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颈椎病临床表现的解剖学分析

颈椎病临床表现的解剖学分析

时间:2023-12-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颈椎病是由于颈椎椎间盘脱水、退行性变造成椎间隙变窄、椎间不稳,导致脱出的髓核、椎间关节或钩椎关节骨质增生刺激或压迫了神经、血管,引发的一系列临床表现。所以,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多与头颈运动相关。当椎动脉供血不足时,皮质脊髓束缺血,从而导致上述脊髓锥体束临床表现。

颈椎病临床表现的解剖学分析

颈椎病是由于颈椎椎间盘脱水、退行性变造成椎间隙变窄、椎间不稳,导致脱出的髓核、椎间关节或钩椎关节骨质增生刺激或压迫了神经、血管,引发的一系列临床表现。一般临床上将颈椎病分为神经根型、椎动脉型、脊髓型和交感神经型四型或兼有两型表现的混合型。

(一)神经根型

1.解剖学因素 引起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解剖学因素有椎间管狭窄、椎间盘向后外侧膨出或脱出、椎体钩骨质增生和上关节突骨质增生。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发病率最高的类型,其关键的病理解剖变化是椎间管狭窄,刺激或压迫了颈神经根,包括刺激或压迫了营养并伴随其表面走行的根血管。

2.主要临床表现

(1)颈项疼痛、颈项僵硬:上位颈神经(颈1~4)后支分布于头后和项部皮肤、肌肉,神经受到刺激可引起“偏头痛”和颈项疼痛,并向耳周及顶枕头皮放射(图2-21)。窦椎神经受刺激可直接引起颈项疼痛并反射性引起颈项部肌肉痉挛,表现为颈项僵硬,头颈运动受限。

图2-21 颈神经根型颈椎病疼痛区(一)

(2)上肢疼痛、麻木、肌肉痉挛:下位颈神经(颈5~胸1)前支组成臂丛,神经根受累出现肩背部和上肢疼痛和肌肉痉挛,还可表现为上肢麻木、感觉过敏,运动不灵活(图2-22)。

3.感觉与运动症状特点 颈神经根的感觉根(后根)较运动根(前根)大,位于椎间管上半,占据空间略多,而运动根位于椎间管下半。若上位椎骨下缘增生,感觉根先受累,若下位椎骨上缘增生则运动根先受累,相邻的椎骨同时增生,则感觉根和运动根可同时受累。另外,运动根对缺血比感觉根更敏感,因此颈神经根血管受压时,运动根更容易出现症状。

图2-22 颈神经根型颈椎病疼痛区(二)

4.临床检查 可出现压头试验阳性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1)压头试验:令患者端坐,头后仰并偏向患侧。检查者用手掌向患者头顶施压,患者诉颈痛并向上肢放射为阳性(图2-23)。

(2)臂丛神经牵拉试验:检查者以一手推抵患者头部,另一手握患者手腕,两手向相反方向施压,患者诉肩颈和上肢疼痛为阳性(图2-24)。

图2-23 颈压头试验

图2-24 臂丛神经牵拉试验

(二)椎动脉型

1.解剖学因素 引起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解剖因素有横突孔狭窄、椎间盘脱出、椎体钩骨质增生、椎动脉硬化、椎静脉曲张和窦椎神经受刺激引起椎动脉痉挛。

2.主要临床表现

(1)椎动脉供血不畅:椎动脉是脑血流侧支循环的重要环节,将心输出量的1/6血液供应至脑,占脑血流总量的11%,每分钟通过椎动脉的血流量约为45cm3。椎动脉的血流量与其口径、弯曲度和走行密切相关。

任何病变造成横突孔狭窄都可以导致椎动脉受压,特别是第5颈椎横突孔,因为该部位与椎体钩毗邻关系最为密切。椎动脉包括其周围的交感神经丛受到刺激或压迫,引起椎动脉痉挛、狭窄或梗阻,造成椎动脉供血不足,即使没有骨质增生或髓核脱出的压迫,椎间盘脱水、退变引起的椎间隙变窄也会造成椎动脉相对变长而扭曲,导致椎动脉供血不畅。

正常情况下,由于两侧椎动脉在脑桥延髓沟处汇合为基底动脉,而且脊髓动脉也联系了两侧椎动脉,因此,当一侧椎动脉一时性狭窄时,对侧椎动脉能实现代偿供血,可不发生椎动脉供血不足症状。但是,当一侧椎动脉因颈椎病而受累,患者向健侧旋转头颈,健侧椎动脉会发生扭曲,血流减少,此时患侧椎动脉却不能代偿分流,导致两侧椎动脉都供血不足,此时多会出现症状。当颈部过度后伸仰视时,也会造成椎动脉被牵张而扭曲。所以,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多与头颈运动相关。

