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医美容秘验绝技:内生五邪及致病特点

中医美容秘验绝技:内生五邪及致病特点

时间:2023-12-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内生五邪,是指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由于气血津液和脏腑经络等生理的异常而产生的五种内生邪气。由于它们的性质与致病特点,均与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邪气相类似,因而分别称为“内风”、“风寒”、“内湿”、“内燥”、“内火”,统称为内生五邪。“五邪”属于可致病的病理产物,其致病特点与六淫中相应的外邪相类似。其内生之火热,属虚热虚火。

中医美容秘验绝技:内生五邪及致病特点

内生五邪,是指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由于气血津液和脏腑经络等生理的异常而产生的五种内生邪气。由于它们的性质与致病特点,均与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邪气相类似,因而分别称为“内风”、“风寒”、“内湿”、“内燥”、“内火”,统称为内生五邪。“五邪”属于可致病的病理产物,其致病特点与六淫中相应的外邪相类似。

1.内风 内风,是指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体内阳气亢逆变动而形成的一种病理产物。常因阳盛或阴虚不能制阳,阳升无制,亢逆变动而成,以动摇、眩晕、抽搐等临床表现为特点。内风多以肝有关,故又称之为肝风。内风的形成,主要有肝阳化风、热极生风、阴虚风动、血虚生风四个方面。

(1)肝阳化风:多由情志内伤、过度劳累、耗伤肝肾之阴,以致阴虚阳亢、水不涵木、阳亢化风。临床上轻则肢麻震颤,步履不稳,眩晕欲仆,或为口眼斜,或为半身不遂,重则血随气逆而卒然仆倒,不省人事,或为闭厥,或为脱厥。

(2)热极生风:因邪热炽盛,煎熬津液,损伤营血,燔灼肝经,筋脉失养,阳热亢盛化而为风。临床上出现痉厥抽搐,鼻翼扇动,目睛上视等风动表现,并伴有高热、神昏、谵语等阳热亢盛,内扰心神的症状。

(3)阴虚风动:因邪热耗伤阴津,或病久暗耗阴液,导致阴亏液竭,筋脉失养,变生内风。临床上可见手足蠕动等风动症状,伴有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形体消瘦、舌质红、苔少、脉细数等阴虚表现。

(4)血虚生风:多由生血不足,或失血过多,或久病耗伤营血,导致肝血不足,血不养筋,虚风内动。临床上可见肢体麻木不仁、筋肉跳动、手足拘挛、屈伸不利,伴有唇甲色淡、头晕目眩、舌质淡、脉细弱等血虚表现。

2.内火 内火,亦称内热,是指阳盛有余,或阴虚阳亢,或气血郁滞,或病邪郁结而产生的病理产物。其形成有四个方面:

(1)阳盛化火:阳气在正常的情况下,有温煦推动脏腑组织生理功能正常发挥的作用,称之为“少火”。但是在病理情况下,阳气过亢、功能代谢活动增强,必然导致物质的消耗增加。这种内生的火(热)则称之为“壮火”。壮火的产生,概括为“气有余便是火”。

(2)邪郁化火:邪郁化火包括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外感风、寒、暑、湿、燥邪,皆能郁滞从阳化热化火,称为“五气化火”,如寒郁化火、湿郁化火等;二是体内食积、虫积,以及某些病理代谢产物,如瘀血、痰饮,均能郁而化火。(www.xing528.com)

(3)五志化火:又称五志过极化水,是指七情内伤,影响了脏腑气血阴阳的平衡协调,导致阳气偏盛,或气机郁滞,气郁日久从阳化热,因此,火热内生。

阳盛化火、邪郁化火、五志化火所形成的内热、内火,皆属于实热、实火,因此,临床上均可见面红目赤、烦热渴饮、尿黄便干、舌红脉数等火热实象。

(4)阴虚生热:因精血亏少,阴液大伤,阴虚不能制阳,虚阳偏亢,火热内生。其内生之火热,属虚热虚火。临床上有阴虚内热、阴虚火旺之分。阴虚内热多见全身性的虚热征象,如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形体消瘦等;阴虚火旺,临床所见的火热征象多集中于机体的某一部位,如阴虚而致的牙痛,咽喉肿痛、目赤等。阴虚火旺比阴虚内热的火热之象更为明显。

3.内湿 内湿,是指脾失运化,化生和输布津液的功能发生障碍,从而引起水湿停滞。其形成原因,多因形体肥胖、痰湿过盛;或因恣食生冷、过食肥甘;或因忧思劳倦、内伤脾胃,致使脾失健运,津液输布发生障碍所致。因此,脾的运化失职,是湿浊内生的关键

4.内燥 内燥,是指机体津液不足,人体组织器官和孔窍失其濡润而干燥枯涩。内燥常因久病伤阴、耗津损液;或汗、吐、下过余,或亡血失精导致阴亏液少;或热邪损伤阴津或湿邪化燥耗津所致。

临床上以各脏腑组织干燥失润为特征,表现为肌肤干燥不泽,起皮脱屑,甚则皲裂,口燥咽干,鼻干目涩,大便干结,小便短少,舌有裂纹;如以肺燥为主,兼见干咳无痰,甚则咯血;以胃燥为主,则胃阴枯涸而舌红无苔;以肠燥为主,则便秘为主要表现。

5.内寒 内寒,是指机体阳气虚衰,温煦气化功能减退,虚寒内生。内寒的形成主要与脾胃阳虚有关。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阳能达于肌肉四肢;肾阳为人体阳气之根本,能温煦全身脏腑组织。故脾肾阳虚,则温煦失职,最易表现虚寒之象,而尤以肾阳虚衰为关键。临床上常见面色苍白或晦暗,畏寒肢冷,腹部冷痛,喜温喜按,筋脉拘挛,肢节痹痛,脉沉迟无力。阳虚不化,水湿停聚,故临床还可见尿频清长,痰涎稀薄,大便泄泻,水肿等。

中医美容,标本兼治,从根本上美容,使“由内而外”的美容概念得以真正的诠释,让女人美得完整,美得自然(图2-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