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心理分析理论与批评解析及评价

心理分析理论与批评解析及评价

时间:2024-0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20年,弗洛伊德在《超越快乐原则》中提出了“死的本能”和“生的本能”这一组概念。生的本能亦叫做“爱洛斯”,是与死的本能相对应的另一重要本能。生的本能指的是人类自我保护和繁殖生命的本能。生的本能表现为对创造力、和谐、两性关系、自我保护和繁衍生命的向往。弗洛伊德认为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是两种作用相反但又同时并存的力量,伴随着每个人走过他的生命历程。

心理分析理论与批评解析及评价

1920年,弗洛伊德在《超越快乐原则》(Beyond the Pleasure Principle, 1920)中提出了“死的本能”(death instincts)和“生的本能”(life instincts)这一组概念。

死的本能又称作“桑纳塔斯”(Thanatos)。桑纳塔斯是希腊神话中的死神,他是居住在冥间的黑夜女神尼克斯(Nyx)之子。相传桑纳塔斯是一个有着散发出寒气的大翅膀的美少男。他会飞到垂死之人的床前,用手中的宝剑割下垂死之人的一缕头发。死者的灵魂就会被桑纳塔斯摄走。弗洛伊德用桑纳塔斯来指代促使一个人回到生命之前原始状态的本能。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弗洛伊德看到了人类互相疯狂地屠杀并摧毁对方。据此,他认为人性中存在着一种自我毁灭的本能。弗洛伊德相信出于生物的惰性和保守性,人类都有强迫自己回到过去原始状态的倾向,这就是所谓的“强迫性重复”(compulsion to repeat)。譬如,生物学家证明鱼类会在产卵期间进行艰苦地长途跋涉,只是为了寻找曾经居住过的水域;动物在失去一个器官后有长出一个与之类似器官的再生能力。这都是生物企图回到原始状态的佐证。同理,弗洛伊德指出“有机体”(organic life)出现之前就存在着“无生物状态”(the inanimate state)。通过某种不可知的力量,生命的属性从无生物状态中被唤醒了。因此,一切有机体经过迂回曲折的道路最后也必然要回到古老原始的无生物状态。所有的人都是死亡的忠实追随者。人不可避免地要走向死亡,一切生命的最终目标都是坟墓。死的本能向外主要表现为破坏、重复、侵略、强迫;向内时主要表现为自我毁灭,即自我惩罚、谴责,甚至自杀。有些人站在高处之时会有向下跳的冲动,人类发动两次毁灭性的世界大战,儿童推倒别的孩子搭好的漂亮积木,这些都是死亡本能的表现。从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看来,死亡本能如果疏导不当,就会给整个人类的文明带来巨大的灾难。

生的本能亦叫做“爱洛斯”(Eros),是与死的本能相对应的另一重要本能。这一本能得名于希腊神话中的爱神爱洛斯。爱洛斯是手持神箭的调皮小男孩。他可以射出爱的神箭,唤起人们对爱情渴望,帮助自然界的万物繁衍。生的本能指的是人类自我保护和繁殖生命的本能。例如,被困在矿井下数十天不吃不喝的矿工能够生存下来,从高楼摔下却并未受伤的人,这些都是生的本能发挥出力量的证据。生的本能表现为对创造力和谐、两性关系、自我保护和繁衍生命的向往。人是生命的看守者。生的本能是爱和建设的动力,它是一种劝人向善的力量。(www.xing528.com)

弗洛伊德认为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是两种作用相反但又同时并存的力量,伴随着每个人走过他的生命历程。人既是生命的守卫者,也是死亡的追随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