器的三维结构

每一个内毛细胞(IHC)和外毛细胞(ohc)的顶表面都有丰富的静纤毛。内柱细胞(IP)和外柱细胞(OP)形成螺旋器隧道。外隧道一侧由第3排外毛细胞另一侧由Deiter细胞(D)和Hensen细胞(H)形成间隙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螺旋器精细的结构(图1-2)特征,可识别各种细胞类型以及推测和测试它们的功能。感觉细胞顶部的结构特征用于接受刺激和感觉传导。邻近的感觉细胞是专门用于机械和代谢支持的。在螺旋缘的内淋巴侧,细胞具有分泌功能,负责盖膜的形成。一些细胞把含有内、外淋巴的腔隙分开,而另一些细胞则负责运送离子并参与生成和维持这两种液体的成分。在感觉细胞的基底端有特化的传出和传出神经纤维形成的突触结构,允许信息传到中枢神经系统和反馈到外周感受器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