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成功父母训练指导手册:家庭统合训练有效成果!

成功父母训练指导手册:家庭统合训练有效成果!

时间:2024-02-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家长怀着喜悦的心情迎来新生命时,务必要了解一些科学的教子知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要尽早对孩子进行感觉统合的训练。

成功父母训练指导手册:家庭统合训练有效成果!

第四节 感觉统合的家庭训练

儿童大脑的发展最初从本能的各种感觉发展到由大脑神经有效控制肢体并与手、眼配合的初级感觉统合;再进一步发展到大脑的注意力集中、情绪的稳定性以及有目的性活动;最后发展到高级的感觉统合能力,如知觉动作能力、符号认知能力、数理能力、自控能力等。如果说,遗传和先天的发育是基础,那么,后天环境教育才是脑发育完善以及脑潜能开发的现实条件和决定因素。

“感统训练”是由爱尔丝博士等多位儿童心理、生理专家,在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一套帮助孩子发展感觉统合能力的训练系统。其原理是通过各种玩乐刺激孩子的前庭、本体、视觉、触觉、听觉等感官系统,这样,大脑的各个感觉区以及相应的运动区会受到丰富强烈的刺激,大脑中的神经细胞以及各功能区会更专责化,同时感觉区之间、感觉区与运动区之间增强了神经联系,大脑的活动会更加有系统、有组织,思维与反应会更精确、更灵敏。儿童在行为上就会表现出肢体的协调、灵便,手眼的配合协调,注意力的集中,动作、活动有条理性、组织性、目的性、有效性,最终增强和提升孩子的心理素质,起到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作用。

感觉统合训练能够帮助教师和家长了解幼儿某些行为背后的因素:请不要以为孩子的不听话是“不为”,实际上是“不能”,因为他们的感知系统可能不协调。它提醒教师和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在各项感知能力方面的发展情形,并知道在什么时候提供合适的玩具来促进孩子各项感知能力的均衡和谐发展;它还帮助教师和家长及时发现孩子在感觉统合上的哪怕是轻度的失调,以便及早进行矫治。

儿童是家庭乃至国家的希望,哪个父母不望子成龙呢?当家长怀着喜悦的心情迎来新生命时,务必要了解一些科学的教子知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要尽早对孩子进行感觉统合的训练。因为,感觉统合训练不仅能帮助孩子完善大脑的各种功能,让儿童在训练中认识到自己能力的增强,产生成就感,促进自尊心、自信心的发展,建立积极愉快的情绪,更能帮助孩子打下坚实的学习能力基础。

●视觉感知的家庭训练方法

∴视知觉训练

视知觉分视觉敏锐力、视觉分辨力、视觉记忆力、视—动统合(眼—手协调)能力等。

▶视觉敏锐力训练

训练内容一:眼球肌肉控制

训练目的:提高眼球的活动能力和眼部肌肉的弹性与控制力,从而为视觉敏锐度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训练方法:

(1)与孩子一起站立或坐正,头部保持不动,眼球分别按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转动,转动动作由慢变快。

(2)把印有图案或符号的几张卡片放在孩子眼睛正前方约80公分处,让孩子的眼睛紧盯着最上面的那张卡片,然后右手抽取其中一张,沿上下左右方向展开手臂迅速移开。当手臂展开后,让孩子读出卡片的内容。

※以上每个方法训练次数5次左右,每天或隔天一次。

训练内容二:色彩敏锐训练

训练目的:提高孩子视觉的绝对感受力。

训练方法:

(1)准备各种不同颜色的色板,先从基本的颜色开始,如黑、白、红,让儿童认识其名称,逐渐增加橙、紫、灰等混合色。

(2)让儿童注意观察周围环境中的实物颜色,并说出这些颜色的名称。

(3)利用水彩,让儿童观察了解颜色的变化,例如:将黄色与蓝色混合变成绿色;将红色与蓝色混合变成紫色等。最后将各种不同的颜色混合,看看会变成什么颜色。

训练内容三:视觉追踪训练

训练目的:提高孩子视觉的绝对感受力和视觉焦距控制力。

训练方法:

