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培养男孩情商,学会关心他人

培养男孩情商,学会关心他人

时间:2023-12-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身为独生子女的他从来都不知道关心别人,有次班上有个同学住院了,大家纷纷去看望,同寝室的同学问他要不要一块去,小柯回答说:“看什么看,又不是绝症?”住院的小柯看到同学三三两两的来看他,真是感触很多。

培养男孩情商,学会关心他人

5.学会关心他人

不可忽视的是,尽管进入青春期中学生对独立有了空前的渴望,但是,与此同时,他们更加明白的是,独立更应该是一种思想的独立,他们无法脱离群体,更确切地说,他们无法脱离班集体。每个人都有无助的时候,都有需要帮助的时候。

有这样一件事:上中学之后,小柯开始在学校寄宿。身为独生子女的他从来都不知道关心别人,有次班上有个同学住院了,大家纷纷去看望,同寝室的同学问他要不要一块去,小柯回答说:“看什么看,又不是绝症?”气得同学转身就走。平时,班上组织同学办个黑板报要同学出点稿子,小柯总是借口没时间,不去找;上次班上准备节目,文娱委员征询学过舞蹈的小柯参加其中的一个角色,小柯张口就说:“那样的节目没水平,我才不参加呢?”半个学期下来,班上的同学都不太喜欢小柯,小柯独来独往好像也挺自在的。有一天就寝时,小柯突然觉得肚子痛,刚开始还想忍,可后来终于忍不住了,开始呻吟,这呻吟声一下子就吸引了其他还在忙碌的同学,大家都过来问他怎么啦,找药的找药,倒水的倒水,后来看小柯实在忍不住,寝室长二话不说就背着小柯往校医院跑,后来一检查,才知道得了盲肠炎。住院的小柯看到同学三三两两的来看他,真是感触很多。

关心他人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对于大部分时间都在集体中度过的中学生来说,学会关心集体、关心集体中的个人是关心他人最基本的表现之一。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孩子的启蒙教师是家长,每个人最早的关心是来自父母,来自最亲近的家庭成员,那么在培养孩子关心集体方面,家长自然责无旁贷的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首先,父母的榜样非常重要。孩子听不听,信不信,服不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本身“像不像”。一位教育家说,孩子是父母的父母。中学阶段的个体虽然十分渴望独立、渴望在父母面前是一个大人,但父母对他们的影响一样不可忽视,而且由于智力的发展,他们的观察能力提高,也就是说,他们开始默默地、而且更深刻地观察父母的言行。父母要有意无意表现出一种关心集体的精神,如碰到同事有事情主动替班,社区举行体育活动积极参与等等。其次,让孩子体验到关心他人的快乐。高尔基曾告诫他的儿子:“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要孩子做到愉快地“给”,关键在于真正的体验“给”的愉快,在孩子的人际交往中真正体味“情”的温暖。要教育孩子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如志愿者行动),在集体中培养他们为集体做事,为他人服务的思想,而克服那种斤斤计较,怕吃亏的狭隘自私心理。指导孩子“关心他人”的行动要具体形象,从具体形象的事情中教育孩子,这里特别要注意,孩子关心他人往往是很“平常”的事,做父母的千万不可小看,更不能表现出“不耐烦”。一不小心,就会扼杀孩子身上迸发出的可贵的“火花”。如孩子放学回家提到班上有同学得了重病,老师号召大家捐款,有的父母就会及时鼓励孩子捐出零花钱,甚至还会掏一部分钱帮助孩子。这种做法是很值得借鉴的,父母的鼓励加上实质的行动,会强化孩子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行为。(www.xing528.com)

父母应该客观地看待一些社会现象。也就是说,尽管这个社会有一些人漠视他人,但是我们并不能因此就“教导”孩子也不要关心班集体。不要向孩子灌输一些消极思想,如雷锋是个大傻帽,参加班上组织的义务劳动浪费时间等等。进入中学阶段的孩子,思维水平已经很高,因此父母应该学会给孩子自由,让孩子自己学会做判断。

父母要注意孩子责任心的培养。不关心班集体,只关心自己的利益,本质上是责任心缺少的一种表现。没有责任心的孩子,不会关心他人,不会把他人的需要看作自己的需要,把他人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如果每个人都是这样,那么,集体最终就成了一盘散沙。

一滴水微不足道,但是千千万万水滴组成的大海却可以翻天覆地;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因此我们都不能脱离集体而独立存活。在要求别人给予之前,先学会给予他人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习的一课。人生观价值观各方面尚不成熟的中学生,更需要有一个正确的指导,因此,父母还任重而道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