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斗、批、改运动的详解

斗、批、改运动的详解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斗、批、改”运动的全面展开“斗、批、改”是毛泽东提出的“文化大革命”的三大任务和核心内容,是在“左”倾思想指导下的一次政治运动。它的提出是在“文化大革命”发动之时,但其全面展开是在1969年中共九大召开之后,并一直持续到1970年。这段话后来被概括为“一斗、二批、三改”,简称“斗、批、改”。

斗、批、改运动的详解

“斗、批、改”运动的全面展开

“斗、批、改”是毛泽东提出的“文化大革命”的三大任务和核心内容,是在“左”倾思想指导下的一次政治运动。它的提出是在“文化大革命”发动之时,但其全面展开是在1969年中共九大召开之后,并一直持续到1970年。

1966年8月8日,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规定:文化大革命的目的是“斗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批判资产阶级的反动学术权威,批判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的意识形态,改革教育,改革文艺,改革一切不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以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这段话后来被概括为“一斗、二批、三改”,简称“斗、批、改”。经过两年的造反、“批判”、“夺权”,当“全国山河一片红”实现时,“斗、批、改”的一些任务已经实现,多数则因当时动乱的局面,执行得并不“理想”。毛泽东认为“文化大革命”远未取得胜利,因此又提出了“斗、批、改”的具体内容。

《红旗》杂志1968年第12期刊登了姚文元8月25日写的文章《工人阶级必须领导一切》,公布了毛泽东关于“斗、批、改”分阶段进行的最新指示:“毛主席最近指出:‘建立三结合的革命委员会,大批判、清理阶级队伍,整党,精简机构、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下放科室人员,工厂里的斗、批、改,大体经历这么几个阶段。”这里说的虽然只有“工厂”,其实全国都是如此。

9月7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发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全面胜利万岁》的社论,宣称文化大革命进入了“斗、批、改”阶段。10月,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在“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的精神指导下,作出了实行“革命大联合和革命三结合”、“认真做好清理阶级队伍工作”、“认真做好整党工作”以及工人阶级永远要领导学校等部署。全会公报要求全国“实现毛主席提出的关于斗、批、改各个阶段”的任务。

1969年4月,中共九大召开。毛泽东认为,无产阶级需要继续前进,要“认真搞好斗、批、改”,把上层建筑领域中的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到底。林彪在代表中央所作的政治报告中,专门列了“认真搞好斗、批、改”的内容,向全党提出“我们要按照毛主席的指示,一个一个工厂,一个一个学校,一个一个公社,一个一个单位,深入细致地、脚踏实地地、合理地完成这些任务”。在九届一中全会上,毛泽东表示:“社会主义革命还要继续。这个革命,还有些事没有做完,现在还要继续做,比如斗、批、改。”

中共九大正式确定了“文化大革命”进入“斗、批、改”阶段,全国范围内随后展开了大规模的运动。运动的主要内容和步骤是:建立三结合的革命委员会,大批判,清理阶级队伍,整党,精简、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下放科室人员。其指导思想是:以“文化大革命”的要求改造一切,彻底批判和否定“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辅以“落实政策”,巩固和发展文化大革命的成果,在全国建立新秩序。这反映了毛泽东试图在“天下大乱”之后通过“斗、批、改”达到“天下大治”的设想。

在运动中,毛泽东亲自抓“点”,在全国推广“六厂二校”经验,用以指导全国的“斗、批、改”。全国范围内的“斗、批、改”主要有以下内容:

一是建立三结合的革委会,即在工厂、学校、公社等基层单位建立有革命干部、革命群众代表、军代表等三方参加的革命委员会,以制止派陛武斗,使各派在革命的基础上实现联合。但是,由于各地严重的派性斗争,勉强成立的革命委员会只是各派形式上的联合,实际上不是一派掌权压制多数就是两派或几派争权,相互拆台。同时,由于参加结合的军代表不了解单位的情况,反而使一些地方的形势更加复杂。(www.xing528.com)

二是大批判。“斗、批、改”是以“大批判引路”,无论干什么,先搞“革命大批判”,主要是批判刘少奇的“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和“资产阶级反动思想”,批判所谓的“黑六论”、“人性论”、“唯生产力论”等,进而否定建国后17年的所谓修正主义路线下制定的各项政策法令、工作条例、规章制度。大批判涉及各个领域、各个部门、各个方面,它往往要求各地找出所谓散布、推行“修正主义”的代表人物,让群众一哄而起,批领导,批同事,甚至自己批自己。大批判造成了人们的思想混乱,助长了无政府主义和极左思潮的蔓延。

三是清理阶级队伍,即把所谓混入革命队伍里的叛徒、特务、走资派以及地主、富农、资本家、反革命分子、坏分子、右派分子等清理出来,做到“阶级阵线分明”。九大以后,其主要内容是“打击反革命”和清查“五一六”分子。由于指导方针的错误、极左思潮的影响及派性干扰,这场运动严重混淆了敌我界限,夸大敌情,捕风捉影,滥施专政,以致造成了许多冤假错案。

四是整党建党。从1968年冬到中共九大前后,全国各地根据毛泽东提出的整党建党纲领(即“党组织应是无产阶级先进分子所组成,应能领导无产阶级和革命群众对于阶级敌人进行战斗的朝气蓬勃的先锋队组织”)以及毛泽东提出的“吐故纳新”方针,普遍开展整党建党工作,逐渐恢复了在全面动乱中被破坏的各级党的组织机构和组织生活。但由于整党建党的指导思想是错误的,因而在这一过程中处分了一些不应处分的党员,吸收了相当数量不够党员条件的人人了党。同时,一些“造反起家”的人和打砸抢分子混人党内。这样不但进一步打击迫害了许多党员干部,而且使一批投机分子混入党内。五是精简机构,下放科室人员。主要是按照毛泽东的设想,实行自上而下的精简下放,如下放干部,办“五七”干校等。许多单位在精简下放的名义下,把大批干部、技术人员下放,借机排斥知识分子和异己力量。

六是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主要是结合“大批判”中对“修正主义路线”的批判,对建国后所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实行“大破大立”,对中国调整阶段所制定的一系列工作条例完全否定,造成了严重的思想混乱和实际工作中的无章可循的混乱局面。

以上各项内容在“斗、批、改”中是交叉进行的,没有按毛泽东所说的步骤进行。另外,在“斗、批、改”运动中,又出现了超出毛泽东具体规定之外的内容,如对知识分子的“再教育”和“给出路”、“教育革命”、“上山下乡”、“文艺革命”等。

由于“文化大革命”总的指导思想是“左”的、错误的,因此,“斗、批、改”的各项具体工作也必然是“左”的、脱离实际的。在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资本主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修正主义的问题都混淆不清的情况下,“斗、批、改”的结果,不仅不能“巩固和发展文化大革命成果”,实现所谓“天下大治”,反而否定了建国后17年积累起来的许多宝贵经验,给人们的思想和各项工作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

中共九大后展开的“斗、批、改”运动,由于“九一三”事件和随后开展的批林整风运动而中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