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谢觉哉的回顾与评价

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谢觉哉的回顾与评价

时间:2023-12-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69章西安事变重游华清池谢觉哉二十年前藏狗洞,而今烟树已苍苍。在上面这首诗中,谢觉哉回顾了西安事变前后的相关情况,对张学良和杨虎城在事变和平解决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高度评价。西安事变发生后,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17日,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到达西安,与张、杨恳切会谈,并接见各方人士,坚决主张和平解决这次事变。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的一件意义特别重大的事件。

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谢觉哉的回顾与评价

第69章 西安事变

重游华清池

谢觉哉

二十年前藏狗洞,

而今烟树已苍苍。

危岩铲去当年秽,

活水沾来近代香。

乐岁穰穰弥华渭,

丰功啧啧纪张杨。

春秋浴泳多佳日,

从此骊山不帝王。

谢觉哉(1884~1971)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社会活动家、中国人民司法制度奠基者之一。原名谢觉斋,字焕南,学名维鉴,湖南省宁乡县人。

【注释】

藏狗洞: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蒋介石仓皇出逃,躲藏在华清池一岩洞内,被要求抗日的士兵扣押。

烟树已苍苍:指烟霞中的古树长得很茂盛。(www.xing528.com)

当年秽:指岩上曾有蒋介石“遇难”之题词,后已去。

穰穰:指庄稼丰收。

华渭:指陕西境内的华山渭水。

张杨:指张学良和杨虎城。

在上面这首诗中,谢觉哉回顾了西安事变前后的相关情况,对张学良和杨虎城在事变和平解决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高度评价。在风起云涌的抗日救亡运动大潮中,国民政府中的爱国将领也深刻体会到了中华民族所面临的危机,希望国共合作,共同抗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两位将军就是其中的代表。

蒋介石西安督战

1935年,全国人民的抗日运动进入新的高潮,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更加不得人心。在西北担负剿共任务的东北军西北军厌恶内战,在全国抗日运动高潮的推动下和中国共产党抗日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下,两军领导人张学良、杨虎城等开始与共产党及红军发生联系,初步奠定了三方团结抗日的政治基础。驻扎在西安为中心的西北地区的,是张学良的东北军和杨虎城的第十七路军,这两支军队均非蒋介石嫡系,被蒋派往西北剿共。张学良因不战而失东北后,内心愧疚,随着日本侵略的不断加深,反攻复土之心越发强烈,对消耗自身抗战力量的内战越发不满。杨虎城同样热切希望进行抗战。同时,中国共产党一方面从军事上给国民党“围剿”企图以有力打击,另一方面,出于民族大义,积极呼吁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张、杨受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遂与红军实现秘密停火,并屡屡请求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张学良甚至声泪俱下,向蒋介石哭谏,苦陈抗战之必需,但遭到蒋的严词训斥。蒋介石对张、杨很不放心,除调集嫡系部队至豫、陕边境,压迫张、杨继续进攻红军外,并于1936年10月间,特飞西安进行催逼。12月4日再飞西安,进一步要挟张、杨:如不实力“剿共”,即将张、杨两部分别调往安徽、福建,由中央军进驻西北。张、杨力劝蒋介石联共抗日,蒋加以拒绝。两位爱国将领遂毅然决定实行兵谏。

兵谏

12月12日凌晨,张学良的卫队进抵蒋介石驻地临潼华清池,与蒋的卫队交火。蒋闻枪声,仓皇越后墙逃走,爬上山坡隐蔽。被张学良的卫队搜索发现后捕获。同时杨虎城部下将留居城中的蒋介石高级党、政、军官员陈诚等十余人拘押,邵元冲在逃跑时被击身亡。张、杨于12日当即宣布取消“西北剿匪总部”,成立抗日联军西北临时军事委员会,张、杨分任正、副委员长。通电全国提出改组南京国民政府,停止内战,释放救国会领袖及一切政治犯,开放民众爱国运动,保障人民集会、结社自由,实行孙中山遗嘱,召集救国会议等8项主张。同时致电中共中央,要求派代表到西安共商团结抗日大计。

西安事变发生后,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在如何处理事变的问题上,南京政府当局出现了强硬军事解决与和平谈判解决两种截然对立的主张。以何应钦为首的亲日派主张进攻西安,借机扩大事态,夺取蒋介石的统治权力,进一步与日本妥协。英、美帝国主义及亲英、美的宋子文、孔祥熙则希望事变和平解决,以维护蒋介石的统治地位和英、美在华利益。13日,南京国民政府下令搋夺张学良本兼各职。同日,宋子文、宋美龄委托英籍顾问端纳飞西安探视情况。16日,何应钦就任“讨逆军”总司令,并相应作了军事部署,派飞机轰炸西安临近地区。这期间各地军阀也纷纷派人赴西安活动。

和平解决

中共中央对西安事变的发生过程一无所知,事变的发生给中共中央一个强烈震动。中共中央对事变发生后国际国内的形势进行了认真研究,出于团结抗战民族救亡的大计,确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基本方针,主张用一切方式联合南京的左派,争取中派,反对亲日派,以推动南京政府走向抗日。17日,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到达西安,与张、杨恳切会谈,并接见各方人士,坚决主张和平解决这次事变。西安事变同样引起了国内国际舆论的广泛密切的关注,日本帝国主义者企图趁机挑起中国内战,而多数国家强烈希望和平解决,不希望在日本侵略的紧要关头自相残杀、自毁长城,形成了强大的和平解决的舆论压力。

22日,宋子文、宋美龄飞西安开始与张、杨及中共代表会谈。24日,达成了改组国民党与国民政府,驱逐亲日派,容纳抗日分子,释放上海爱国领袖,释放一切政治犯,保障人民权利,联共抗日等项协议。周恩来曾会见蒋介石,蒋表示以人格担保,履行上述协议。25日下午,张学良护送蒋介石飞离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推动了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实现团结抗日,中国由此实现了从国内战争到全国抗战的伟大转变。但蒋介石后来背信弃义,使张学良遭长期监禁,杨虎城惨遭杀害。

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的一件意义特别重大的事件。它对于改变南京国民政府“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促成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起了关键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