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同义词辨析与使用:014年GCT复习指南.语文

同义词辨析与使用:014年GCT复习指南.语文

时间:2023-12-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辨析同义词的细微差别,是掌握和使用好同义词的关键。有一部分词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它们的作用主要是表示一定的语法意义,这类词叫虚词;虚词包括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等四类。熟语是一种常用的定型化的固定结构。

同义词辨析与使用:014年GCT复习指南.语文

第二节 词语使用

词语使用题,以同义词语(含同义成语)使用为主。了解同义词语辨析的相关知识有助于正确答题。

一、相关知识——同义词语辨析

同义词语,是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分为两大类:

(1)等义词。等义词意义完全相同,也叫绝对同义词。例如:衣服——衣裳、剪刀——剪子、气力——力气、演讲——讲演、番茄——西红柿等。

(2)近义词。近义词意义基本相同,但有细微差别。例如:天气——气候、毛病——缺点、亲热——亲切、滥用——乱用、误解——曲解等。

同义词具有语意交叉现象,有时一个同义词的几个不同意义分别跟几个词构成同义关系。例如“骄傲”在“荣誉感”这个意义上,能跟“自豪”构成同义词,而在“自高自大”这个意义上,只能跟“自满”构成同义词。

同义词一般是同中有异或大同小异。辨析同义词的细微差别,是掌握和使用好同义词的关键。辨析同义词要结合语言实际,求“同”而辨“异”。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词义辨析

1.范围不同

有些同义词的词义之间有范围大小的差异。例如:“事情、事件、事故”之间,“事情”指人类生活中的一切活动和所遇到的一切社会现象,词义范围最大;“事件”指历史上或社会上发生的不平常的大事情,范围比较小;“事故”指由于意外或某种原因而发生的不幸事情,范围最小。类似的例子还有:“气象、气候、天气”,“边疆、边境、边界”,“房屋、房子、屋子”,“时期、期间、时间”,“战争、战役、战斗”等。

2.轻重不同

有些同义词的词义之间有轻重的差异。例如:“要求、请求、恳求、哀求”之间,“要求”指提出具体愿望或条件,希望得到满足或实现,词义最轻;“请求”是说明要求,希望得到满足,词义较轻;“恳求”是恳切地请求,词义较重;“哀求”是哀告请求,词义最重。类似的例子还有:“损坏、毁坏”,“努力、竭力”,“失望、绝望”,“劝止、阻止、制止”,“伤害、损害、危害”等。

3.个体与集体不同

有些名词可指集体,也可指个体。有些名词只能指集体,不能指个体。例如:“车、车辆”,“车”,能说“路上车很多”,也能说“路上有一辆车”;而“车辆”,只能说“路上车辆很多”,不能说“路上有一辆车辆”。类似的例子还有:“词、词汇”,“信、信件”,“书、书籍”,“河、河流”,“船、船只”,“花、花卉”,“纸、纸张”,“布、布匹”等。

4.侧重不同

有些同义词之间的词义有侧重的不同。例如:“嘹亮、洪亮、响亮”,都形容声音宏大,但各有侧重,“嘹亮”侧重形容歌声、号音清晰明亮,传得远;“洪亮”侧重形容说话的声音又大又厚;“响亮”侧重形容声音宏大。类似的例子还有:“宠爱、溺爱”,“热爱、酷爱”,“精细、精致、精巧、精美”等。

5.同义项对应关系不同

多义词同多义词,多义词同单义词,彼此之间常有复杂的同义项对应关系。例如:“窘迫”:①非常穷困;②十分为难(处境窘迫)。“穷困”:生活贫穷,经济困难。“难堪”:①难以忍受(天气闷热难堪);②难为情(感到难堪)。“穷困”只跟“窘迫”的义项①构成同义关系;“难堪”有两个义项,只有义项②才跟“窘迫”的义项②构成同义关系。类似的例子还有:“老、旧”,“巧、妙、好”,“料理、应酬、张罗”等。

