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儿童观察力发展的过程及特点:成功父母训练指导手册

儿童观察力发展的过程及特点:成功父母训练指导手册

时间:2024-02-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观察力的发展一定是跟儿童其他智力水平的发展相配合的。∴小学生观察力的特点精确性方面,一年级学生水平很低,不能全面细致地感知客体的细节,只能说出客体的个别部分或颜色等个别属性。结果表明,3岁儿童无一人达到一级水平,4岁、5岁、6岁达到一级水平的比例分别是2%、22%、24%。综上所述,小学一年级学生观察力水平都较低。

儿童观察力发展的过程及特点:成功父母训练指导手册

第二节 儿童观察力发展的过程及特点

∴小学生观察力的发展阶段

一般来说,儿童观察力的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

(1)“个别对象”阶段,儿童只看到各个对象或各个对象的一个方面;

(2)认识“空间联系”阶段,儿童可以看到各个对象之间能够直接感知的空间联系;

(3)认识“因果联系”阶段,儿童可以认识对象之间不能直接感知的因果联系;

(4)认识“对象总体”阶段,儿童能从意义上完整地把握对象总体,理解图画主题。

婴幼儿多属于(1)阶段,小学低年级学生大部分属于(2)、(3)阶段,小学中高年级大部分学生属于(3)、(4)阶段。

儿童心理学家们做过一些实验来证明儿童观察力发展是分阶段的,他们给195名5~9岁的儿童看一些图片,对儿童说:“我要给你看一些画,每次只看一张。你要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它们看起来像是什么。”实验结果表明,71%的4岁儿童只看到了图片的个别部分,9岁儿童中仅有21%的人作这种回答,即9岁儿童中有79%的人既看到了一张图片中的部分,又看到了整体。这个实验提示了儿童对物体的部分知觉与整体知觉发展的过程。4~5岁的儿童先认识客体的个别部分,然后开始看见整体部分;7~8岁的儿童则既能看到部分,又能看到整体,但此时儿童往往还未把部分与整体联系起来;9~10岁的儿童因为在逻辑思维力上有了较大的发展,因此,开始能把部分与整体联系起来观察现象或问题了。(www.xing528.com)

小学生对于图画的观察,很大程度上受图画内容的影响,图画内容接近儿童生活经验的,能为他们所理解,他们便表现出较高的观察水平;反之,观察水平很差,即使能描述,也很容易出现错误。另外,儿童的观察也受成人言语的引导,如果成人问有什么,他便倾向于列举;问是什么,他便倾向于说明;问做什么,他便倾向于解释。因此,观察力的发展一定是跟儿童其他智力水平的发展相配合的。

∴小学生观察力的特点

(1)精确性方面,一年级学生水平很低,不能全面细致地感知客体的细节,只能说出客体的个别部分或颜色等个别属性。例如,在刚学写字时常常是多一点、少一横,对于“已”、“巳”和“析”、“折”等字形相近的经常混淆不清。三年级学生的精确性明显提高,五年级学生略优于三年级学生。

(2)目的性方面,著名儿童教育专家皮亚杰专门研究了幼儿观察的目的性和有意性。他按观察的有意性和目的性将幼儿分成三种水平:三级——不能接受任务,东张西望或任意乱指;二级——能根据任务有目的地观察,但遇到困难或干扰不能坚持;一级——能克服困难和干扰,坚持完成任务。结果表明,3岁儿童无一人达到一级水平,4岁、5岁、6岁达到一级水平的比例分别是2%、22%、24%。一年级学生随意性较差,他们的知觉主要受刺激物特点和个人兴趣爱好的影响,排除干扰能力较差,集中注意观察的时间较短,错误较多。三年级和五年级学生有所改善,但无显著差异。

(3)顺序性方面,一年级学生没有经过训练,观察事物零乱、不系统,看到哪里,就是哪里。中高年级学生观察的顺序性有较大发展,一般能有始有终,能一边看一边说,而且在观察表述前往往能先想一想再说,即对观察到的点滴材料进行加工,使观察内容更加系统化。但总体上看,五年级和三年级的差异不显著,说明五年级学生还不能系统地进行观察。

(4)概括力方面,低年级学生对所观察的事物作整体概括的能力很差,往往较注重事物表面的、明显的、无意义的特征,而看不到事物之间的关系。例如,有位教师将寓言《美丽的公鸡》这一课的插图放大并涂上色彩,让学生观察,多数学生只能看到大红鸡冠、美丽的羽毛和金色的爪子,而没有看出公鸡站在水边欣赏自己形象的洋洋得意的骄傲神态。到了三年级,学生的概括力有较大提高,五年级又有显著发展,观察的分辨力、判断力和系统化能力有明显提高。

综上所述,小学一年级学生观察力水平都较低。经过两年的教育,到小学三年级时已有明显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