(2)眩晕: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椎动脉发出的小脑后下动脉分支管理前庭神经核的供血,基底动脉发出的内听动脉管理内耳的供血。当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内耳和前庭神经核缺血时,可出现“颈性眩晕”,常以急剧的头颈活动为诱因,眩晕常伴有恶心、呕吐及眼球震颤。(www.xing528.com)

(3)耳鸣、耳聋:为基底动脉发出的内听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内耳缺血所致。耳鸣、耳聋常伴有眩晕而发生。

(4)头痛: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可引起硬脑膜、颅内血管、脑神经根等敏感组织缺血而引发头痛。还可由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时,枕部和顶颞部头皮的颅内、外动脉系统建立起侧支循环,这些部位的侧支吻合血管代偿性扩张,引起血管扩张性头痛。

(5)视功能障碍:患者可突然出现一过性弱视、黑矇、视野缺损、眼睛闪光、冒金星等。大脑后动脉是基底动脉的终支,其分支管理大脑视皮质区供血,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导致视皮质区缺血可引起视功能障碍,由于视皮质区供血还有大脑中动脉代偿,因此视功能障碍多为一过性,数分钟后可逐渐恢复。此外,由于基底动脉发支管理脑干动眼、滑车、展神经核和内侧纵束供血,当缺血时,导致眼球运动协调障碍,患者可出现复视。

(6)猝倒:患者于行走或站立中,头颈过度旋转或屈伸时,突感上肢无力,持物落地,下肢瘫软而倾倒。随着头颈体位恢复正常,椎动脉也恢复供血,症状即可消失,患者可自动站起,继续正常活动。椎动脉向椎管内发出脊髓前、后动脉,营养皮质脊髓束。当椎动脉供血不足时,皮质脊髓束缺血,从而导致上述脊髓锥体束临床表现。

(三)脊髓型

1.解剖学因素 引起脊髓型颈椎病的解剖因素有椎管狭窄、椎间盘脱出、椎体后缘骨质增生、后纵韧带骨化、黄韧带肥厚、椎体退行性滑脱和脊髓血液循环障碍。

2.主要临床表现

(1)运动障碍:为随意运动障碍。颈项僵硬,头颈运动受限;上肢肌肉无力,手持物体常落地,不能系衣服扣子,写字困难;下肢肌肉发紧,行走困难,抬腿慢,不能快走更不能跑,步态不稳。由于椎管狭窄,赘生物刺激了椎管内的窦椎神经,直接或反射性引起颈部肌肉痉挛,导致颈项僵硬并头颈运动受限。

运动障碍是由于皮质脊髓侧束或前角运动细胞受累出现的表现。皮质脊髓侧束位于脊髓白质的外侧索内、后角的前外侧。组成该束的纤维来自对侧大脑皮质中央前回上2/3以及旁中央小叶前份躯体运动区,经内囊、脑干下行至延髓,在锥体交叉处交叉至本侧颈髓,并沿脊髓外侧索继续下行,行程中在不同节段终止于前角细胞,换元后,由前角细胞再发出纤维管理骨骼肌。前角细胞以前的神经为上运动神经元,前角细胞及其以后的神经元为下运动神经元。

颈髓皮质脊髓侧束的纤维具有定位排列规律,由外侧向内侧依次为到骶、腰、胸、颈髓去的纤维(图2-25),颈椎病时,对脊髓的压迫是自外侧向内侧发展的,即首先是至骶、腰髓纤维受累,进一步发展则是至胸、颈髓纤维,因此,颈椎病导致皮质脊髓侧束受累的临床表现是自下而上的,即先下肢受累,后上肢受累。

(2)痉挛性瘫痪:皮质脊髓侧束为上运动神经元纤维,该束受累的临床表现为痉挛性瘫痪,即随意性运动丧失,同时还表现为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以及肌肉不出现神经性萎缩。由于病灶部位、大小和范围不同,瘫痪类型也有不同。损害一侧皮质脊髓侧束,可导致一侧上、下肢瘫痪,为偏瘫;损害双侧皮质脊髓侧束,可导致双下肢瘫痪,为截瘫;损害两侧高位皮质脊髓侧束可导致双侧上、下肢瘫痪,为四肢瘫。若颈膨大处两侧前角细胞损害,可导致两上肢的弛缓性瘫痪,为双上肢软瘫;若颈膨大处两侧前角细胞损害,同时两侧皮质脊髓侧束也受累,可导致两上肢的弛缓性瘫和双下肢痉挛性瘫。