(二)用法辨析

1.适用对象不同

有些同义词之间的差别在于适用对象不同,或用于人,或用于物。用于人的还有男女老幼、尊卑上下之分,用于物的又有具体抽象之别。例如:“爱护、爱戴”,“爱护”可用于人,也可用于物,可用于对上,也可用于对下;而“爱戴”只用于人,并只用于下对上。

2.搭配关系不同

有些同义词之间的差别主要表现为搭配关系不同。例如:“发扬、发挥”:“发扬”是指发展和提倡,“发挥”是指把意思尽量说出,把力量尽量使出;“发扬”经常跟“精神、作风、传统、成绩、优点”等搭配,“发挥”经常跟“作用、威力、力量、干劲、积极性、论点”等搭配。同义词中的搭配关系跟词义的约定俗成的语言习惯有关,辨析时要从两个方面加以注意。

3.词性与句法功能不同

同义词之间一般词性相同,但也有词性不同的。例如:“壮大、强大”,都有坚强雄厚的意思,但其词性和句法功能不同,“壮大”是动词,能带宾语(壮大队伍);“强大”是形容词,不能带宾语。

(三)色彩风格辨析

1.感情色彩不同

有些同义词的基本意义相同,但附加的“褒、贬、中性”感情色彩不同。例如“成果、结果、后果”,都指事情发展到的最后结局,但“成果”只指好的结局,是褒义词;“结果”兼指好的和坏的结局,是中性词;“后果”只指坏结局,是贬义词。

2.语体风格不同

有些同义词之间的基本意义相同,但附加的语体风格不同。例如:“诞辰、生日”,前者多用于书面语,后者多用于口语。

3.时代地域不同

有些同义词之间基本意义相同,但使用的时代、地域不同。例如:“火柴、洋火”,“火柴”用于现在,“洋火”用于过去;“统统、一股脑”,“统统”是普通话词语,“一股脑”是方言词语。

二、常考题型

(一)词语选择题

基本题型:填空题

选择的词语包括:实词、虚词、成语。

实词、虚词:汉语里大部分词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这类词叫实词;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叹词等八类。有一部分词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它们的作用主要是表示一定的语法意义,这类词叫虚词;虚词包括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等四类。

词语选择题,以同义词语选择为主。

【例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这短短的一段文字,还把柴进和洪教头两人的面目也刻画出来了,笔墨之____达到极点。

②经营方法改变后,这条商业街完全改变了过去那种________的景象。

③所有生命________全部的遗传密码,都是统一的。

④把那些________党纪国法、敢于顶风作案的干部移交司法部门处理。

A.经济   荒凉   机体   违反

B.经济   萧条   机体   违犯

C.精练   萧条   机体   违反

D.精练   荒凉   肌体   违犯

(二)正误辨析题

基本题型:选择题。

判断的词语包括:实词、成语、熟语、虚词。

一般将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统称为熟语。

熟语是一种常用的定型化的固定结构。它形式上像短语或句子,但又不同于临时组合的短语或句子,在使用时它有固定的结构和整体意义,不能随意改动。熟语是一种特殊的词汇,它源远流长,运用普遍,极富表现力。

1.成语

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的特殊固定结构;大多是四个字,也有些多于四个字;多源于神话寓言(精卫填海、守株待兔)、历史故事(四面楚歌、闻鸡起舞)、古代诗人(老骥伏枥、一鼓作气)、口头俗话(水到渠成、三长两短)。

2.惯用语

惯用语是口语中的意义有所引申的习惯用语。多为三个字。例如:走后门、碰钉子、穿小鞋、抱粗腿、半瓶醋、墙头草、下坡路、闭门羹等。

3.歇后语

歇后语是由近似谜面、谜底的两部分组成的形象而风趣的口头用语。歇后语可分为两类:①喻义歇后语:如“飞蛾扑火——自取灭亡”、“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②谐音歇后语:如“外甥点灯——照舅(旧)”、“小葱拌豆腐——一青(清)二白”。

