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出生在湖南湘乡县一个地主家庭,从小受到父亲的影响,一心致力于求学,在二十三岁时考中秀才,进了长沙岳麓书院求学。
道光十八年,曾国藩进京第三次参加会试,终于考中,被授予翰林院庶常馆。从翰林院开始,他逐步升迁,后来当上了礼部侍郎。
咸丰初,洪秀全在广西发动起义,咸丰下诏让群臣建言献策,讨论朝政得失。曾国藩上书说,当今最急切的就是用人,必须善用人才:其一是培养,其二是考察发掘。同时,他还给咸丰皇帝推荐了几个人才。第二年,曾国藩的母亲去世,他丁忧回乡。
太平天国义军多次打败清军建都南京后,咸丰皇帝感到八旗兵不能倚靠,下旨让各地办团练,练乡勇。曾国藩奉旨办团练时,想到东南地区多大河,必须要有水军才能与起义军争锋,于是筹备银两,购置民船,改造为战船,招募、筹建水师。曾国藩筹建水陆两军共两万多人,称为湘军。
曾国藩筹建水陆两军共两万多人,称为湘军。
起义大军进攻湖南,曾国藩亲率水军去进攻起义军,水师遇上大风,折损了十几只战船。陆军前锋到达岳阳,一战即溃,于是后撤至长沙。起义军攻陷湘潭,曾国藩再一次率军出击,大败,愤恨不已,准备投河自尽,幸亏被部下死死抱住。而此时清军打败湘潭的起义军,曾国藩才能收拾残部,重振实力,这时有很多人取笑他。经过这一连败,曾国藩深刻反省,得出兵不在多而在精的道理。
太平天国军队占据岳阳,之后又攻克了武昌。抖擞精神的曾国藩又一次带兵出发进攻岳阳,一战就打败了太平天国部队,杀掉了其主将曾天养。曾国藩带着部队会合清军,围攻武昌,太平天国部队枪弹齐发,湘军将士人人不畏枪弹,勇猛进攻。武昌、汉阳的敌军看到湘军勇猛,心生胆怯,放弃这两个地方逃跑了。
同时,曾国藩率领的水师也勇猛异常,多次打败太平天国部队。水陆两军同时配合,转战到江西境内,在江西大败太平天国部队。正当曾国藩的部队高歌猛进之时,翼王石达开突然率军来袭,半夜火烧湘军水师,曾国藩跳下战船,才得以幸免,曾国藩的水师在这一次袭击中受到重创。曾国藩指挥湘军与起义军多次作战,互有胜负,然而湘军逐渐处于不利的地位。
正当湘军受困时,太平天国内部争权,相互残杀,石达开率领十万大军出走四川。曾国藩趁机发动反攻,攻克了武昌重镇,一时间湘军在战场上又占据了优势。曾国藩正准备大干一场时,他的父亲去世了,他回家待了一年多。(www.xing528.com)
曾国藩复出后,到江西指挥湘军作战。他的弟弟曾国荃当时也在军中效力,自领一部兵马攻战。湘军悍将李续宾和彭玉麟联合进攻江西九江,斩杀太平天国部队近两万人。同年十月,陈玉成与李秀成合作,在三河镇大败湘军,悍将李续宾战死,湘军六千精锐被杀。战后,曾国藩叹息道:“不特大局顿坏,而吾邑士气亦为不扬。”
曾国藩、曾国荃率领大军围困安庆,准备围点打援。大军集结,导致别的地方兵力部署出现漏洞。曾国藩马上率领一部兵马去驻守祁门,结果被敌军包围。军中很多将领都很担心,提议撤退放弃祁门,都被曾国藩拒绝了。他在军营中神情洒脱,照常处理军务。正好左宗棠在乐平打败敌军,曾国藩之围被解,此时曾国荃也攻克了安庆。消息传到京城,咸丰皇帝去世,慈禧开始垂帘听政。安庆失守,南京失去了屏障,太平天国的进攻势头受到压制,从进攻转为防守。
慈禧太后掌握大权后,一改往日朝廷对曾国藩的处处提防的政策,大胆放权。曾国藩集军、政、财大权于一身,终于不受他人掣肘,可以完全发挥自己的才能了。在曾国藩的指挥下,曾国荃率领湘军加紧对浙江等地用兵,最终包围南京。南京被攻破后,曾国藩兄弟俩都受到朝廷的重赏,湘军将领也受到嘉奖。曾国藩主持江南军务,“以江宁事付国荃,以浙江事付宗棠,而以江苏事付李鸿章”,而为攻灭太平天国奠定基础,为大清江山的稳定做出了非凡的贡献。
曾国藩为洋务运动做出重大的贡献。
太平天国被镇压后,曾国藩又开始兴办军工企业,创办了安庆军械所,两年后又在上海建立江南制造总局。为了服务于国内工业的发展,他还创办了翻译机构。他所创军工企业,激起了大臣们兴办洋务的兴趣。
曾国藩在镇压太平天国之后,认为湘军擅长山地作战,且作战十来年,士卒疲乏,于是开始裁撤湘军。湘军裁员,曾国藩继练新军,新军未成,战事又急。僧格林沁在北方征讨捻军,最后战死。清廷大惊,马上调曾国藩去主持剿捻。曾国藩在北方剿捻,师久无功,最终被李鸿章代替。
同治十三年,曾国藩在两江总督任内去世。曾国藩去世后,朝廷震动,举国哀伤。曾国藩其人,善于选拔任用人才,但不善于治兵。李鸿章评价说:“师事近三十年,薪尽火传,筑室忝为门生长;威名震九万里,内安外攘,旷世难逢天下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