(3)痛温觉感觉障碍:患者表现为触觉、痛温觉浅感觉障碍。下肢单侧或双侧感觉发麻、发木,两脚如同踩在棉花上样的感觉,进一步发展可出现单上肢或双上肢麻木以及疼痛。

感觉障碍是由于脊髓丘脑束受累出现的表现。脊髓丘脑束位于脊髓白质的外侧索前半部和前索。对侧脊神经后根的痛温觉和触觉纤维入脊髓后角,并换元后,发出二级纤维,经各节段的白质前连合交叉后组成本侧的脊髓丘脑束,该束纤维沿脑干到丘脑,换元后发出第三级纤维,经内囊到大脑中央后回上2/3和旁中央小叶后份的躯体感觉区。

图2-25 颈髓横断

颈髓脊髓丘脑束的纤维也具有一定排列规律,由外侧向内侧依次为到骶、腰、胸、颈节的纤维(图2-25)。颈椎病时,对脊髓的压迫是自外侧向内侧发展的,因此,感觉障碍也是由下肢开始,随病灶发展逐渐向上肢推移,由于病灶常为不规整的平面,所以感觉障碍的平面也常不规整,脊髓丘脑束的纤维是经白质前连合交叉之后组成的,因此该束受损表现为对侧躯体感觉障碍;脊神经后根的纤维进入脊髓先上升1~2个脊髓节段后才在后角内形成突触,因此脊髓丘脑束受损后,对侧感觉障碍平面低于病灶实际平面。

(4)本体感觉障碍和共济失调:脊髓后索的薄束和楔束是传导同侧半身肌腱、关节和皮肤本体觉(位置觉、运动觉、震动觉)和精细触觉(辨别物体纹理粗细和两点距离)的上行纤维束,该束将信息传入大脑和小脑等结构,可协调肌肉和关节的运动。当后索受损后患者本体觉和精细触觉感觉障碍,自身的空间定位能力下降,共济运动失调。患者闭眼站立时身体摇摆,甚至跌倒。但睁眼时,可通过视觉代偿协调,而一旦闭眼就会失去平衡。因此患者夜间行走困难,洗脸时闭眼将不能保持平衡而倾倒,即所谓洗脸盆征阳性。

(四)交感神经型

1.解剖学因素 引起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解剖因素有椎间盘脱出、椎骨骨质增生、椎动脉周围交感神经丛受刺激、窦椎神经受刺激和颈交感神经节受刺激。

2.主要临床表现

(1)交感神经兴奋表现:多为颈交感神经受刺激所引起。①头部表现:颈交感神经受到刺激,通过椎动脉丛、颈内动脉丛延伸管理的颅内血管痉挛,导致脑神经根、硬脑膜等组织缺血;颅外相关血管反射性、代偿性扩张,引发血管性头痛、头晕、头沉、枕后痛、偏头痛。②眼部表现:颈交感神经受到刺激,通过颈内动脉丛、海绵窦丛、眼动脉丛以及与三叉神经第1支、动眼、滑车、展神经的交通到眼外肌血管、泪腺、瞳孔开大肌、眼睑平滑肌(Müller肌)引起睑裂变大、瞳孔散大、眼睛干涩、视物模糊、视力下降、眼睛胀痛等。③耳的表现:椎动脉丛的刺激,导致内听动脉舒缩功能失调、内耳微循环出现障碍引起耳鸣、耳聋、听力下降甚至失聪。④心的表现:颈交感神经受到刺激,通过心上神经、心中神经、心下神经参与的心丛到心房、冠状动脉、心肌,引起心动过速、心律不齐、心前区不适、心前区疼痛、血压不稳、血压升高等。⑤出汗表现:沿颈外动脉分布的交感神经丛受到刺激,面部、额部汗腺分泌过多;沿锁骨下动脉、腋动脉和臂丛分布走行的交感神经受到刺激,上肢、手部的汗腺分泌过多。⑥周围血管表现:沿上肢动脉和臂丛分布走行的交感神经受到刺激,肢体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引起上肢发凉怕冷、局部温度下降,遇冷后发痒,继而出现红肿、疼痛;肢体末端如手指尖麻木,该麻木表现与神经分布无关。

(2)交感神经抑制表现:多为颈交感神经受压迫所引起。交感神经受压,功能抑制,而迷走神经功能相对兴奋,引起头昏眼花、眼睑下垂、流泪、鼻塞、心动过缓、血压偏低以及胃肠蠕动增强等表现。

颈交感神经在头颈部和上肢分布广泛,走行复杂。病灶损害部位、大小、程度不尽相同,因而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不仅仅是简单的病灶刺激引起交感神经兴奋,病灶压迫引起交感神经抑制,也可表现为兴奋和抑制的混杂存在;也不仅仅是病灶损害引发的局部表现,更多的是通过脊髓反射和脑脊髓反射引起的更广泛更复杂的表现。

(郝占国 贺 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