4.谚语

谚语是指在民间流传、通俗地说出深刻道理的语句。例如:“众人拾柴火焰高”;“清官难断家务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宁吃鲜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谚语和成语的区别主要有两点:第一,谚语大多是句子,成语一般是四字结构;第二,谚语口语性强,成语书面性强。例如:“众人拾柴火焰高”和“众志成城”。

谚语、惯用语、歇后语和口语化的成语也称俗语。

试题中出现“成语”字样的题,是单纯考成语的。出现“熟语”字样的题,考试内容可能涉及谚语、惯用语、歇后语及成语。

考试并不考对熟语类别的辨识,因此不必拘泥词语是熟语中的哪一类,只要考虑这个熟语使用得是否恰当就行了。

【例4】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当的一句是:

A.公司能有今天的规模并在社会上享有这么高的知名度,是他苦心孤诣地经营的结果。

B.我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偏让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

C.这篇文章观点新颖,论据有力,材料丰富,文字精当,堪称不刊之论。

D.大熊猫憨态可掬,小猴子顽皮可爱,使得周围的大人们忍俊不禁,孩子们更是笑得前仰后合。

三、解题方法与答题思路

(一)解题方法

1.解题的基本方法

(1)凭借语感。语感,是我们多年学习、使用母语所形成的感觉,它基本上是可靠的,可以作为判断正误的基础。对于靠语感不易解决的问题,可进一步求助于语境和理性的辨析。

(2)凭借语境。答题时要牢牢抓住词语所在的语境,仔细理解词语所在句子以及整段语句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对词语的正误做出判断。

(3)凭借辨析。在语感、语境的基础上,可进一步从词义、用法、色彩诸方面对词语深入细致地辨析,以便对正误做出准确评判。

2.解题的基本技法

(1)求易法。即把自己最容易判断的词语先筛选出来,然后再选较难判定的选项,由易到难,以提高答题效率

(2)排除法。即将错误的选项首先排除掉。

(3)比较法。即将需要判断的词语放在语境中,进行比较分析。在解答“填空选择题”时,可采用“纵向比较法”,即把词语一个纵列一个纵列地带进语境里的应填空格中,以对比分析同义词语之间的细微差别。

上述方法与技法在解题时常需结合使用。

(二)答题思路

上面的例3考查同义词语的选择。解题时,可先用“求易法”,确定语句②经济不景气应该用“萧条”而不是“荒凉”来形容,“荒凉”常用于形容冷清的自然景象。由此可将选择范围缩小到B和C。再用“排除法”,确定语句①要表示的意思是“用极少笔墨描写出了较多人物”,该用“经济”形容才恰当,而“精练”侧重形容“(言语)扼要,没有废话”,可见C项可排除。为确保判断准确无误,最后可对“机体”与“肌体”、“违反”与“违犯”采用“比较法”进行对比分析。“机体”是指具有生命的个体,包括植物动物;而“肌体”仅指人或动物的肌肉组织。语句③指“所有生命”,应该使用“机体”,这样可否定D项。“违反”仅指不遵守或不符合法规,而“违犯”则指违背和触犯了法规,语句④的语境指明是“顶风作案”,自然已违背且触犯了法规,当然该使用“违犯”,最终否定A项。因此,正确答案非B莫属。(www.xing528.com)

对例4抓住语境进行分析,便不难看出,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B。“差强人意”是大体上使人满意,用在B句不恰当,可改为“强人所难”。A“苦心孤诣”形容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与A句语境相合。C“不刊之论”是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与C句语境相合。D“忍俊不禁”形容忍不住笑,与D句语境相合。

四、考题例释

(一)实词题

【例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做几次________的调查,才是了解情况最基本的方法。

②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只要________观察,细心研究,是完全可以认识的。

