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设计思路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设计思路

时间:2024-01-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包括必修与选修两个部分必修部分只有 “信息技术基础” 一个模块,2学分。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设计思路

一、课程设计思路与模块结构

(一)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设计体现三个特点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人文素养培养相融合的课程目标

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需求的课程内容;

有利于所有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课程结构形式。

(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包括必修与选修两个部分

必修部分只有 “信息技术基础” 一个模块,2学分。它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相衔接,是信息素养培养的基础,是学习后续选修模块的前提。

信息技术科目的选修部分:

(1)算法与程序设计(2)多媒体技术应用(3)网络技术应用(4)数据管理技术(5)人工智能初步

每个模块2学分。其中“算法与程序设计”是作为计算机应用的技术基础设置的;“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数据管理技术”是作为一般信息技术应用设置的;“人工智能初步”是作为智能信息处理技术专题设置的。

信息技术课程各模块之间的关系结构如下图:

二、关于学业的认定

修满4学分是取得高中毕业资格的最低要求。建议有兴趣或者理、工科取向的高中学生再加修若干个学分,可以作为就业或高校招生的参考。


三、标准体例说明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撰写,采用“内容标准”、“例子”、“活动建议”相结合的形式。

内容标准的撰写,首先坚持灵活性,既给出每一部分的基本要求,又给教材编写、教学活动和工具的选用等留有多样化的发挥空间;其次注重时效性,以保证在本标准实施期间对信息技术教学具有持续的指导意义。 

例子是对内容标准的提示,是对内容标准的进一步解释和具体说明,考虑到课程标准灵活性与时效性的要求,有些内容标准的描述比较概括,所以通过例子对其进行提示和解释。

活动建议用于启发和引导教学活动的实施。 

四、学习目标要求与行为动词 

为帮助理解,下表列出了标准中使用的行为动词及对应的学习目标和掌握水平:

各水平的要求

内容标准中使用的行为动词

知识性目标

了解水平

再认或回忆事实性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列举属于某一概念的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

描述、列举、列出、了解、熟悉

理解水平

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www.xing528.com)

解释、比较、检索、知道、识别、理解、调查

迁移应用水平

归纳、总结规律和原理;将学到的概念、原理和方法应用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建立不同情境之间的合理联系等

分析、设计、制订、评价、探讨、总结、研究、选用、选择、学会、画出、适应、自学、发现、归纳、确定、判断

技能性目标

模仿水平

在原型示范和他人指导下完成操作

尝试、模仿、访问、解剖、使用、运行、演示、调试

独立操作水平

独立完成操作;在评价和鉴别基础上的调整与改进;与已有技能建立联系等

获取、加工、管理、表达、发布、交流、运用、使用、制作、操作、搭建、安装、开发、实现

熟练操作水平

根据需要评价、选择并熟练操作技术和工具

熟练操作、熟练使用、有效使用、合乎规范地使用、创作

情感性目标

经历(感受)水平

从事并经历一项活动的全过程,获得感性认识

亲历、体验、感受、交流、讨论、观察、(实地)考察、参观

反应(认同)水平

在经历基础上获得并表达感受、态度和价值判断;做出相应的反应等

关注、借鉴、欣赏

领悟(内化)水平

建立稳定的态度、一贯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化的价值观

形成、养成、确立、树立、构建、增强、提升、保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