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安抚斗氏旧勋成就平王的治理

安抚斗氏旧勋成就平王的治理

时间:2023-12-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求安平王即位之后,有三件亟待处理的大事:其一是封赏功臣,其二是抚绥民众,其三是敦睦诸侯。一切顺顺当当,平王对局势的迅速稳定深为满意。事后,平王命蔓成然子斗辛为郧公,以示不忘斗氏旧勋,这又是一举两得,既可安抚元老,又可收揽人心。平王在位期间,贪黩公行成为一种痼疾。对楚国的民众来说,劳苦虽则依旧,和平毕竟还能使他们得到一点安宁。子鱼依据楚国卜战应由司马命龟的惯例,要求改卜。

安抚斗氏旧勋成就平王的治理

第一节 求 安

平王即位之后,有三件亟待处理的大事:其一是封赏功臣,其二是抚绥民众,其三是敦睦诸侯。只要做好了这三件大事,而且无意外变故,他的王位就将同他的天年一样长久。

蔓成然厥功最伟,受命为令尹。其父斗韦龟知道共王埋璧卜嗣的内情,早就把蔓成然托付给公子弃疾了。蔓成然以为公子弃疾得王位是神意,甘效死力。观从也有殊勋,平王让他自选官职。此人倒还知趣,所求不奢,因先人是佐开卜的大巫,便自荐为卜尹。卜尹类如神职,非有巫学根底者不得预其选,很少有人去竞争。

右尹子革奉命在方城内的宗丘清查“上国”即内地的兵,救济贫民,赦免罪人,荐举贤才,惩治奸凶。宗丘地望无可考,疑在芈姓始兴之处,即丹水之阳或荆山之阴,莫敖屈罢奉命到方城外的召陵清查“东国”即边疆之兵,也做子革在“上国”所做的那些事。平王宣布:让民众休养生息五年,才考虑用兵。

平王信守诺言,让蔡人和陈人复国。蔡隐太子有子名庐,回到了蔡国。陈悼太子子名吴,回到了陈国。

当初灵王灭蔡为县后,把许、胡、沈、道、房、申的公族迁到楚国腹地去了,平王即位后,让他们各回故地。许、胡、沈三国还算是附庸,道、房、申三国则早就灭掉了。

不大不小的郑国,地位特殊。平王为了与郑国结好,派行人枝如子躬把犨、栎两邑退还给郑国。犨近汝水,栎近颍水。两邑是楚国的北方重镇,枝如子躬以为退还给郑国对楚国不利。因此,到了郑国,他绝口不说割地。郑人倒是先已风闻,按捺不住,带着试探的口气对枝如子躬说,敝国道听途说,贵国要把犨邑和栎邑赐给寡君,就请大夫吩咐吧!枝如子躬断然答道,我不曾听说寡君有这个命令。郑人怏怏不乐,但是无可奈何。回楚国后,平王问起犨、栎两邑交割的情况,枝如子躬脱掉官袍,表示待罪,答道,臣有违命之过,没有丢弃国土。平王却高兴了,拉着枝如子躬的手说,你怎么能如此自辱呢?你就回去休息吧!以后寡人还会有要事让你去办的。

一切顺顺当当,平王对局势的迅速稳定深为满意。可是,蔓成然居功自傲,贪得无厌,与当时的巨富养氏争利,各不相让。平王如果听之任之,可能愈演愈烈,乃至失控,这对他是一个潜在的威胁。公元前528年——平王元年,杀蔓成然,灭养氏,以不偏不倚之名,收一石两鸟之功,朝野为之震动。事后,平王命蔓成然子斗辛为郧公,以示不忘斗氏旧勋,这又是一举两得,既可安抚元老,又可收揽人心。(www.xing528.com)

平王杀蔓成然而灭养氏,只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全无惩治贪黩之意。平王在位期间,贪黩公行成为一种痼疾。贵族都明白,贪黩是无妨的,只要不冒犯平王就万事大吉。平王自己是贪黩的表率,比灵王有过之而无不及。《新语·无为》说:“楚平王奢侈纵恣。”《左传·昭公十九年》记居官清正的沈尹戌说:“吾闻抚民者,节用于内而树德于外,民乐其性,而无寇雠。今宫室无量,民人日骇,劳罢死转,忘寝与食,非抚之也。”这时,距平王即位不过六年。但平王对外务相安,不喜轻启边衅,这却与灵王截然相反。对楚国的民众来说,劳苦虽则依旧,和平毕竟还能使他们得到一点安宁。

就国间关系来说,那是一段比较平静的岁月。晋国六卿强大而公室卑弱,六卿的兴趣贯注在内争上,谁也不愿出头冒巨大的风险与楚国角逐了。郑国由子产执政,对内宽猛相济,对外刚柔并用。恰逢楚、晋两国都有难解难分的内争,郑国便也得到了一向罕见的恩惠——和平。

陆浑之戎位于晋、楚之间,是晋与楚的缓冲地带,平时晋、楚都不去过问。这时陆浑之戎的首领是戎蛮子嘉,他背弃了中立的传统,顺于晋而逆于楚。公元前526年——平王三年,楚诱杀戎蛮子嘉而立其子。其明年,晋灭陆浑之戎,陆浑之君奔楚。晋人适可而止,楚人置若罔闻,北线还算是安宁的。

可是东线不像北线那么让人放心,是年吴师来伐,边邑告急,令尹子瑕(阳匄)和司马子鱼(公子鲂)领兵出征。子瑕卜战不吉,因而心绪不宁。子鱼依据楚国卜战应由司马命龟的惯例,要求改卜。改卜的结果,化凶为吉。楚师大败吴师,掳获吴先王夷昧的乘舟余皇,可是子鱼在激战中阵亡了。余皇是当时最好的一艘游艇兼战船,吴人视之如国宝。楚人把余皇抬上岸,在它的周围挖了深沟,派兵严加守护。吴公子光要把余皇夺回去,派三个“长鬣者”冒充楚人,潜伏在离余皇不远的地方,嘱咐他们:待天黑后,一听到吴人喊叫“余皇”,就跟着大喊大叫“余皇”不止。派“长鬣者”前去,是因为楚国男子有蓄须的习惯。假如派下巴光光的人去,那是很难冒充楚人的。入夜后,吴人埋伏就绪,吴公子光高呼“余皇”,三个“长鬣者”当即响应,接连大喊大叫了三次。守护余皇的楚人大惊,一拥而上去杀“三个长鬣”者。吴人伏兵突起,赶走了队伍紊乱的楚人,夺回了余皇。

江陵县泗场出土的铜戈一件,有鸟虫书铭文“楚王孙鱼之用”六字,应为子鱼生前所用,是这位忠勇的将领留给后人的光荣遗物。

许国夹在郑、楚两国之间,苦不堪言。郑国总想把许人赶跑,楚国老是让许人搬家。平王即位后,许国迁回叶县去了。可是,到公元前524年——平王五年,许国又不得不奉命迁走了。左尹王子胜认为叶县是楚国在方城外的屏障,让许国待在那里不妥。经平王允准,王子胜把许国搬到析邑的白羽(在今河南西峡)去了。其明年,工尹赤又奉命把陆浑之戎的别部阴地之戎搬到了丹水与汉水之间,名其地曰下阴(在今湖北老河口)。同年,在北疆重修郏邑城,在东疆增筑州来城,又把拘留在楚国的吴公子蹶由送回吴国去。楚国对北线和东线的方针仍是维持原状,宁固守,毋冒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