③我国的手工艺品,如刺绣、牙雕、发刻等,都在________上显示出功夫。

④他的作品写得很出色,尤其是这篇小说的结构十分________。

A.细密  严密  精密  周密

B.严密  细密  周密  精密

C.精密  周密  严密  细密

D.周密  精密  细密  严密

本题考查实词同义词语(形容词)的选择。

同义词语选择试题的解题技巧,是不离语境,仔细辨析。尤其应注意从词义、适用对象、搭配关系、感情色彩、语体色彩等方面把握同义词语的细微差别。

本题的特点是每个纵列的词语都各不相同,解题时可采用“纵向比较法”,将一个纵列一个纵列的词语带入同一空格中,进行对比分析,以辨别出细微差异,选出恰当词语。将第1纵列带入语句①,可比较出,“周密”指“周到细致”,用于形容“调查”最恰当。将第2纵列带入语句②,可比较出,科学“观察”用“精密”形容较好。将第3纵列带入语句③,可比较出,“刺绣、牙雕、发刻”都是精致、细小的工艺品,以“细密”形容最为合适。将第4纵列带入语句④,可比较出,“小说的结构”用“严密”形容最好。正确答案D便随之显现出来。

【例6】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我们的工作计划已经呈报上级有关部门,待________之后,即可付诸实施。

②抗击“非典”的白衣战士郑重立下誓言:“我们________,为守护患者不遗余力……”

③必须坚决打击不法商人制假贩假________暴利的犯罪行为。

A.审定  许诺  谋取      B.审订  承诺  谋取

C.审订  许诺  牟取      D.审定  承诺  牟取

本题重在考查同义词(动词)的选择。①“审定”指“审查决定”,“审订”指“审阅修订”,根据上文“工作计划”呈报的对象是“上级”,此句应选“审定”。②“承诺”的语意色彩比“许诺”庄重,根据此句的语境应选择“承诺”。③“牟取”为贬义,用于此句恰当。答案:D。

【例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卢沟桥两边的石栏上雕刻着数以百计的石狮,这些石狮在风霜雨雪中已守桥七百多个岁月。

B.在今天举行的决赛中,我国选手有实力染指金牌的项目是女子100米蝶泳和女子马拉松比赛。

C.他门门功课在班里名列前茅,还发表过几首小诗,可见文学造诣很深。

D.这家报纸改版后面貌一新,受到读者欢迎,很多报纸都跟着仿效起来。

本题综合考查对词语正确使用的辨析,答题时应细读各句,在语境中,从词义、色彩等方面加以辨析。A“岁月”是“年月”的意思,多笼统地指一段较长的时间,一般不用数量词限定,这里应用“年头”。B“染指”指“分取非分的利益、荣誉”,是贬义词,应改为“获得”或“摘取”等词。C“几首小诗”跟“造诣”不相称,大词小用。只有D是正确的。答案:D。

(二)成语、熟语题

【例8】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成语,与句意最贴切的一组是:

①自利玛窦来到我国后,西方人________。

②通往北京大学的路上,是________的行李车和新录取的学生。

③花红柳绿,________,说不尽灯市的繁华。

④今天这家商店刚开业,顾客________。

A.络绎不绝  接踵而来  纷至沓来  车水马龙

B.接踵而来  络绎不绝  车水马龙  纷至沓来

C.纷至沓来  车水马龙  接踵而来  络绎不绝

D.络绎不绝  纷至沓来  车水马龙  接踵而来

例8考查的是近义成语的选择。

成语、熟语题的解题技巧,是注意辨析成语、熟语的字面义和使用义,注意不同语境、不同语句的对比分析;注意辨析近义成语、熟语在意义、用法、色彩等方面的细微差别。

语句③“花红柳绿”不能和“纷至沓来”、“接踵而来”对举,据此可排除A、C两选项。“络绎不绝”只有连续不断的意思,没有“来”的意思。因此语句①只能用“接踵而来”,据此可排除D,选项B为正确答案。

