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实践者王德宝:江南造船厂十年管理真谛

实践者王德宝:江南造船厂十年管理真谛

时间:2023-12-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实践者王德宝记忆之门一旦打开,多的是无序的散片,因为让回忆与时间搏力,往往是徒劳的,但让我回忆和王总在江南造船厂10多年共事的经历,却是清晰而层次分明的。如果把这些记忆中的影像叠加起来,那就是实践者王德宝的形象。江南与求新的重组,是王德宝管理生涯中最具挑战的一次实践。忆及那段充满挑战的岁月,王德宝如此评价。

实践者王德宝:江南造船厂十年管理真谛

实践者王德宝

记忆之门一旦打开,多的是无序的散片,因为让回忆与时间搏力,往往是徒劳的,但让我回忆和王总在江南造船厂10多年共事的经历,却是清晰而层次分明的。记忆中:他善于并且乐于关心同事和下属;他每天都在充实自己并且心态永远开放;他做事果敢沉稳并且举重若轻;他待人温文尔雅却又不怒自威。和他一起共事,你会觉得他很“给力”。如果把这些记忆中的影像叠加起来,那就是实践者王德宝的形象。在他40年的职业生涯中,其职业角色或有更替,但作为一个实践者则始终未有改变。

“20世纪90年代初,股份制蓬勃兴起,他意识到这是做大做强企业的一个机会,从1992年开始,他把130多年来一直官办的‘江南’推向了股份制实践的时代洪流之中”

时间定格在1997年6月3日,这一天是江南造船集团132年的生日,也是经过5年不懈努力,其控股的江南重工股份公司挂牌上市之日。彼时的上海证券交易所还位于浦西外白渡桥边上的浦江饭店内,当时针指向9:25分时,随着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总经理王荣生的一声有力的开锣,对江南而言,不经意间一个历史已经改写:132年官办国有的江南从这一刻开始渗进了民有的元素。王德宝自然成了改写这个历史的核心人物。从1992年起步,酝酿江南的股份制改造,到1997年的部分改制上市,他一直是这一大胆实践的核心。提出想法的是他,组织专门工作班子的是他,要上市额度,跑“部”前进的也是他,经历了1992、1993年的折戟而痴心不改,直至1996年重启股份制改造之门,把当时中船总公司所拥有的6000万股A股发行额度全部揽于江南怀中的依然是他。根据额度变化,他亲自操刀,力主以进退相对自如的江南非船资产为上市主体,仅用了不到8个月时间便完成了工作重启、方案遴选到股票发行、上市的全过程。这样的高效率让人瞠目。那是夜以继日的8个月,王总如一名出色的钢琴家一般,让不同的音符在其间合成了美妙的旋律

作为江南股份制改造的全程亲历者,我确信:正是由于王德宝的不懈努力,才使得江南集团在经历了5年的等待之后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公众公司。而江南重工也不负期望,与江南造船品牌互相呼应,相得益彰,理所当然地成为江南造船的又一张靓丽的名片。就如江南重工首任董事长陈金海所言:江南重工源于江南又高于江南。

值得一提的是,王总把百年江南推向股份制实践洪流的同时,还提出了其他有意义的实践课题,在1992年前后,他提出了充分利用江南的品牌影响力,成立“一家上市公司、一家银行、一家证券公司、一家会计师事务所”的设想,这其中只有证券公司由于政策原因没有搞成,其余三个都修成正果。尽管1994年开业的高雄信用社最终由于金融业监管的要求并入了现今的上海银行,但一个大项目稳定一批人、锻炼一批人,培养几个专业人才的目的都达到了。以当时江南股份制改造工作小组的青年骨干为例,目前都已成为中船集团内资本运营、财务管理的中坚力量。

“20世纪末爆发的那场亚洲金融危机,使同样具有百年历史的求新造船厂陷入泥潭,他又临危受命,投入到这场攻坚战中,是否能够全身而退,他没有考虑。”

江南与求新的重组,是王德宝管理生涯中最具挑战的一次实践。从行动的一开始,便已经置之死地了。能否使求新获得新生,真真实实地考验着操刀者的能力。王德宝从不畏惧挑战,从江南十年和他共事的经历中,我亲历了太多看起来不可能的事情在他的手中变成了可能。只是这一次,更加不同寻常。(www.xing528.com)

实事求是地讲,江南重组求新并不是一次市场经济意义上的重组选择,更多地带有“拉郎配”的意味,而这样的拉郎配在当时的环境下实在是无奈的选择,因为那时江南的日子同样不好过,四型18艘船的交船魔咒压得江南几乎喘不过气来。在通常的购并重组案例中很少有如江南求新这样的特殊案例,有关这次重组的艰辛王总已经在本书的相关文章中详尽描述。以现在的眼光看,这样的重组绝对称不上圆满,但用成功两字却不为过。同样经过8个月的努力,当时兼任求新厂党委书记的王德宝从稳定人员、稳定生产入手,把这个厂内在职和离退休职工达到5000人的资不抵债企业相对平稳地为江南所吸收合并。特别是求新在成为江南的一个造船事业部后,他又慧眼识人,力主既有管理思想,又有实践能力的王建平担任部长,使重组后的求新在极短的时间内恢复了元气,成为日后江南搬迁到长兴后的主力部队。“这次重组最大的成功就是没有把包袱甩到社会,几乎所有的员工都得到了妥善安置,这是作为主要参与者的我最感欣慰的”。忆及那段充满挑战的岁月,王德宝如此评价。

国有企业有其特殊性,有着百年历史的江南尤甚。身为其中的管理者,他所受到的约束远远大于一般的国企。王总在江南这片热土上所做的一系列充满新意的实践,几乎已经达到了他所在职位的极限。现在来回望他在当时江南所做的一切,依然让人油然而生敬意。我曾经多次与王总打趣道:“你在20世纪最后10年在江南所做的实践,已经在当时的体制环境下顶足了上面的天花板”。王总同样风趣地答道:“还好没有再用力,真的把天花板顶破了也麻烦啊”。

人生无法预测,一路走过不知未来会有几次岔路,也不知会在何时何地遇到关键人物,从而影响你的一生,不管方向是否是最佳的。

王德宝于我就是如此,在跨出校门的最初10年间,我有幸遇上了我一辈子的人生导师,当年吸引我的,与其说是王德宝的宽厚、睿智和做事的激情,不如说处于这样一种惊喜:如此老旧的国有企业里竟有这样开放、灵活、实干、敏学、多情的管理者。在这十年间我有好几次机会可以离开船厂而重新选择我的事业目标,但是,他那不尚空谈的做事风格,他的人格魅力牢牢地吸引着我,竟至于不觉中已被同化,这十年的积累便成了我一辈子的财富

王德宝是一个实践者,更是一个理想者,他为了理想而不断实践,通过实践而无限接近他的理想。一路走来,充满艰辛却至今乐此不疲!

请接受我老套而真实的敬意,王总!

二○一○年十一月十九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