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淡定修心,享受幸福的人生

淡定修心,享受幸福的人生

时间:2023-12-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成功属于耐得住寂寞的人人在内心宁静的状态下能更深入地思考问题。一个人能耐得住寂寞,他的人生境界就会不断提高,他的生命就有高度、有厚度。一个月的寂寞,一部巨著的成功,这仅仅是雨果人生中的一个片断。在雨果辉煌成就的背后,是一个耐得住寂寞的身影。耐得住寂寞,是一种困境的体验,是人生走向成熟的里程碑。

淡定修心,享受幸福的人生

成功属于耐得住寂寞的人

人在内心宁静的状态下能更深入地思考问题。一个人能耐得住寂寞,他的人生境界就会不断提高,他的生命就有高度、有厚度。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成名以后社会应酬多了,严重影响到了他的创作,雨果为此很烦恼。为了避免来自外界的干扰,雨果剃光了自己的头,然后躲进阁楼进行创作。因为剃光了头, 自己就无法在社会上抛头露面了,同时也避免了人们的非议,雨果用这种方法谢绝了社会上的各种宴请,专心致志地进行自己的创作。一个月以后,当他的头发长长的时候,他的又一部作品问世了。一个月的寂寞,一部巨著的成功,这仅仅是雨果人生中的一个片断。在雨果辉煌成就的背后,是一个耐得住寂寞的身影。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曹雪芹清代小说家。他的先祖受到清统治者的器重、皇室的宠信,当时曹氏家族权势显赫,康熙年间是曹家鼎盛时期。少年时期的曹雪芹过的是锦衣玉食的生活,他天资聪颖,又受到了很好的文化熏陶。

不料清雍正、乾隆年间,曹家沦落到了贫贱的社会阶层,连基本的生活也难以维持。

此时的曹雪芹,居无定所,曾在北京的什刹海后海住过,又在宗学里做过事,还在北京西郊开过小酒店……他在极度贫困的时候,流离失所,无处栖身,曾住在某王府的马厩里面,生活陷入窘境。

18世纪40年代,曹雪芹为生活所迫,移居到了北京西郊的山村,并在这里开始写作《红楼梦》。由于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生活得不到保障,曹雪芹时常受到断炊之苦。有时候,生活实在支持不下去了,他便中断写作,以卖画维持生计。郭诚在诗中有记录:“寻诗人去留僧舍,卖画钱来付酒家。”(www.xing528.com)

冬天到了,北京的天气特别寒冷,长夜漫漫。曹雪芹既没有充足的食物,也没有取暖的火炉,虽然饥寒交迫,但他经常写作到深夜,实在疲倦了,才裹衣就寝。等到被冻醒了,又继续写作。

贫困的生活虽然损害了曹雪芹的身体,但并没有消磨他的意志,他始终保持着潇洒、爽朗的性格,傲世的风度。“蓬牖茅椽,绳床瓦灶”的穷苦生活,不仅没有阻碍他“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顽强的写作之心,反而滋润了他的“笔墨”。最终他写出了《红楼梦》这一巨作。

《红楼梦》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典小说的创作达到了高峰,它除具有进步的思想内容外,还具有高度的艺术成就。鲁迅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中说道:“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红楼梦》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已被译成多种文字,传播到世界各国,成为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

耐得住寂寞,是一种困境的体验,是人生走向成熟的里程碑。“求人不如求己”,人生在世,路靠自己走,在命运的行程中,无疑每个人都是独行者,有的一帆风顺,有的坎坎坷坷。坎坷多舛者,如攀山行栈,一息尚存,壮志不移,一路芳卉异草,奇险风景,自有难得的人生体验,这是磨砺,是财富。

耐得住寂寞,是一种情愫、一种享受。寂寞的时候,面对真实的自我,寂寞中有恬静,悲凉中有温馨,即使人声喧嚣,也可以关上自己的心窗,给自己营造一片空间,独自感受生命的鲜活。

寂寞的分分秒秒更可以和自己倾心地交谈,细细内省一下自己,静静地抚慰自己、解脱自己。只有耐得住寂寞,才会拥有平淡如水的心境,将纷乱的生活作一番调整,更好地面对每一天,人生便具有了超凡脱俗、至善至真的内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