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经济学策略:解读真爱是否难寻

经济学策略:解读真爱是否难寻

时间:2023-12-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奶茶刘若英的一首《我想我会一直孤单》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真爱难寻。其实,真爱并非难寻,感情之路也并不让人纠结,只要我们试着用经济学来规划自己的感情之路就能将这些问题看清。不论素质如何,他们都会“勾选”大约前四分之一的女人。经济学小常识规模经济:指在一定的产量范围内,随着产量增加,平均成本不断降低的现象。

经济学策略:解读真爱是否难寻

我想我会一直孤单

这一辈子都这么孤单

我想我会一直孤单

这样孤单一辈子

……

有的爱犹豫不决

还在想他就离开

想过要将就一点

却发现将就更难

……

奶茶刘若英的一首《我想我会一直孤单》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真爱难寻。

同时,人们心中也产生了这样的疑问:我们是否应该走进婚姻呢,应该什么时候走进婚姻呢?如果总是“等等看再说”,会不会错过了真爱,从而像歌里唱的那样一直孤单下去?如果太着急,会不会有遇见真爱却已非自由之身的遗憾?

其实,真爱并非难寻,感情之路也并不让人纠结,只要我们试着用经济学来规划自己的感情之路就能将这些问题看清。(www.xing528.com)

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在众多“爱人候选人”中,如果我们能知道婚姻的要素中哪些是大家都能办到,哪些又是只有“真命天子”才能办到的,可能会对我们有帮助。

首先,与单身相比,婚姻能带给我们生产上的规模经济,尤其是生小孩。丈夫和妻子可以根据各自的相对优势,专注于不同的技能。相信你一定明白,几乎任何人都可以带给你这些规模经济。其次,是消费上的规模经济。两个人只需要一个花园,而且共享一个厨房就够了。更重要的是,婚姻能够带来感情上的规模经济。彼此都能够从对方那里获得安全感、归属感、自我存在感等一系列积极的心理体验。

也就是说,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婚姻是不错的选择。当然,这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也有可能带来规模不经济。比如,两个兴趣爱好、价值观完全不一样的人因一时冲动而结婚,其产生规模不经济的概率就相当高。

接下来真正的问题是:我们应该在何时走进婚姻,才既不会因为太早而错过了更好的对象,又不会因为太晚而“贬值”被剩下?

这方面经济学家本来没有什么研究,直到英国经济学家米歇尔·贝萝和麦克罗·法兰切斯科尼的发现才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他们分析了一家快速约会公司的资料后发现:女人喜欢身材高、富有、受过良好教育的男人,而男人喜欢身材瘦、受过良好教育、不吸烟的女性。

这些发现并不让人意外,但有趣的是:当选择变得稀少时,不论素质如何,女人都会“勾选”前百分之十的男人,认为值得进一步交往。要是这些男人普遍比较矮、比较穷,女人就会降低自己的标准,继续勾选其中的前百分之十。

男人也一样,会放弃自己不切实际的想望。不论素质如何,他们都会“勾选”大约前四分之一的女人。即使该公司规定:参加者如果觉得约会中没有喜欢的人,就可以再免费参加一次快速约会,以作为补偿。

解决方案

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虽然人的价值(外形、健康等)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所下降,但是随着选择对象的减少,个人择偶的标准也会下降,这样一来,找到自己心仪的对象是不会受到太大影响的。但值得注意的是,这时婚姻带来的规模经济会相对更小,比如35岁以后结婚,生产的规模经济就会明显小很多——与25岁结婚产下孩子相比,孩子在身体素质、天赋方面会明显差一些。

因此,我们可以等待真爱,但不能一直等下去。不妨给自己设置一个期限,超出期限就试着去培养一个“真爱”,这样会比较符合“经济效益”。

经济学小常识

规模经济:指在一定的产量范围内,随着产量增加,平均成本不断降低的现象。然而并非生产规模无限制扩大,就会持续带来规模经济效益,有时生产规模扩大反而会导致单位生产成本的递增,称为规模不经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