(1)把一个写好符号或字的卡纸呈现在孩子眼前,停留1~3秒,移开后,让孩子仿写下来。

(2)在孩子眼前同时展示两个形状或颜色一致或相近的积木或卡片,停留1~3秒,移开后,让孩子分辨细节不同的地方。

※以上每个方法训练次数5次左右,每天或隔天一次。

训练内容四:视觉综合训练

训练目的:刺激视觉神经通路,促进孩子视觉发育,提高视觉敏锐力。

训练方法:

(1)跳绳。

(2)让孩子在昏暗的光线下分辨细小物体。

(3)让孩子穿针引线或描图、描红等。

※以上每个方法训练时间为15~30分钟左右,每天或隔天一次。

▶视觉分辨力训练

学前阶段

训练内容:配对练习

训练目的:训练孩子的视觉分辨力。

训练方法:

(1)在孩子面前摆放绘有各种几何图形的卡片,让孩子根据相同原则分类。

(2)把各种颜色的卡片或积木等摆放在孩子面前,让孩子根据相同或相近原则分类。

(3)让孩子穿针引线或描图、描红等。

※以上每个方法训练时间为15~30分钟左右,每天或隔天一次。

小学阶段

训练内容:寻找练习

训练目的:训练孩子的视觉分辨力。

训练方法:

(1)把绘有复杂图案的图书展示在孩子面前,让孩子根据指令找出内容,如“帮我找出穿裙子的小女孩”、“最高的长颈鹿在哪里”等。

(2)摆放一组相似的汉字或字母,让孩子把少数不同的区分出来。

(3)做“找不同”小游戏。

※以上每个方法训练时间为15~30分钟左右,每天或隔天一次。

▶视觉记忆力训练

学前阶段

训练内容:视觉分辨记忆训练

训练目的:训练孩子的视觉分辨与短时记忆力。

训练方法:

(1)让孩子背对桌子,在桌子上摆放5~8种物品,然后让孩子转身注视物品5~10秒,再让孩子转身,这时拿走一样东西,让孩子转身过来看看什么东西不见了。

(2)把写有1~10数字的卡片摆放在孩子面前,家长随机摆出4个数字一组的号码,让孩子看3秒左右,再让孩子转身过去,读出刚才拼出的数字组合。

(3)用积木给孩子摆出一个简单的图形,让孩子看3~5秒后,回忆出都有哪几种形状的积木。

※以上每个方法训练时间为15~30分钟左右,每天或隔天一次。

小学阶段

训练内容:视觉理解记忆训练

训练目的:训练孩子的视觉注意力和观察力

训练方法:

(1)与孩子一起回忆共同做过的事情。请孩子回忆都看到了什么,发生了什么。

(2)家长做几个肢体动作,动作由简单到复杂,让孩子模仿。

(3)让孩子先描摹一个简笔画,然后拿走原图,让孩子根据记忆重画。

(4)拿一张写有数字的卡片将其倒置,然后在孩子面前摆放数张数字卡片(里面包含拿出的数字),让孩子在卡片里找出相同的卡片来。

※以上每个方法训练时间为15~30分钟,每星期1~2次。

▶视—动统合训练

学前阶段

训练内容:动作模仿练习

训练目的:训练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培养孩子的节奏感和视觉注意力。

训练方法:

(1)家长与孩子一起拍球,一边拍,一边数数。

(2)让孩子模仿手的连续动作,如折纸串珠等。

(3)让孩子模仿脚的连续动作,如踢踏舞步等。

(4)让孩子模仿身体的连续动作,如舞蹈体操等。

※以上每个方法训练时间为15~30分钟,每星期1~2次。

小学阶段

训练内容:视—动强化训练

训练目的:训练孩子的眼手协调能力和运动能力。

训练方法:

