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陪伴孩子渡过小学,让他们心生喜爱

陪伴孩子渡过小学,让他们心生喜爱

时间:2023-12-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唠叨可能会导致孩子的心理问题,并危害其身心健康。从此以后,阳阳就开始害怕考试,觉得考不好妈妈会不高兴,还会不停的唠叨自己,进而演变到一考试就生病,最后达到看书就会头疼。这位父亲说,有好几次小明威胁他们,如果再唠唠叨叨,他就离家出走。

陪伴孩子渡过小学,让他们心生喜爱

“妈妈,我求你别说了!你说了好多遍啦!”女儿跺着脚,对妈妈哀求道。

“知道了,知道了!你有完没完啊,我耳朵听得起茧啦!真是烦死了!”儿子捂住耳朵,对着母亲吼。

这样的镜头也许在不少家庭中都出现过。因此也经常听到父母抱怨:孩子不听话,一件事讲好几遍也听不进去;讲多了,孩子又嫌自己烦。其实,爱唠叨的父母应该先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

唠叨可能会导致孩子的心理问题,并危害其身心健康。美国杜克大学心理学家坦娅·沙特朗的研究显示,如果父母对孩子总是喋喋不休,唠叨个不停,孩子可能会反其道而行之。换句话说,就是唠叨是会起反作用的。

9岁的阳阳是小学二年级的一名学生,可是最近一段时间每到考试来临他就生病住院,看书学习就说头疼。后来父母带他去做了一下心理咨询心理医生发现孩子患的是典型的焦虑症

一次阳阳考试得了98分,本以为妈妈会很高兴,谁知妈妈反而把卷子摔到地上,数落他说:“别人都能考100分,你再考98分就别回来见我!”从此以后,阳阳就开始害怕考试,觉得考不好妈妈会不高兴,还会不停的唠叨自己,进而演变到一考试就生病,最后达到看书就会头疼。心理专家认为,是这位母亲极不恰当的处理方式导致了孩子的焦虑症。

“我儿子太不听话了!”一位父亲气愤地说。“儿子小明今年12岁了,每次批评他,他就十分不服。”这位父亲说,有好几次小明威胁他们,如果再唠唠叨叨,他就离家出走。“现在我们都不敢说他了,万一他真出走了,可怎么办?”(www.xing528.com)

对于小明这种情况,心理专家分析说:“孩子小时候,对是非并没有自己的看法,因此做错事被批评时,通常会听父母的。而当他们到十二三岁时,生理和心理逐渐成熟,自我意识也开始逐渐形成,对外部世界开始有自己的认识,并逐渐将自己定位于独立主体。这时,父母再像以前那样批评教育,他们就觉得没有得到父母的尊重,于是产生对抗情绪。”

小明说:“我本来就觉得学习压力很大,如果父母还总喋喋不休,我就更烦了。”此时,父母的批评在他们听来非但不是“金玉良言”,反而会激起他们的反感。如果父母还像小时候那样管教孩子,只能加深亲子关系的裂痕。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尤其要注意的是不要絮絮叨叨。

但是,合理的指导与唠叨不同:唠叨往往含有责怪、批评的味道,是一种反复的单调的刺激;而指导是亲切的、言简意赅的,它能启发孩子独立思考,使孩子情绪稳定、心情舒畅。聪明的父母从不去规定孩子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而是放手让孩子去做。既使孩子没做好,他们也会耐心地帮孩子分析原因,鼓励他不要灰心,尽力而为。

父母唠叨,归根结底,是不懂交流的表现。与孩子进行交流时要充满爱心和亲切感,态度要和蔼。交流的最佳时间要选在吃饭时或睡觉前,因为在这段时间孩子的情绪最平稳。有一位母亲,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她就注意和他的情感交流。每天在孩子上床时都要问问他:“今天过得开心吗?”天长日久,孩子就形成了在睡前和父母沟通的习惯,有什么不开心的事也愿意告诉父母。有了这样的感情基础,孩子就容易接受父母的建议和忠告,也用不着父母再费力地唠叨了。

唠叨多了没有什么好处,孩子会当作没听见,这只耳朵进那只耳朵出。说一次两次就要适可而止。如果孩子不听,你就采取措施,或者后果让他自负。比如限制孩子打游戏,先给孩子约定时间,告诉他,时间到了要从座位上离开。“我只说一遍,不然我就会采取行动,强制你执行。”这样,等孩子打游戏的时间一到,你就走过去提醒一次:你看,时间到了。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为了达到设定的目标,会不时地在孩子耳边叮嘱、提醒。但这种做法往往收效甚微,甚至适得其反,使孩子产生厌烦情绪,还容易挫伤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