【例9】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成语,正确的一组是:

寄生植物,________,它是靠攫取寄主的养料和水分来养活自己的。许多寄生植物叶片的形态和寄主大致相似,便于________,而且抢占高枝,抢占向阳的位置,虽然毫无根底,________,出尽风头。

A.以名求实  鱼目混珠  故作姿态

B.顾名思义  冒名顶替  装模作样

C.顾名思义  鱼目混珠  虚张声势

D.以名求实  鱼龙混杂  虚张声势

本题的特点是在一段话语中选择一组正确的成语。答题时应先通读语段,然后可先排除第一空中语意不符的A、D两项,再确定第二空的恰当词语“鱼目混珠”,便可找出正确选项C。

【例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他喜欢读书,谈吐不俗,书生气十足。

B.每年春季都是感冒流行的时期,大家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不然有伤风化,造成医院人满为患。

C.一个人要谦虚,不要取得一点成绩就志得意满,登泰山而小天下,谁都不放在眼里了。

D.日本首相再次参拜靖国神社,他的肆意妄为更是激怒了中国及亚洲各国爱好和平的人民。

本题中,A“书生气”是惯用语,意思是“指知识分子只顾读书,不关心生活中其他事物的习气”,用在A句不合适。

B“有伤风化”是成语,“指言论行动伤风败俗”,用在B句不合适。

C“登泰山而小天下”是名言,成语词典、俗语词典皆未收。《孟子·尽心篇》中说:“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其意思是,孔子登上东山而觉得鲁国小了,登上泰山而觉得天下小了,因此看过大海的人,别的水就很难让他看上眼了;在圣人之门学习过的人,别的观点就很难吸引他了。成语有“登山小鲁”,比喻学问高了就能融会贯通、眼光远大。“登泰山而小天下”意近之,用在C句不合适。

D“肆意妄为”指“毫无顾忌地胡作非为”,用于D句是恰当的。

(三)虚词

虚词的考试重点一般是关联词语。

【例1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一个人开始学会大手大脚花钱的时候,他总是有个界限的,这就是限于他自己的劳动所得。________,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大手大脚花惯了,那条劳动所得的防线也不见得就是马其诺防线,________是马其诺防线,________是可以被自己的贪欲攻破的。________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是人人应当具备的美德。

A.虽然  纵然  也  那么

B.但是  即使  也  因而

C.但是  尽管  还  可以

D.因为  虽然  还  因此

本题考查的是关联词语的使用。

关联词题的基本特征,是在语句中考查关联词语的使用。

关联词语使用试题的解题技巧,是注意分辨句与句之间的意义关系,根据不同的意义关系,选择不同的关联词,并通过诵读检查语意是否准确、语气是否通畅,以确认选择是否正确。

通过分析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可推出,第一个空前后有转折意味,应用“但是”;第二个空前后有“退一步说”的意味,而不是强调“转折”,用“即使”最为恰当。

因此正确答案是选项B。

【例12】依次填入空格中的词语,最恰当的是:

①中美关系________动荡,不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

②你比他只是________差一点,其实两人不相上下。

③这几天我________接到一些莫名其妙的电子邮件。

A.一再   多少   往往

B.再三   多少   常常

C.一再   稍微   常常

D.再三   稍微   往往

本题考查近义副词的选择,凭借语感便能完成。答案是C。

③只能用“常常”,不能用“往往”。②只能用“稍微”,不能用“多少”。①感觉用“一再”比“再三”语气顺畅。能靠语感解决的,就不必辨析,这样答题效率高。凭语感不行的,再通过辨析解决。比如“往往”与“常常”的区别就在于,“当说明某种情况或行为通常只在某种条件下才会出现或发生时,方可用‘往往’,而‘常常’没有这个限制”,③句中缺少“往往”所需的条件,因此只能用“常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