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曾国藩:克复武昌、汉阳,湘军连胜逼近九江、湖口

曾国藩:克复武昌、汉阳,湘军连胜逼近九江、湖口

时间:2023-12-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八月二十三日,湘军在官军的配合之下,同时克复武昌、汉阳两城。[55]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湘军与官兵南北呼应,水陆并进,一路顺江而下,先后在蕲州、兴国、大冶、半壁山、田家镇等地取得一系列胜利,兵锋直逼江西的九江、湖口。

曾国藩:克复武昌、汉阳,湘军连胜逼近九江、湖口

二、初试锋芒

咸丰四年(1854),曾国藩率湘军初战岳阳即告失利,随后在靖港战役中,更是遭到水师损失过半的惨败。两次大溃败的消息在湖南传开以后,官绅群起讥弹,街巷怒骂之声不绝于耳。这让曾国藩悲愤交加,几度决心一死以谢湘中父老。但在这种孤立无援的政治环境下,他却得到老父和众多好友的劝慰。同时,咸丰帝也给了讥弹曾氏最甚的官员鲍起豹等革职查问的惩处,及时有效地制止了这股讥弹之风。所有的这一切都让曾国藩逐渐从悲愤中清醒过来,开始对前两次失败进行深刻的反省与审视,从而总结出一系列的治术经验教训,这对日后湘军战术的成熟有着重要意义。不久,湘军便在进攻湘潭的战役中大获全胜,让曾国藩重新恢复了对湘军的信心。

湘潭一役后,曾国藩立即着手整顿湘军:“已溃之勇丁,不复收集,别募水陆兵勇数千人。……将领立功者,奖拔保奏,溃败者革退更置。”[52]同时让衡阳、湘潭两地的船厂加紧开工,建造和修补被损坏的战船。为了加强水师的战斗能力,曾国藩还从广东购买了一批西洋火炮安装在战船上。经过此次整顿,湘军“规模重整,军容复壮矣”[53]

咸丰四年(1854)六月下旬,曾国藩重整旗鼓再次率领湘军进击岳阳。经过反复的争夺,七月一日,湘军攻占岳阳。太平军被迫全面后撤,退出湖南省境,曾国藩也乘着锐气携湘军一路尾随追击。七月中旬,两军在城陵矶相遇,又展开了一场激战。虽然湘军水师大败,但湘军陆勇却在提督塔齐布的率领下获得了重大的胜利,并斩杀太平军老将曾天养。太平军在损失主将而战斗失利的情况下,开始收缩战线,退据武昌,固守待援。曾国藩的湘军趁势与官军将武昌城团团围住,形成南北夹击之势。八月二十三日,湘军在官军的配合之下,同时克复武昌、汉阳两城。咸丰帝在获得捷报后,立即颁下嘉奖曾国藩的上谕:“此次克复两城,三日之内,焚舟千余,踏平贼垒净尽。运筹决策,甚合机宜,允宜立沛殊悬,以酬劳勚。”[54](www.xing528.com)

武昌一役的胜利,皇帝御批的嘉奖,使得湘军声威大震,曾国藩更是满怀信心,向咸丰帝提出了三路进军的方案:

臣等现与兼署督臣杨霈商定三路进兵:南路由臣塔齐布率湖南兵勇进攻兴国、大冶等处;北路由署督臣派令固原提臣桂明等率各营兵勇进攻蕲州、广济等处;水师由江路直下,杨载福、彭玉麟率前帮先发,臣国藩督同李孟群率后帮继进。……北军行至广济,将入皖境,再与署督臣商定行止。南军则须剿办九江后,乃能渡江而北,以图疾捣安庆,规复省会。[55]

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湘军与官兵南北呼应,水陆并进,一路顺江而下,先后在蕲州、兴国、大冶、半壁山、田家镇等地取得一系列胜利,兵锋直逼江西的九江、湖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