(1)跳绳。一边跳一边数数。

(2)套圈。放3~6个纯净水瓶子,再拿一个合适的圈,在2米左右的地方瞄准套空瓶子。

(3)抛接球。家长与孩子保持一定距离,将球直接抛接给孩子,孩子再抛给家长。动作可以多样,可以渐渐增加距离。

※以上每个方法训练时间为15~20分钟,每星期1~2次。

⊙听觉感知的家庭训练

听知觉能力一般分为听觉专注力、听觉分辨力、听觉记忆力、听觉排序力、听觉理解力和听说能力等。

▶听觉专注力和分辨力训练(www.xing528.com)

学前阶段

训练内容:倾听训练

训练目的:培养孩子专注倾听的习惯和提高听觉分辨能力。

训练方法:

(1)家长拿出可以发声的日常用品或玩具,在孩子的面前发出相关的声音,音量可以变化,有时甚至发出几乎听不到的声音。让孩子听到后就示意家长。

(2)找出几个材质相同、大小相同的圆筒。将各种不同的材料,如大米小米、沙子、面粉等倒入其中,然后让孩子摇晃小圆筒分辨里面是什么东西。

(3)把日常生活环境中的声音,如闹铃、汽车、电话、动物叫声等录制在光碟或磁带中播放,让孩子听辨声音说出对应的物体。

※以上每个方法训练时间为5~15分钟,每星期1~2次。

小学阶段

训练内容:倾听训练

训练目的:培养孩子专注倾听的习惯并提高听觉分辨能力。

训练方法:

(1)听辨训练。家长朗读句子,让孩子复述。句子由短到长,如“鱼儿在水里游着”,然后逐渐加长,如“大大小小的鱼儿在清澈的水里游过来游过去。”

(2)顺序或倒序重复数字。将几组数字读出来,让孩子复述。如10、23、90、2、5、8、102等。

(3)听节奏训练。家长有节奏地打击乐器或桌子,然后让孩子重复,看看是否跟家长敲打的一致。

※以上每个方法训练时间为5~15分钟,每星期1~2次。

▶听觉记忆力训练

学前阶段

训练内容:语音听读训练

训练目的:训练孩子保持回忆一般听觉信息的能力。

训练方法:

(1)读一个成语,让孩子倒读。

(2)家长读诗或短文,孩子跟读。

(3)准备一些拼音卡片,家长读音,孩子根据读音找出对应的卡片。

※以上每个方法训练时间为5~15分钟,每星期1~2次。

小学阶段

训练内容:语音听读强化训练

训练目的:培养孩子专注倾听的习惯并提高听觉分辨能力。

训练方法:

(1)听辨训练。家长朗读绕口令,孩子跟读。速度越来越快。

(2)顺序或倒序重复字母与数字。将几组数字读出来,让孩子复述。如2、10、FW、9P、2R、38、Z、YU2等。

(3)给孩子讲一个简单的故事,让孩子回忆并复述出来。

※以上每个方法训练时间为5~15分钟,每星期1~2次。

▶听觉理解与排序训练

学前阶段

训练内容:亲子听力哈哈乐

训练目的:训练孩子保持回忆一般听觉信息的能力。

训练方法:

(1)接故事。熟悉的童话故事,由家长说一句话或一段话,孩子接下去说,说完,家长继续,以此类推。

(2)你来描述我来猜。家长描述一个物品的形状功能,孩子说出来是什么。

(3)听指令做动作。家长说出动作指令,孩子根据指令做出动作。

※以上每个方法训练时间为5~15分钟,每星期1~2次。

小学阶段

训练内容:听话答题训练

训练目的:培养孩子专注倾听的习惯和提高听觉分辨能力。

训练方法:

