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官难缘于领导干部监督-维权小说 官员从政风险管理

官难缘于领导干部监督-维权小说 官员从政风险管理

时间:2023-12-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官的难与易,是由国家的社会性质和统治者的阶级属性所决定的。(三)为官之难,还缘于针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越来越严格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这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原则。从这个角度看,领导干部认识到“官越来越难当”、“当太平官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是一件好事。

官难缘于领导干部监督-维权小说
官员从政风险管理

三、正确认识为官之难

夜读《中外名人逸闻》,有两句话令人印象深刻,一句是清末权臣李鸿章所说,“天下最容易的事情就是做官,倘若连官都不会做,那也太愚蠢了”;另一句是前苏联部长会议主席雷日科夫所说,“当权力是负担时就会稳如泰山,而当权力变成一种乐趣时,那么一切离结束也就不远了!”前不久看到报上一则消息,山西省一位县级领导干部坦言:当官已经成为一种“在鸡蛋上跳舞”的高危行业,那种当太平官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同样是为官,为什么他们会得出两种不同的结论?为官到底是难还是易?对这一问题应用辩证的眼光加以看待。

为官的难与易,是由国家的社会性质和统治者的阶级属性所决定的。在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社会里,当“官”就是做“老爷”,就意味着“发财”,这就决定了他们必然会高高在上、盛气凌人,横征暴敛、鱼肉百姓。《聊斋志异》中有对古代“官”的描写:“出则舆马,入则高堂,上一呼则百诺,见者侧目视,侧足立,此名为官。”在这样的社会里,官肯定是不难当的。为官者只要“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保官位子”,各方都不得罪,压、推、拖、瞒、躲、混,少干事,多磕头,就能无灾无难到公卿了!今天,我们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毛泽东同志说过,“我们一切工作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领导干部作为人民的勤务员,就应当正确看待“官位”、正确行使权力,在感情上贴近群众,在行动上深入群众,在工作上服务群众,努力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切实把党中央制定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办群众所需,使群众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碌碌无为,尸位素餐,即便徒有清廉朴素之名,也决不能算是好“官”。当官成为高危行业的说法也许有些夸大其词,但现在的官越来越难当却是符合实际情况的。因此,官难当彰显了社会的进步,应该成为一种常态。

(一)为官之难,首先缘于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和艰巨的改革发展任务对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要求越来越高

从国际形势来说,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继续深入发展,科技革命加速推进,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同时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我们既面临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我国的战略图谋从没有改变。从国内形势来说,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新事物、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同时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协调各种利益关系的难度不断加大。在这种形势下,如何跟上时代潮流,提高素质能力,以更好地履职尽责,推进改革发展稳定,是对领导干部的重大考验。各级领导干部只有不断地开阔自己的眼界、思路和胸襟,能够自觉地以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以宽广的思路应对各种复杂局面,以宽广的胸襟凝聚人心,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群众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才能完成好新的执政任务。

(二)为官之难,缘于人民群众对领导干部的希望和期待越来越高(www.xing528.com)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人民生活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富裕起来的人们在基本生存需要得到满足的同时,进一步提出了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扩大政治参与、实现全面发展等新的更高的要求。这实际上也就是对作为决策者、组织者、管理者的领导干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期待。如果仍然停留于老观念、老做法、老套路,自然会出现捉襟见肘、无所适从的为难局面,人民群众也不会满意和答应。因此,领导干部要想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就必须奋发进取、有所作为,着力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特别要关心好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多办顺民意、解民忧、谋民利的实事,努力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这当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三)为官之难,还缘于针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越来越严格

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这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原则。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我们党和国家的各项制度和法律法规不断健全完善,对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管理监督越来越严格规范、透明公开,也越来越要求领导干部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同时,人民群众的权利意识、参与意识、监督意识明显增强,希望把公共权力的运行置于阳光之下。比如,近年来问责制度的实施以及互联网的发展,已经对领导干部形成了强大“压力”。通过坚强有力的外部监督以及公众参与形成的社会压力与合力,能够使领导干部在其位,谋其政,负其责,真正做到任务明确,职责清楚,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履行职责,努力减少和避免因为不作为或不当作为,因为失察、失职或渎职而辞职或被免职,甚至承担法律责任的现象。行政问责制度的广泛推行,对于构建权责一致的责任政府、依法行政的法治政府、廉洁行政的高效政府无疑将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这样一来,那些不务正业、忙于投机钻营的干部,那些心存侥幸、搞腐败的干部,那些随心所欲、不按规矩办事的干部,空间和市场无疑就越来越小了。

我们党一贯强调,领导就是服务、领导就是责任。职务越高,越要增强服务意识;权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党的干部都是人民公仆,都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论担任何种职务,都承担着相应的责任。树立“事业大如天、责任重如山”的意识,拥有责任感,是一切领导者的灵魂,它折射出每一个领导干部道德水平的高低和人格的高下。领导干部有了责任感,就能经常进行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评价。做了有利于人民的事,就会感到满足和欣慰;若为官一任,一事无成,甚至损公败业,就深感内疚、惭愧和悔恨。这说明,当官本来就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一个简单好干的职业。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依然存在着“干好干坏一个样”、“干部能上不能下”、“出了问题易地为官”等不正常现象,使得部分领导干部产生了“只知有权,不知有责”、“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等思想,也使社会上一些人形成了“什么都不会干也可以当官”等观念。这实在是一种误解和错觉。从这个角度看,领导干部认识到“官越来越难当”、“当太平官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是一件好事。它意味着领导干部感受到了压力和责任,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积累新经验、掌握新本领,不断增强宗旨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更好地干事创业、推动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