(1)家长讲一个小故事,然后挑出一个词,让孩子根据语境讲出词的含义。

(2)同义词和反义词练习。家长朗读一个词,让孩子说出反义词或同义词。

(3)顺风耳朵。家长朗读一段故事,并指定一个字,让孩子听该字在故事中一共出现了多少次。

※以上每个方法训练时间为5~15分钟,每星期1~2次。

▶触觉感知的家庭训练

学前阶段

训练内容:亲子触觉亲和训练

训练目的:强化孩子对触觉信息的加工整合能力。

训练方法:

(1)冷热水刺激。在安全范围内,让孩子感受不同的水温带来的刺激,可以主要由手来感受,家长也可先做示范,并观察孩子的表现。

(2)梳头游戏。用梳子的尖端刺激孩子的头皮,并顺其势梳头,也可以让孩子自己来,这对手指的精细运动和了解自身形象都有帮助。

(3)麻布刷身游戏。用麻布以中等力度刷孩子的手臂、前胸、后背、足部,可以边讲故事或唱歌,保持轻松氛围,以免孩子紧张。也可用毛巾、海绵、软刷子等替代。

(4)抓痒痒游戏。让孩子躺在床或沙发上,抓挠他的腋下、胸口,依孩子的反应来控制用力的大小和刺激的强度。如果发现有一些常需接触他人的部位也有强烈的反应,则需加强此游戏。

小学阶段

训练内容:亲子触觉亲和强化训练

训练目的:强化孩子对触觉信息的加工整合能力。

训练方法:

(1)堆沙土游戏。将淘洗干净的细沙放在大盆里,让孩子在里面玩耍,尤其要适当增加沙土与孩子身体的接触面。沙土可由纸、树叶、米、豆等代替,此种游戏更适合在沙滩上进行,鼓励孩子在沙土上建立自己理想中的世界

(2)垫上体操游戏。让孩子在地毯上双手抱头,向左右两个方向滚动,这对运动触觉、自我形象都有益。另外,还可练习前滚翻和后滚翻,对触觉、动作平衡、协调都有帮助。

(3)小刺球游戏。用带突起的小刺球在孩子身上滚动或轻压,四肢和前胸可以由孩子自己来完成,后背则由家长辅助进行。

(4)老鹰抓小鸡游戏。可以找一些同龄的孩子,几个家长轮流跟孩子玩老鹰抓小鸡的游戏。

※以上每个方法训练时间为5~15分钟,每星期1~2次。

⊙平衡与本体感知的家庭训练

学前阶段

训练内容:平衡与本体统合的户外训练

训练目的:强化孩子前庭平衡和肢体协调能力。

训练方法:

(1)滑板爬。让孩子俯卧在滑板上,以腹部为中心,身体紧靠滑板,头抬高,双腿并拢伸直,脚面绷紧,双手同时撑地向前滑行。

(2)滑滑梯。让孩子俯卧在滑梯上,双手抓住滑梯两边,用力一拉俯冲下来,双腿并拢伸直,脚面绷紧,头抬高,目视前方,双手尽量朝前伸展。

(3)蹦蹦床。引导孩子在蹦床上双脚并拢蹦跳,跳起时小腿后屈,脚后跟踢至臀部。

(4)旋转木马。带孩子到公园,坐旋转木马。

小学阶段

训练内容:平衡与本体统合的户外强化训练

训练目的:强化孩子前庭平衡和肢体协调能力。

训练方法:

(1)过独木桥。让儿童站在独木桥上,一手扶护栏,另一手侧平举,抬头、挺胸、目视前方,双脚交替向前走。

(2)袋鼠跳。让儿童站在布袋中,双手提起袋边,双脚同时往前跳动。

(3)小刺球游戏。用带突起的小刺球在孩子身上滚动或轻压,四肢和前胸可以由孩子自己来完成,后背则由家长辅助进行。

(4)平衡脚踏车。给孩子买一个脚踏车,帮助孩子学会骑车。

※以上每个方法训练时间为5~15分钟,每星期1~2次。

【牢记】

在做训练时,务必不要被干扰!一定要持续性做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